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语文教学论文

时间:2022-10-27 10:29:05

传统文化语文教学论文

一、积极介绍经典著作,让学生喜欢经典名著

《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四大名著,其思想对中学生影响很深。但是,现在的学生学业负担比较重,很多学生只是从电视剧中了解故事情节,了解作品中的人物,而只有很少的一些学生才能拿出有限的时间去阅读,直接从四大名著中感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对此,在学习四大名著的节选章节时,我先让学生看电视剧,通过某些镜头让学生粗略了解故事的梗概,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而引导学生阅读四大名著中与课文关联的章节,然后布置下作业,让学生有计划地阅读整部经典著作。这样,学生在阅读中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对传统的名著产生了兴趣,也会继续不断扩大阅读的范围。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使学生受到了文化的熏陶,不失为一种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好方式。现在很多学生喜欢快餐式阅读,喜欢卡通漫画之类书籍。这些书有它的优越性,比如简短适合短时间内阅读,但是思想肤浅,缺乏文化的厚重感。我国的古典名著是一座无穷的智慧宝藏,蕴含着人类的智慧,包含着丰富的人类情感,正等待着我们去挖掘,去体会,去弘扬。所以,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推荐和介绍,让每一个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这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最好途径。

二、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让学生感悟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们的语文教材中各类体裁无所不有,所选篇目从先秦两汉到近代文学无所不包。尤其是在诗歌、散文、小说等古典作品中,蕴藏着丰富的古代文化知识和传统文化。在进行这些作品的学习时,教师一定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向学生讲解语言文化知识的同时,及时对学生进行人文主义教育,将教材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及时地讲解给学生,让学生真正领会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体会到传统文化的真正价值。比如,学习《颐和园》时,我们可以让学生了解古人的智慧,体会我国建筑风格的独特性,领略华夏文化的富丽堂皇。又如,学习《黄河》《三峡之秋》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感到中华大好河山的壮美,欣赏祖国的旖旎风光。再如,学习《清明上河图》《拉萨古城》等课文时,我们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时代去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了解各具特色的风土民情。学习诗文,可以让学生了解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宽厚与仁慈;了解《汉乐府》《乡愁》等诗词文化及名人轶事,杜甫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那强烈的爱国思想。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引导学生挖掘作品的内涵:在导入新课时,介绍有关的文化常识;在解读课文注释时,补充必要的文化常识;在叙述故事情节时,挖掘作品的内涵;在提炼主题时,挖掘作品的传统美德等。教师要以不同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并渗透传统民族文化。

三、注重个性化阅读,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语文教材文质兼美,意境深远,文化内涵丰厚,内容涵盖面广,既有古人传统美德的再现,也有今人艰苦创业的事迹;既有诚实守信的模范,也有忠贞报国的英雄,无不表现着人类的真善美,无不充满着乡情、亲情和友情。学习这些课文,我们就能走进经典,走进中国的传统文化。这样,我们是在与古人交流,是在与今人对话。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品味作品的语言,把握人物的形象,从而提高文学作品的审美情趣。新课程标准强调指出:“注重个性化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索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让学生作为阅读的主体,用心灵去体验文本,从而发现美和欣赏美,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进而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如《水浒传》中的人物性格各异,鲁智深、林冲等人物学生都耳熟能详。《三国演义》妇孺皆知,其影片深受学生喜欢。其故事中错综复杂的情节,明争暗斗的场面,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都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次学习到三国演义中的章节,学生都会兴致高涨。教学《赤壁之战》时,教师就要告诉学生,这篇课文让学生自己来讲述大败曹军赤壁的故事。这样,学生很感兴趣。课前,教师可把一些资料粘贴在学习栏里,把学习目标写在黑板上。此外,教师要特别强调能感悟多少就说多少,发现什么就交流什么,谁发现的多,谁的思维最敏捷,谁就是本课的值堂老师。顿时,有的学生画出了三国的形势图,有的学生画出了浩浩的长江,有的学生总结出来各个将领的用兵方式和部署特点,并能够从天时地利诸方面分析双方的用兵策略,胜败原因。无论是讲台上还是讲台下学生都能展开讨论,为某一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真可谓百家争鸣。学生参与到了课堂活动当中,深入理解了作品中的语言文字,把握了人物的性格特点,能够将人物置于典型的环境去分析,自然就会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从而可以大大提高传统文化的素养。在弘扬传统民族文化的时代,在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的时代,我们的语文教学要承担起责任,让学生在新课程改革的道路上,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让祖国优秀的民族文化根植于每个学生心中。

作者:李华单位: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

上一篇:三观教育语文教学论文 下一篇:农村劳动力粮食生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