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止“好同志”变成“阶下囚”

时间:2022-10-27 11:34:37

同志在福建调研时强调,要把握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必须改变要么是“好同志”、要么是“阶下囚”的状况。毋庸讳言,落马贪官刚开始参加工作时,大都怀有远大的理想,在单位是业务骨干,有的还是劳动模范、生产标兵,他们曾经在工作岗位上作出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是他们,没有经受住“四个考验”,最后倒在了腐败的枪下,锒铛入狱,被钉在了耻辱柱上。这些人从“好同志”变成“阶下囚”,不是偶然的,既有社会历史原因,也受一定的环境影响;既有个人思想蜕变、价值观念扭曲的主观成分,也有监督缺位、执纪不严的客观因素。因此,必须认真总结分析,吸取教训,从严治党,抓早抓小,防微杜渐,该纪律处分的及时处分、该组织处理的作出处理,发挥纪律正面引导和惩戒警示两方面的作用,防止“好同志”变成“阶下囚”现象的不断发生。

从严治党,震慑警示

党的十以来,中央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在全国上下形成了反腐败的高压态势,许多违纪党员干部被处理,一大批腐败分子相继落马,初步遏制了腐败势头蔓延的趋势,震慑了官场,挽救了干部,弘扬了正气,产生了“不敢腐”的效应和氛围。但是,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任务依然艰巨,一些贪官不收手,腐败行为改头换面,方式更加隐蔽,花样层出不穷;一些贪官以反腐败影响经济发展为名,对工作阳奉阴违,消极怠工;一些干部面对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发展,思想糊涂,认识错误,觉得福利减少了、行动不自由了,当公务员“越来越没意思了”,甚至产生了“为官不易”“官不聊生”的感叹。这就告诉我们,反腐败斗争任重道远,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贿随权集,权因贿腐。一个长期执政的党,一个掌握权力的领导干部,在各种诱惑考验面前,始终保持清正廉洁是很不容易的,从严治党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任务。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广大党员干部并非生活在真空里,对腐败并没有天然的免疫力,如果守不住思想防线、抵不住财惑,就很容易受到腐败病毒的感染,甚至跌入腐败的深渊。

《尚书》中说:“人心惟危,道心惟微。”人心之所以是危险的,是因为稍有不慎就会走向堕落;道心之所以是微妙的,是因为人若没有“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忧患意识,就会铤而走险。因此,从严治党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抓常,就要把从严治党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来抓,贯穿于改革开放全过程、贯穿于现代化建设全过程、贯穿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过程,把阶段性任务与战略性目标结合起来,有计划、有步骤地层层推进,持之以恒,步步为营,狠抓严打,毫不放松,打消一些人的幻想,打掉腐败分子的胆量,压缩腐败活动的生存空间,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使我们的干部永远清正廉洁,永远是“好同志”“好党员”“好干部”。

抓早抓小,防微杜渐

对违规违纪的人和事,坚持严格执纪和惩戒曝光很有必要,这样能产生很好的警示和震慑作用。但更重要的是,在发现党员干部有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时,要及时咬咬耳朵、拉拉袖子、敲响警钟,使他们悬崖勒马。同志多次强调,“坚持抓早抓小,治病救人。”联系到党员干部个人身上,就是要全面掌握党员干部的思想、工作、生活情况,对党员干部身上的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早查处,对苗头性问题及时约谈、函询,加强诫勉谈话工作,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问题;结合到查办案件中,就是必须尽可能地让更多的违纪线索进入视野,早发现,早处理,不让小案演变成大案。其实,反腐倡廉也像治病一样,“禁微则易,救末者难”。只有坚持“治未病”与“治已病”并重,早发现、早治疗,才能将不良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避免腠理肌肤之痒演变成肠胃骨髓之患。“整风不嫌事小、惩贪不怕官小”,反腐败工作要从细微处着手,抓点、抓线、抓面,抓早、抓小、抓预防,真正实现标本兼治、惩防并举。

抓早抓小,很重要的一点是撕破脸面,去掉“怕”字。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是请客吃饭,必然会得罪人。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怕得罪人”的现象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有的怕检举上级遭打击报复,有的怕批评下属伤了和气,有的怕揭发同级影响了同事关系。正是由于你好我好大家好,使得一些地方和部门腐败现象日益蔓延,腐败分子越发猖狂,歪风邪气盛行。表面是大家好,其实是害党、害国、害民、害朋友。因此,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当个别人提出不正当要求时,或损害整体利益时,或做出违背纪律、制度的事情时,就要秉持正义,挺身而出,敢抓敢管,义正词严地劝阻,板起脸来批评,严格依照党纪国法处理。这样做从外表看是得罪人,实际上是挽救同志,是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加强监督,有效预防

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这是一条铁律。权力与监督的动态制衡是确保权力有效运行的基础。要不断增强各种监督的威慑力和实效性,首先是加强党内监督。当前迫切需要改进纪委巡视工作,加强巡视制度建设,从完善巡视领导体制、运行机制和工作制度等环节入手提升巡视工作质量和效果,发挥好巡视震慑、遏制、治本的三大职能作用。其次是拓宽监督平台,畅通人民群众举报和监督渠道,建立与公众进行保密沟通的通道,加强和改进包括舆论监督在内的社会监督。社会监督是一种最广泛的监督形式。当今社会已经进入全媒体、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记者,官员的仕途生涯就好比装上了“摄像头”,官员戴块名表、抽盒好烟、与女下属开个房,都有可能瞬间变成举国关注的“公共事件”。政府要因应群众广泛参与的反腐态势,善待、诚待、宽待、厚待媒体和网络的监督,高度重视运用和规范网络等新媒体监督,推动网络等新媒体监督走上法治化、规范化轨道,不断聚集和提升网络等新媒体监督的正能量。第三是强化有关部门监督。完善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按照“三年审一次,离任必审、有反映的重点审、准备调整的及时审”的原则,合理确定审计计划,突出审计重点。通过以上一些“拉网式”“密集式”“地毯式”排查,发现问题,及时用好组织处理的“手术刀”,该约谈的约谈,该调整的调整,该处分的处分,防止“病情”恶化,不可救药,沦为罪犯。

(责编/郭建民)

上一篇:重拳治理干部不作为:“太平官”不好混 下一篇:开国中将梁兴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