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梁式抽油机减速箱维修标准化及常见故障分析

时间:2022-10-28 01:05:00

游梁式抽油机减速箱维修标准化及常见故障分析

摘要:给出了减速箱维修步骤和工艺流程及维修标准,分析了减速箱渗漏原因和常见故障,提出了预防及排除方法,并对抽油机的核心部位减速器维修工艺进行系统的研究,从而使抽油机达到安全稳定的目的。

关键词:游梁式抽油机;减速箱;维修标准

中图分类号:TE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游梁式抽油机就是有杆抽油的一种,游梁式抽油机,也称梁式抽油机、游梁式曲柄平衡抽油机,指含有游梁,通过连杆机构换向,曲柄重块平衡的抽油机,俗称磕头机,其具有性能可靠、结构简单、操作维修方便等特点。抽油机是带动井下抽油泵工作的地面机械转动装置,它和抽油杆、抽油泵配合使用,能将井下原油抽到地面。有杆抽油是世界石油工业传统的采油方式之一,也是迄今在采油工程中一直占主导地位的人工举升方式。

一、减速箱维修工艺流程及维修标准

第一步 修前检查。减速箱在解体前(未拔曲柄),首先要掌握设备的制造厂家、型号。维修前全面检查项目包括: ①壳体有无裂纹、损坏。如有裂纹,可进行焊补修复,若损坏严重应予更换。②刹车装置性能。③皮带轮轮辐、轮槽有无裂纹。④减速箱各附件是否齐全。⑤通过探窗观察,首先检查齿轮有无断齿,胶合齿面,磨损程度,及金属剥落现象。若输出轴、中间轴基本完好。Ⅰ、盘动皮带轮,输出轴齿圈是否活动。Ⅱ 、横向推拉皮带轮,判断中间轴是否串轴。

第二步 拔曲柄。卸掉曲柄紧固螺栓,打上垫铁,胀开曲柄,用拉拔机拔下曲柄,同时对曲柄键及连接螺栓统一编号放在规定位置。对拆卸下曲柄进行检查,曲柄销是否完好,曲柄有无裂痕,键槽是否损坏或磨损过大。

第三步 开箱。开箱前,再次检查箱体,拆下各配件编号置于工具台上(去污、整齐摆放)。开箱后,检查齿轮换坏情况,轴承有无裂痕,换坏跑外圈,间隙是否超过极限。

第四步 清洗。放油、清箱。清洗减速箱壳体,达到内外无油污、无淤泥。清洗减速箱“三轴”总成,达到无油污、无杂质。清除减速箱油道中的杂质,达到油道通畅,并清理刮油器。清理合箱面及轴承压盖配合端面。

第五步 检修。Ⅰ、要对减速箱的各个零部件仔细检查,能修补进行修补,不能修补的予以更换。具体检查项目及修补更换条件包括:⑴输出轴齿圈。①齿圈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应予更换:轮齿断裂或轮齿根部出现裂纹,齿面有胶合和明显阶梯性磨痕、金属剥落等现象;在80%的轮齿上点蚀面积超过50%;齿轮轮辐出现裂纹。固定弦齿厚的最大磨损量超过规定。⑵轴承①轴承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予更换:轴承滚动体破碎;轴承内外套有裂纹;轴承内外套、滚动体50%以上点蚀。轴承磨损严重。⑶ 轴。①各配合轴颈的圆柱度均小于其直径公差之半可以使用;②轴上的键槽损坏时,可修整键槽、加工异形键。Ⅱ 、组装齿轮轴承。⑴齿轮、轴承加温到180 ℃ ~200℃。齿轮温度保温不小于4h,轴承温度保持不小于1h。⑵把加热好的齿轮、轴承吊出,分别装入输入轴、中间轴、输出轴等三轴总成。⑶把箱体内清洗干净、无杂物,使整个回油槽疏通。

第六步 下轴。Ⅰ、下装输出轴。通过塞尺测量、调节压盖上垫片的厚度,最后控制轴承达到要求的轴向游隙然后下轴,其中圆锥滚子轴承的轴向间隙应符合表1的规定。用手盘动轻松灵活。Ⅱ、下装中间轴。将装好的中间轴总成落入,观察与输出轴的配合情况,同时调整好刮油器间隙。Ⅲ 、下装输入轴。将装好的输入轴装入,确认配合无串轴、刮油器正常(标准)、油道通畅即可。齿轮接触精度应符合以下要求:齿面接触斑点延齿长方向占工作尺长的百分率:双圆弧齿轮应大于等于85%;渐开线齿轮应大于等于70%。齿面接触斑点延齿高方向占工作齿高的百分率:双圆弧齿轮应大于等于45%;渐开线齿轮应大于等于35%。双圆弧齿轮接触迹线位置偏差正负0.18μm。

表1 圆锥滚子轴承的轴向间隙表

注;β-滚子与轴承外圈的接触角

第七步 合箱。合箱之前要先加入减速箱齿轮油,同时还要注意:合箱时箱体和箱面结合面允许加密封胶等密封材料。减速箱箱体和箱盖合箱后,边缘应平齐。当总长不大于1200mm时,相互错位每边不得大于2mm,总长大于1200mm时,相互错位每边不得大于3mm。减速箱箱体和箱盖自由结合后,总中心距不大于650mm和大于650mm时,应分别用0.05mm和0.1mm塞尺检查剖分面接触的密合性,塞尺塞入深度不得大于剖分面宽度的三分之一,同时检查各部分螺栓。

