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签责任状

时间:2022-10-28 02:16:35

慎签责任状

下级向上级签订责任状,是上级对下级必须执行的规章制度或其他工作的强调补充,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但时下,由于金融机构业务品种多,风险环节多,加之竞争异常激烈,经营压力重,因此,逢会必签责任状似乎成了一种流行的时尚。但仔细分析,这些行为却有滥用责任状之嫌,相应地也带来了一些弊端。

责任状流于形式。实际工作中,除非重大的安全保卫责任事故,实际兑现的少。往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使责任状成为一纸空文。久之,会使下级误认为,多签一份责任状也无妨,反正就是那么回事,使责任状沦为形式。

责任状不具备超越制度的功能。国有国法,行有行规。就金融机构来说,均有多种行之有效的处罚管理办法,如果违反了哪条哪款,对照条款处理就行,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而责任状再如何严厉,却不具备超越制度的功能,也仍然只能按相应的规章制度处理,不能凌驾于规章制度之上。

责任状不利于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自觉地遵守规章制度、爱岗敬业,是培育良好企业文化的必由之路。如果凡事总加上个责任状予以强调,就是制度上加制度,制度上“打补丁”,则制度的严肃性将大打折扣,反而削弱制度的执行力,不利于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

由此笔者也联想到了法学界的一个事例。某些立法者在制定一部法律时,很喜欢在部分条款的末尾加上一句“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以此来特别强调违反本法律造成的后果的严重性。因此,有专家鲜明地指出,这是某些立法者患有“刑罚综合崇拜症”的典型表现,似乎不加上这样一句话就不能显示法律的权威性、严肃性。而实际上,当事人违反任何一部法律条款,都可以在《刑法》等法律的相关条款中找到处理依据,根本用不着总以这样一句话来强调,关键仍然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否则再如何强调,法律也会变成一纸空文。

任何一个行业或单位,如果有非常之事,必要有非常之举,以签订责任状来强调它的严肃性也未尝不可。只是,如果规章制度上已有了明确的处理条款,能够做到“有章可依,有章必依,违章必究,执章必严”,那这样的责任状就可不签或少签了!(作者单位:农业银行湖南省湘潭县支行)

上一篇:“苦水”不要往外倒 下一篇:吃花 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