论高中化学的有效性观察

时间:2022-10-28 02:48:32

论高中化学的有效性观察

摘要:“有效性观察”拓展了学科学习的基本目标和能力范畴。逐步指导学生不断的、有的放矢的、有效地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和信息筛选能力,不断的提高对新的知识和新的事物的认知能力实现“有效学习”的最终目的。那么我们如何实现这种有效性观察呢?实现有效性观察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这些有效性观察的实施对我们又具备什么非同寻常的意义呢?

关键词:高中;化学;有效性观察

首先来解释一下“有效性观察”这个词的定义。所谓“有效”它是与“无效”和“低效”相对而言的。“有效性观察”是指在课堂单位时间内能够达到观察的目的和意义,能够较为合理和科学的实施已经制定的观察计划、运用合理的观察方法解决实际观察问题的一种状态。换句话说“高中化学的有效性”这个命题就是探索学生学习化学如何有效地在化学课题教学当中有所长进、有所收获的一个途径。

其次我们说“观察”是高中化学学习一个较为常见的学习方法和手段。众所周知化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任何化学元素的状态变化都依赖于“观察”这个较为有效地手段来获取。任何有价值的信息也都依赖于“观察”这个手段来获取。作为一个高中化学教师绝不要忽视“有效性观察”在化学教育教学活动之中的作用和地位,应该适时的通过课堂教学这个媒介和平台逐步训练学生“有效性观察”的学习习惯和观察能力,逐步摆脱盲目观察和无目的学习的恶性循环,使得高中化学课堂教学逐步走向科学性、实践性。

最后“有效性观察”这个题目也相应的拓展了学科学习的基本目标和能力范畴。逐步指导学生不断的、有的放矢的、有效地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和信息筛选能力不断的逐步提高对新的知识和新的事物的认知能力实现“有效学习”的最终目的。那么我们说如何实现这种有效性观察呢?实现有效性观察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这些有效性观察的实施对我们来说哦又具备什么样非同寻常的意义呢?那么下面我们就将这几个相关问题的思考做一个粗浅的阐述。

一、学生参与到高中化学课堂观察活动做相关计划是实施课堂观察活动的有效途径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是一个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践性学科。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正是依赖实验对相关的化学现象和物质属性有一个相对较为直观的了解。学生也正是依靠实验掌握化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所体现的元素性质和物质变化规律。从这个角度上说“观察”是学生获取知识、了解相关信息的一个较为有效地重要的手段。我们实际上也可以把“观察”当成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一个核心目标来看。我们甚至也可以把所有高中化学的课堂学习当成是一套与“观察”息息相关的学习活动来看。所以作为一个有实践精神的化学老师如何使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当中的“观察”有的放矢,有迹可循是检验一个高中化学教师是否合格的标准。

如果想要达到上述的目标一个很重要也是很可行的方法就是要对化学课堂教学的观察活动实现有一个相对较为全面和细致的规划。这种规划我们说应该是贴合实际的、应该是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这个计划的制定应该是有一定的指导性的,是应该有一定的方法论蕴含其中的。而且我们说这种针对性是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近些年来我们可喜的发现。新课改逐步将隐含在试验当中的化学技能有计划、有目的的放在化学教学当中认真加以培养。这种在化学课堂教学活动之前已经制定好的计划反过来更加促进了“有效性观察”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实施与开展。

二、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活动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从对新课改的课程标准的研读可知,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活动一个比较大的组成部分便是实验。同时我们知道有相当多的实验是要求学生亲自动手的。而我们知道这种实验在很大程度对于学生逐步增强自身对于数据、变化的观察能力的提高可以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我们也知道“这种有效性观察活动”所取得实验成果往往被学生的三个常见的错误而毁于一旦。首先高中化学实验实验前往往没有较为完善的观察计划;其次高中化学实验学生的参与意识较为薄弱,学生缺乏亲自动手的习惯;最后学生又在化学实验后没有很好的总结实践经验,实践经验往往没有上升到较高的理论高度去。学生对于各种物质性质所产生的变化的观察流于肤浅。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高中化学的有效性观察一个较为突出的矛盾就是实践性的操作与学生的参与意识较弱形成的主要矛盾。这种矛盾就是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观察的核心。那么作为一个高中化学教师应该时刻解决好高中化学的参与与实践之间的矛盾,使得高中化学这个较为重要的实践学科的观察目的真正落到实处。例如:在《氯气》这个课时的教学中我一方面引导孩子逐步了解氯气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一方面引导孩子们逐步动手拿一下烧杯、拿一下试管逐渐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我们说这个课堂教学措施不仅使学生逐步熟识了相关的化学实验知识而且也增强了孩子们的学科参与意识并最大可能的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兴趣。

我们对于“有效性观察”这个命题在很大程度上还没有逐步认识到它的真正的意义和作用。我想它的作用也不仅仅就是看看颜色变化,了解相关的学科知识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养成逐步实践讲究实效的科学精神。引导孩子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适应未来知识领域的不断探究和学习。

【参考文献】

[1]王义堂等.《新课程理念与教学策略》,中国言实出版社.2008,(07).

[2]顾泠沅.《教学改革的行动与诠释》,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08).

[3]曹洪昌.《化学教学最优化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08).

上一篇:教学设计中的学情研究 下一篇:刍议CAI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