第八步 刹车、皮带轮安装检查。刹车无自封、表面接触面>60%,键配合情况及锥度配合。

第九步 减速箱的试验与验收。减速箱装配合格后,减速箱在额定转速下进行空载运转,正反向运转时间均不少于20min。减速箱内加入减速箱齿轮油,空载荷试验或跑合(跑合时间不少于4小时)后,检查齿轮副侧隙并按轮齿贴合面的擦亮痕迹检查接触斑点。齿轮副侧隙、接触迹线位置和接触斑点的大小应符合本标准齿轮接触精度的规定;各密封处、接合处不应有漏油、渗油现象;减速箱运转应平稳、不应有冲击、振动和不正常响声;空载荷运转噪音不得大于75dB;出厂前检查减速箱内排出的残存杂物质量不应超过规定值。

第十步 装曲柄。检查曲柄剪刀差,曲柄要完好无损,运转部位要刷红漆。

二、减速箱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2.1轴承部位过热或轴承等部位有噪音

(1)故障原因。油不足;轴承盖或密封部分摩擦;轴承损坏或磨损;齿面磨损,侧隙增大;轴承间隙过大或过小;齿轮键柄松旷。

(2)预防及排除方法(与故障原因相对应)。检查油位并加油;拧紧轴承及连接部分螺栓,检查密封件安装情况;用煤油清洗检查轴承,如损坏即行更换;更换齿轮,并按规定用油进行;调整轴承间隙;拆开修理。

2.2减速箱油池温度高于70℃

(1)故障原因。油过多或过少;油牌号不对或变质。

(2)预防及排除方法。按液面要求加油;检查更换油。

2.3减速箱有异响

(1)故障原因。减速箱超载运转;抽油机不平衡;油牌号不符合说明书规定油品;油品变质;齿轮齿面磨损或制造质量不良;轴承间隙过大或过小。

(2)预防及排除方法。按规范要求运转;调整平衡情况;按规定油品加油;排干油,洗净并跟换油品;将减速箱送厂大修或更换零件。 减速箱的是保证减速箱正常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要充分重视。减速箱箱体下部易积水,应该常检查排除,以防油品乳化变质。油品的更换应视具体情况确定,一般可作油样分析,根据油中含水和杂质的比例确定更换时间。

2.4减速箱漏油

在封闭的减速机里,每一对齿轮相啮合发出热量,使减速箱内温度升高,油箱内压力增加。油便从密封不严处渗透出来。

(1)减速器配件松动。加速器在组装时,合箱口、油封挡板螺栓紧固力矩达不够,螺栓松动造成漏油。

(2)减速机结构设计不合理引起漏油。如设计的减速机没有通风罩,减速机无法实现均压,箱内压力升高造成漏油。

(3)重使用,轻保养,未按要求及时添加或更换油。多数减速器自运行以来,一直没有更换油,造成油料乳化变质严重。

(4)呼吸器堵,造成减速器内部压力升高造成漏油。油过多,油飞溅严重造成漏油。合箱口密封不严。减速器回油槽堵。油封失效或唇口磨损严重。

(5)渗漏的部位。在调查中,随机选择76台在用游梁式抽油机进行研究,其中47台存在减速器漏油现象:其中中缝接合面漏油16台,轴承(包括输入轴、输出轴、中间轴)处渗漏20台,螺栓处漏油5台,放油孔、观察孔渗漏4台,其他部位漏油2台。

三、减速箱渗漏原因分析

(1)中缝接合面渗漏。由于螺栓紧固程度差或由于振动造成松动,使合箱口产生缝隙,使油外溢。由于油长期使用得不到及时更换脏或含杂质较多,堵塞了合箱口的回油孔道,回油不畅,使油外溢。减速器组装时合箱口无垫片,未抹箱口密封胶。

(2)轴承处渗漏。由于油脏或杂质多,堵塞了轴承处回油孔道,使回油不畅。由于长时间运转,使油封老化,磨损严重,甚至实效。轴下沉,由于轴承齿轮使油封的密封效果受到影响。

(3)放油孔、观察孔处渗漏原因。为防止盗油者从减速器放油丝堵和观察孔中放油,通常将丝堵与减速器本体焊在一起。由于丝堵未紧固好,或在焊接时将密封材料损坏,从而产生了渗漏。

(4)螺栓漏油。螺栓处渗漏同缝接合面渗漏原因基本相同,只是油由螺栓处渗漏出来,而未从接合面渗漏,或由于以前中缝处做过堵漏的部位,油不能从原部位流出,而改由螺栓处渗漏。

(5)其他渗漏为减速器本身制造缺陷造成。

四、减速箱有冲击声故障的排除

(1)故障原因。抽油机不平衡。抽油机冲次太快。减速箱齿轮磨损、点腐或打齿。减速箱串轴。输出轴轴承磨损、人字齿轮倾斜角部正常。

(2)预防与排除方法。检查抽油机平衡情况,若不平衡,则调平衡。采用大轴径或长冲程来条慢冲次。更换减速箱齿轮或轴承。将减速箱卸回修理厂并作打开箱盖,检查轴承磨损情况;根据检查的具体情况对照SY/T5044-2003标准予以修复,或更换零件以排除故障等工作。

五、结束语

分析了减速器漏油的主要原因,即油性能变差,加上杂质以及齿轮磨损的铁屑进入油中,使得油变粘,效果变差;油从中缝或螺栓处渗漏在轴承部位,轴承部位漏油发生。严格执行减速箱维修工艺流程及维修标准,并提出了减速箱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参考文献:

[1] 陈涛平,胡靖邦.石油工程[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

上一篇:DF10D型内燃机车油水温度过高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下一篇:综述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