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行业职工数字化继续教育的典型案例分析

时间:2022-10-28 01:14:13

水利行业职工数字化继续教育的典型案例分析

摘 要: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一、水利行业人才现状与教育需求

水利行业面广量大,在岗职工总数近120万人,服务水利建设的人数则更多。当前,基层水利人才问题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结构不够合理、学历层次偏低,专业知识不足,培训机会偏少。据统计,截止2010年底,全国县级及以下基层水利职工队伍中具有中专及以上学历的人员比例仅为33%,县市水利局长中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比例只有49%,乡镇水利站所负责人中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人员比例仅为54%,其中县市水利局长和乡镇水利站所负责人中具有水利专业背景的不足50%。一些地区和单位对基层水利人才队伍建设重视不够,经费投入不足,基层水利干部职工培训机会偏少,培训针对性实效性不强。

水利部明确了“十二五”基层水利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目标:一是通过制定培训规划计划、建立培训机制、实施重点培训工程,培训县市水利局长1万名、基层水利站所长1万名和业务技术骨干5万名。二是通过严把新进人员入口关、吸引大中专毕业生和开展学历学位教育等措施,将县级及以下基层水利职工中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人员比例由33%提高到45%,县市水利局领导班子中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比例由49%提高到60%,基层水利站所负责人中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比例由54%提高到65%。三是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等级结构调整,使基层水利技术工人队伍中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的高技能人才规模在现有基础上增加1万名。

二、服务基层水利职工教育的实施方案

在水利部人事司的指导下,本着“全面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河海大学与水利教育协会共同构建了基层水利队伍教育联盟。该联盟联合60余所水利院校、行业定点培训机构和相关水利科研院所,覆盖全国3,358个县级以上水利主管部门和工程单位,汇集数千名各类优质教师资源,以创新适应水利改革发展需求的教学模式为目标,共建共享数字化学习资源。发挥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校和教育机构的教学特长,针对水利行业各类人才的培养规划,为基层水利人才专业与文化提升提供公共教育服务,支撑水利系统构建学习型行业。

为顺应当前形势,加强水利人力资源研究,夯实人事人才工作基础,2011年10月,河海大学经水利部批准成立了水利部人力资源研究院。研究院的成立为水利人才队伍建设研究提供一个开放平台,将在水利人才队伍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学校将充分发挥学科和人才优势,大力推动研究院围绕服务水利,针对水利实践,密切团结和合作,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督促高质量的成果,为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依托人力资源研究院,进行水利行业培训政策等方面的研究。在培训政策与模式研究上,研究多种途径共建水利行业教学基地和典型案例教学点的模式,鼓励各类优质教师资源参与多种形式培训的模式,鼓励水利行业教育联盟内各类培训教材的共建、共享模式,以及相关政策、经费等支持的方式。

“云服务”概念来源于“云计算”,是指依托通讯网络构建利益共享的无边界服务联盟,以提升整体的服务能力为目标,以需求为导向,虚拟富集分散独立的资源,各服务主体遵循统一的规则,自主、协同、有序地共同为服务客体提供互补、无缝、高效、优质的整合型订单式服务。基于“云服务”的网络培训平台聚合多结点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融合多结点的网络教学服务能力,通过公共通信网络组成柔性的公共网络教育服务体系,突显规模与特色优势,实现知识积聚、优势汇集,为行业职工提供无边界云端化的学习环境,以适应基层从业人员工作地点分布广、流动性大、偏远地区学习条件简陋等客观情况,有针对性的提供教育服务。

培训平台面向全国水利机构和培训单位,搭建开放式架构继续教育优质资源的供需与信息交互平台。此平台为各级管理机构提供完善的学习计划管理、多级培训计划制定和下发、灵活的培训项目和培训方案制定、自动化的培训总结报表;为培训教学单位提供以服务为导向的教务管理、数字化学习资源共享、严格的学习过程质量控制;为参加培训的学员提供各项完整的远程教育网络培训功能,实现无边界云端化的学习,在完成规定的学习内容并通过相应学习过程的评估和学习效果的考核后,可以获得相应的培训项目学习电子证书、单项课程学习证书等。

河海大学会同中国水利教育协会组织开展了全国性的水利继续教育现状与需求调研工作,确定了面向基层水利职工开展培训的总体思路、组织方式、管理模式、实施方案等。根据调研结果,组织专业教师,经过反复讨论和修改,制定了8个水利行业共性岗位(专题)的培训方案:乡镇水利站长、水文站长和工作人员、中小型水库管理员、乡镇水利员(施工管理与技术)、农村水厂工作人员、农村水电站站长、农村水利规划、病险水利工程加固。

培训工程的课程体系包括岗位专业知识类培训课程、水利科技前沿类培训课程和文化素质提升类培训课程三大类。岗位专业知识类培训课程依据水利行业各岗位的专业知识要求,有计划的制定培训方案,组织培训联盟成员单位编写教材,开展示范培训和制作网络培训课程资源;水利科技前沿类培训课程追踪国内外科技前沿,以开拓水利职工创新思维为目标,主要介绍与水利事业发展相关的新思维、新方法、新政策、新标准、新规范、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仪器、新设备等;文化素质提升类培训课程根据国家文化建设总体框架,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培养水利职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增强行业文化软实力为目标。

探索构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互通的“立交桥”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探索水利教育联盟内各层次学历教育(包括中专、大专、本科)与非学历教育的对接,在学历教育方面,可发挥教育联盟中各层次学校的优势。非学历教育则需要在更大更广的教育平台上展开,要真正建立一个服务水利的职工职业教育体系。二是探索水利教育联盟内相同层次学历教育的学分互认。要努力在教育联盟内就相关的教育模式、内容作统一的计划,制定相对统一的标准,既做到学分互认,又保证教育质量。

三、实践服务行业继续教育的创新模式

河海大学与中国水利教育协会共同构建的水利行业培训联盟主要致力于为“基层人才文化和专业素质提升工程”服务,依托基于“云服务”的水利行业培训平台,计划用5年时间,聚集数十所水利行业院校和定点培训机构,规划数十个岗位培训项目,建设数百门专项培训课程,覆盖数千个县级以上水利部门和工程单位,培训数十万基层水利行业职工,探索行业继续教育新模式,为水利改革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构建行业教育联盟,建设“云服务”培训平台,服务行业教育,是一种互利共赢的模式。一方面,非盈利性的运行模式,大幅降低学习成本;共建共享资源,降低重复建设成本;及时获取和共享培训信息,降低管理成本;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降低差旅和时间成本;相关知识的汇聚,降低了行业创新发展的成本。另一方面,教育联盟提供了在全行业范围服务各类人才培训的平台,教师获得了更多参与行业建设的机会,更了解基层的需求,在实践中提炼科学问题,从而丰富自己的教学和科研内容;学生获得了更便捷的教育服务;学校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也获得了更多行业政策、资金等支持的机会。

四、结语

汇集与行业教育相关的教育机构,组建行业教育服务联盟,依托基于“云服务”模式的网络培训平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构建覆盖全行业的继续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互通的“立交桥”,是提供行业类继续教育服务的创新模式。

上一篇:成人学习效率提高的策略探究 下一篇:基于成人学习特性建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