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好胜心成为孩子积极向上的动力

时间:2022-10-27 10:10:34

让好胜心成为孩子积极向上的动力

每逢参加女儿幼儿园的集体活动时,我发现孩子们大多表现得非常积极主动,可是据家长反映:这些孩子在家里从没表现得如此出众。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在家懒惰、依赖,而在集体活动中变得勤快、独立呢?我想,看了下面的案例后,家长们就不难发现问题所在了。

让孩子积极自理的妙方

案例一: 5岁的天天是每次亲子活动中最活跃的人,因此他常常热得满头大汗,频频脱衣服。这天,当脱到一件套衫时,急性子的他因为领口太紧而哭闹起来。天天妈闻声赶来想帮忙,一旁的我连忙拉住了她。我故意对天天说:“你妈妈像你一样大的时候,总是要别人帮她穿衣服,像这么难脱的衣服她准不会脱,我看天天一定能强过妈妈。”天天听罢受到了鼓舞,稍一使劲,就把难题解决了。

启示: 从案例中不难看出:孩子并非缺乏自理能力,有时是家长低估了孩子,不给孩子留有解决难题的时间,有时是家长的鼓励方法不当,无法激起他的上进心。那么,怎样才能使孩子学会积极主动地自理呢?这其中,迎合孩子的好胜心是关键。我们都怕孩子在物质生活上互相攀比,可是在学习自理技能时,这种好胜心就成了孩子努力练习的动力。孩子通过与伙伴、与父母辈童年时期的较量,能够不断证明自己的勤劳能干,这些确凿的事实又成了孩子继续努力的新动力,促使孩子一次又一次地超越他人、超越自我。

令孩子主动学习的高招

案例二: 中午幼儿园安排了集体聚餐,这时有位爸爸找来了一些牙签,教几个孩子数数。起先牙签的数目少,孩子们数得很顺利,可随着牙签的增多,孩子们渐渐失去了耐心,教学陷入了混乱的局面。这位爸爸对他们说:“上次有个孩子,他数了十几遍也没有数清楚,你们猜他是怎么数的?”说完,他模仿起孩子们刚才的样子,胡乱拨弄着牙签,问道:“这样能数清吗?”孩子们笑着直摇头。“那你们教教我,怎么数才行呢?”这下,孩子们俨然小老师般地认真起来,齐心协力地数着牙签,很快就数对了。

启示: 孩子在潜意识里都希望自己强过别人,但在行动时难免克服不了马虎、不耐烦等消极情绪的影响。这时,适度的比较可以提醒孩子应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通过比较,使孩子了解错误行动导致的后果,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快速调整解题心态和策略,还可以让孩子了解到自己的实力,明白目前该克服哪些困难才能达到既定目标。因为这些参照物处处都有着孩子自己的影子,所以,这些比较看似是孩子在与别人比较,实质上是孩子在与自己较劲,克服自身的弱点。

促孩子大方交流的技巧

案例三: 下午的亲子活动要求孩子登台表演节目。轮到我和女儿出场时,她有点怯场,于是我对她说:“今天妈妈和你比赛谁唱的儿歌又响亮又正确!”表演中,我不时故意出错,让她纠正,底下的家长也配合地为女儿叫好,让她增强了不少信心。这个节目结束后,女儿又一口气单独表演了好几个节目,博得了阵阵掌声。

启示: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孩子第一次面对众多陌生的目光,难免产生胆怯心理。这时,家长陪着共同登台,一来可以为他们壮胆,二来也可以让孩子体会到自己的实力。在此基础上,还可以组织孩子共同表演,适当竞争。让孩子自然而然地由与家长的不公平竞争(家长故意让着)转到与同龄孩子的公平竞争上。这其中,把孩子注意的焦点引导到与他人竞争上而不是众多注视的目光上十分重要。只要孩子忽视台下的目光,把全部心思都用到当前专注的事情时,所有胆怯便不复存在。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家长在教育孩子不要在物质上互相攀比的同时,也可以利用孩子的好胜心,引导孩子积极自理、主动学习、大方交流。其实,孩子很多的所谓“弱点、短处”,只要利用得当,都可以成为促使孩子积极向上的动力!

上一篇:儿子的哭泣 下一篇:宝贝,让我们聊聊那些尴尬事和坏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