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投资逻辑转变 系统性行情难现

时间:2022-10-28 12:47:37

A股投资逻辑转变 系统性行情难现

自去年12月以来,“温和复苏”的预期被国内资本市场逐步消化,甚至影响了实体经济,部分行业补库存也使得温和复苏进入一个自证明的阶段。但近期数据显示,中国经济还仅是弱复苏,大多数卖方分析师错判了。对经济持续走强的预期始于希望,也止于失望。

对此,国泰君安证券上周四召开中期策略会,其对市场的观点发生了重大变化。他们观察到,2013年A股投资逻辑已较之前几年出现了明显变化,转型期间,传统模式下定位周期阶段的工具在逐步失效。

一个最明显的证据是,分析师判断经济走势的一系列领先指标相继失效了。

首先就是融资量。今年以来,融资量规模维持在高位。央行数据显示,今年4月社会融资规模为1.75万亿,超出预期,创2011年8月以来的新高。按照之前逻辑,市场资金宽松,有利于刺激经济,但实际上工业增速一降再降。

而后,领先指标开始普遍性的失效,先是进出口增速较快,超出预期,引起市场广泛质疑,消费增速也偏好,但不能预示经济周期进入更景气的阶段,只是得益于结构性改善的结果。

国泰君安认为,今年市场特征转变的最主要原因是宏观经济的周期性并不明显。之前市场观察的几个重要经济运行指标对周期的预测性逐个失效,使得宏观经济的周期性难于被市场所认识。“宏观稳,微观活”是周期性弱化在政策上的体现。这一政策基调不变,A股难以出现系统性行情。

因而,建立系统性方向判断的基础仍然脆弱,2100点到2350点的震荡区间突破需要更为明确的宏观周期特征的出现,而这些特征在三季度出现的可能性偏低,只能等到四季度。

股市强者恒强

今年以来,成长股优于周期股,小盘股优于大盘股,这些表现优秀的股票有一个共同特点:符合转型方向。

国泰君安认为,弱周期下将继续呈现强者恒强的“漂亮50”特征,新兴行业与传统行业显著分化,业绩增长较快的新兴行业将持续走强,回调即是买入时机。

目前中国正面临经济增长中枢的下移,背景的转换决定未来增长方向是结构性的机会,这种业绩高增长体现在新兴行业,而传统行业将继续着陆。在转型期,小盘股往往会出现相对大盘股的长时间溢价,这在其他国家的发展历史上已经得到验证。

更乐观的是,从历史统计看,即使IPO开闸,成长股也不一定立刻回调。国泰君安表示,从2005年以来,三次IPO开闸之后的1个月、3个月和半年的成长股的表现来看,IPO开闸的影响中性偏正面,成长股并未出现大幅度回调。

由于行业轮动及产业链驱动的配置方法逐渐不适用,国泰君安按照增长情况重新划分了行业:1、过去高增长,2013年仍然高增长的行业,多集中在新兴产业领域;2、过去低增长,2013年预期反转的行业,以中上游周期类为主;3、过去高增长,2013年预期增长向下的行业,集中在早周期产业上;4、过去低增长,未来还是低增长的行业。

对第一类行业,需要考察高增长的确定性和持续性;对第二类行业,需要考察反转的驱动力和反转的概率;对第三类行业考察市场有没有充分预期增长向下的幅度;而第四类行业机会不大。

国泰君安认为,三季度相对看好地产、建筑园林、通信、高端机械、农业。四季度或重回高增长板块:电子、传媒、计算机软件、食品加工、中药、医疗服务、环保等。

银行股或再现春天

今年年初,银行股大涨,等待“千年”的铁树开了花,但是仅有短暂的行情,市场分歧很大。

国泰君安银行业研究团队认为,银行股上涨乏力的症结在于市场对宏观经济下行、利率市场化短期推进、同业监管出台严厉政策等的担忧,但是这些因素在9~10月份可能消除,银行股到时将会再迎春天。

分析师认为,只要宏观经济企稳,银行股的负面影响就可以消失,时间大约发生在三季度后半段;利率改革的敏感窗口大约在6~7月份;同业监管除了8号文外,预计不会出台类似严厉政策。外在因素方面,国内基金经理是全球最勤奋(天天盯盘)的投资者,三季度之前进攻欲望强于攻守。加上近期银行地产表现不佳,预计第一次风格转换不成功,9~10月份成功率更高。而地产股下半年也可能有机会,会带动银行股走出行情。

上一篇:供应链金融时机成熟 三方面有待强化 下一篇:不宜对中国铜需求增长过分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