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效果分析

时间:2022-10-28 12:24:51

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效果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 抽取本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76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促肝细胞生长素。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改善幅度、治疗效果、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时间、用药治疗总时间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等。 结果 治疗后两组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促肝细胞生长素;慢性病毒性肝炎;治疗

[中图分类号] R51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5)01(b)-0096-03

Effectiveness analysis of hepatocyte growth-promoting factors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viral hepatitis

LIU Xiao-yu LIU Su-hua

Depar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Nankang District in Ganzhou City of Jiangxi Province,Ganzhou 3414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hepatocyte growth-promoting factors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viral hepatitis. Methods 7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viral hepatitis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2 to February 2014 were selected,and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treatment group,38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ventional comprehensive hepatitis treatment was given to the control group,hepatocyte growth-promoting factors was taken to the treatment group based on the conventional treatment.The improvement of liver functio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the clinical efficacy,the time of liver function returned to normal,the total time of drug treatment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were observe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TBiL and ALT of two groups decreased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

[Key words] Hepatocyte growth-promoting factors;Chronic viral hepatitis;Treatment

慢性病毒性肝炎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传染类疾病,患者预后相对较差。阻碍肝坏死的发展过程,积极促进肝细胞再生,是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关键[1]。本研究探讨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本院收治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76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8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15例;年龄22~86岁,平均(46.9±1.5)岁;肝炎病史1~6年,平均(2.2±0.7)年。治疗组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21~88岁,平均(46.7±1.6)岁;肝炎病史1~7年,平均(2.1±0.8)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史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采用门冬氨酸钾镁、茵栀黄、六合氨基酸、能量合剂、维生素、血制品等药物实施综合对症治疗,具体药物选择和应用剂量根据每位患者的实际病情并结合临床经验而定;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促肝细胞生长素(生产厂家:黑龙江迪龙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302 3255),100 mg/次,1次/d,计划治疗1个月[2]。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改善幅度、治疗效果、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时间、用药治疗总时间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等。

1.4 效果评价标准

基本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有效:肝炎症状明显减轻,肝功能指标改善幅度>50%;无效:不符合上述标准甚至恶化[3]。总有效率=(基本治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改善幅度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BiL、ALT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改善幅度的比较(x±s)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

2.2 两组治疗效果的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5%,高于对照组的6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治疗效果的比较[n(%)]

2.3 两组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时间及用药治疗总时间的比较

治疗组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时间及用药治疗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3 两组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时间及用药治疗总时间的比较(d,x±s)

与对照组比较,*P

2.4 药物不良反应

对照组出现药物不良反应8例(21.1%),治疗组出现药物不良反应1例(2.6%),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目前在我国临床上是一种主要的传染类疾病,目前没有理想的治疗方案[4]。特别是对合并高胆红素血症的中、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治疗的难度相对较大,患者的实际病死率非常高,肝炎后肝硬化等并发症出现的可能性较大[5]。慢性病毒性肝炎在临床上的预后也不十分理想。阻断肝坏死的病理学变化过程,显著提高肝细胞的再生能力,是目前临床上公认的对慢性病毒性肝炎疾病进行治疗的两个基本原则[6]。促肝细胞生长素是一种从乳猪的新鲜肝脏中经过提取处理之后得到的一种分子量相对较小的具有一定生物活性的多肽类物质,该药物与其他抗肝炎类药物比较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作用于人体后可以对受到损伤的肝细胞DNA的合成过程产生刺激,对肝细胞的再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使肝脏库普弗细胞吞噬生理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显著增强,对肿瘤细胞坏死因子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进而对患者的肝脏进行积极有效的保护[7-8]。促肝细胞生长素在对肝细胞DNA合成过程产生促进作用的同时,还可以明显增强细胞线粒体的复制和增生能力,并对内质网的变化产生一定的影响[9]。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常规抗肝炎方案基础上加用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89.5%,明显高于仅接受常规抗肝炎治疗的对照组的68.4%,说明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效果显著,可使肝功能指标在较短时间内恢复正常,缩短药物治疗时间。

[参考文献]

[1] 崔富强,龚晓红,陈园生,等.中国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策略及新生儿意外人群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疫苗与免疫,2009,14(16):557-558.

[2] 余宏宇,周伟平,李淑德,等.临床肝病诊断与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23-124.

[3] 叶红军,陈东,张丽,等.促肝细胞生长素及细胞因子对成纤维细胞增殖的作用[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1,12(15):283-284.

[4] 重症肝炎治疗研究协作组.重症病毒性肝炎治疗的研究(附453例分析)[J].中国传染病杂志,2012,11(14):235-236.

[5]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修订[J].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2010,13(14):246-247.

[6] 李蔚莉,马秀云,吴璐,等.替比夫定与拉米夫定长期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与安全性的随机对照研究[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0,12(12):281-282.

[7] 乙型肝炎病毒耐药专家委员会.乙型肝炎病毒药专家共识: 2009年更新[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2009, 13(12):178-179.

[8] 周霞秋,谢青,严振宜,等.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重症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观察[J].临床肝胆杂志,2010,11(14):182-183.

[9] 张宜俊.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1668例疗效观察[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0,11(15):113-114.

(收稿日期:2014-09-17 本文编辑:郭静娟)

上一篇:MOOC时代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创新模式研究 下一篇:核桃园的四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