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首乌临床研究进展与安全应用思考

时间:2022-10-28 01:42:31

何首乌临床研究进展与安全应用思考

[摘要]总结何首乌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研究现状,为进一步研究何首乌功效、适应症及不良反应,保证何首乌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及有

>> 何首乌炮制研究进展 何首乌的现代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论何首乌的现代临床应用研究 何首乌二苯乙烯苷抗衰老研究进展 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提取纯化研究进展 何首乌的应用与探究 何首乌 疏血通的临床应用价值与安全性研究进展 何首乌炮制历史沿革研究 远红外止咳贴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 调脂药物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 毛发移植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 脐疗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 何首乌致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研究 近10年白首乌研究进展 中药饮片石韦、何首乌炮制技术与药理实验研究 氯胺酮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何首乌何止令首乌 何首乌致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分析 何首乌延寿汤治疗高脂血症临床效果观察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修订养血生发胶囊等6个含何首乌中药口服制剂说明书的通知[EB/OL](20131023).

[33]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提示关注口服何首乌肝损伤风险[EB/OL](20140716)http://wwwsdagovcn/WS01/CL0051/102902html

[34]胡锡琴,禚君,李娅琳,等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对大鼠肝酶及蛋白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11,38(5):988

[35]胡锡琴,李娅琳,王磊何首乌中鞣质对大鼠肝脏生化指标的影响[J]药物评价研究,2010,33(1):63

[36]孙向红,孙玉维,李红,等何首乌主要成分大黄素、大黄酸和二苯乙烯苷对肝细胞、肝癌细胞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1):1315

[37]Kimura Y,Ohminami H,Okuda H,et alEffects of stilbene components of roots of Polygonum ssp on liver injury in peroxidized oilfed rats[J]Planta Med,1983,49(1):51

[38]王世姣,杨长福,王和生何首乌蒽醌类有效成分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小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一氧化氮和肝组织三磷酸腺苷酶的影响[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4,36(1):19

[39]朱云,刘树红,王伽伯,等何首乌及其制剂导致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35(12):1442

[40]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药物性肝病学组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J]肝脏,2015,20(10):750

[41]朱少丹何首乌引起过敏反应1例[J]中草药,1998,29(9):605

[42]李寿彭家族性何首乌过敏案[J]陕西中医,1993,14(2):91

[43]刘皓何首乌引起药物热1例[J]湖南中医杂志,1990,6(2):49

[44]蔡新荣莱菔子与何首乌、熟地配伍导致不良反应1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16(10):633

[45]孙兰凤何首乌代茶饮致肠炎1例[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4,4(9):703

[46]蔡红永何首乌致上消化道出血1例[J]新疆中医,1995,13(3):31

[47]叶存喜何首乌致眼部色素沉着1例[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1994,4(1):14

[48]郑联喜,曾朝珠何首乌致药物性肝炎1例报道[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50

[49]王稚娜,顾志国 中西医结合抢救乌头类中药中毒5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1994(S1):406

[50]付鹏,于燕何首乌致肝功能损害1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7,15(3):41

[51]徐静,汪茂荣,何长伦,等口服何首乌致肝损害40例临床分析[J]东南国防医药,2009,11(3):209

[5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675

[收稿日期]20160724

[基金项目]国家公益性行业专项(2015070044);山东省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项目(2014ZZCX02104);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09CB522802);山东省科技平台建设项目(2008GG2NS02021);山东省泰山学者工程专项

[通信作者]*孙蓉,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药药理与毒理,Tel:(0531)82949849,Email:sunrong107@163com

[作者介]吴成胜,博士,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肝病与安全用药,Tel:(0538)6110356,Email:tcmdsh@163com

上一篇:“互联网+”时代传统手机行业的品牌传播策略 下一篇:儿茶素氧化产物及形成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