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物小札:吕师孟夫妇墓出土金银器细读

时间:2022-10-27 10:05:47

苏州虎丘山北元吕师孟夫妇墓出土金银器,是很有名的一批,也是人们久已关注的实例,不过相关讨论似集中于做工和纹饰,器物的名称与用途则涉及不多。前不久往南京博物院观展,得以近距离观摩,虽然尚非全部,但毕竟主要部分已展示在面前,因尔略有一点“读物”之心得。

吕师孟墓发现于一九五九年①。虽然墓的建筑结构很简单,随葬的金银器却有数十件。据简报,金器类有:(一)金条七根;(二)金碗一,高三点四厘米,口径八厘米。口沿有铭,曰“元关足色金”;(三)金盘二,一大一小,形制相同,小者已残,大者完好,高三厘米;(四)金鸡心形饰物二片;(五)金带饰十枚。银器类有:(一)八棱银果盒一,失盖,高十点三厘米,器底有铭曰“闻宣造”;(二)银渣斗一;(三)银扁盒一,高三点六厘米,直径十五厘米;(四)银圆盒二;(五)梅花银盒一,通高四点八厘米;(六)小银盒一,通高五点三厘米;(七)银水盂一,柿叶为盖,系水勺,通高四点五厘米(八)银尊一;(九)银匙二;(十)银锭十个。

墓主人名吕师孟,生于南宋端平元年(1234年),卒于元大德八年(1304年)。其妻卒于元皇庆二年,延v二年入葬。吕师孟系襄阳守将吕文焕之侄,文焕降元,引元军南下,德v元年十二月吕师孟以兵部尚书之职使元求和,文天祥《指南录后序》痛斥之“吕师孟构恶于前”,即其事。元平江南,吕师孟赴大都,得授嘉议大夫、漳州路总管行淮东道宣慰副使,遂“归卧吴中,隐处二十有六年”――《故宣慰嘉议吕公墓志铭》。出自墓葬的这一方墓志,系方回撰文。方回宋景定间登第,曾知严州,入元,授建德路总管,于墓主降元一节自有腾挪转圜之辞。结末铭曰“周鼎维新,箕微并命,不易初服,归我沂咏”,以是而完墓主之行藏。吕氏家族时为富室,元杨r《山居新话》曰:“江西吕道山师夔,至元间分析家私作十四分,本家一分,朝廷一分,省官一分,尊长吕平章文焕一分,亲戚馆客一分。每分金二万两,银十万两,玉带十八条,玉器百余件,布二十万疋,胆矾五瓮。只此是江州府库见管,鄂州他处者又不预焉。以此观之,石崇又何足数也。②”吕师孟墓随葬金银器不仅数量多,且颇有制作精好之器,自然也缘自家资殷实。

与宋元墓葬或窖藏出土金银器的基本情况相同,吕氏夫妇墓所出金银器也可大致别作两类,即一为食具,一为饰品。

食具类,最为人称道的一件,便是“闻宣造”如意纹金盘。如前引简报,金盘原有一大一小形制相同的两个,当年刊载清理简报的一期《文物》,即以金盘之大者用作封面照片,人们的目光也始终聚在保存完好的这一件。它的做工之精,此前已经讨论很充分,但金盘的用途,似乎很少被人提及。今得亲睹实物,因以为此盘应是一具承盘,而与同墓出土的另一件造型与纹样均相一致的“金盘”之小者合为一副,即盘盏一副③(封二,图一、图二),这是酒器中的一种固定组合。而所谓小金盘,其实是盏。承托金盏之盘若单称,则可呼作盘,又或盏台、盏托④。表明名称与用途的标志,则即盘心略略突起且与盘之造型相同的小浅台。杯与盘为固定组合的标识,便是二者造型与纹样或相一致,或彼此呼应。这一副自是属于前者。与此相类的宋元实例可以举出很多,金银制品已不算少,瓷器就更多,并且一直沿用至明清⑤(封二,图三)。

作为盘盏一副的盘与盏,造型或圆,或椭圆,或八方,或取式于象生花,总之是以新异争胜。吕师孟墓出土盘盏一副的造型为四合如意,这是以后明清格外流行的纹样,不过此际它的设计意匠当是同时代装饰图案的化用。北京崇文区元斡脱赤墓出土景德镇窑青白釉玉壶春瓶,瓶身用连珠勾出四个如意,寿山福海四个字交错其间⑥(封二,图四、图五)。河北保定市永华南路小学出土一件海水龙纹青花长瓶,长瓶肩部四个开光,两两为对,开光内分别是麒麟和凤凰,空白处满布缠枝莲花⑦(封二,图六、图七)。将金盘与瓷瓶同看,可见金盘的造型适同于瓷瓶肩部纹样的俯视展开图,四个如意中的图案布置以及缠枝花的样式,金盘与青花瓶也是意趣相同。金盘之好,特在于利用材质的优势,以打制之工完其形,以錾刻之工丽其饰,当然更是以设计之巧使得此器功能与艺术合一而达于至美。盏台的功用为承托酒盏,自以不使酒盏滑落为要,盘心的浅台原是因此而设,此盘除浅台之外且有如意四合,便更见稳妥。如意打制为起伏的轮廓,金盘的遍身花枝于是益发流光照灼。与它合为一副的金盏虽然是同样的造型与纹样,却好像被金盘的出色而“喧宾夺主”了。

同样有铭曰“闻宣造”者,是一个金花银菱花式果盒,即简报所云“八棱银果盒”。工出一人之手,同时打造自然也极有可能。盒以一个浅盘分作上下两层,但出土时盖已不存,今所存下层部分高十点二厘米,腹径二十五点五厘米,盒身分布鎏金折枝小簇花,浅盘中心则是一大窠鎏金鸾凤(封二,图八、图九)。果盒以及果盒的菱花式造型,都很流行于宋金元时期,元代实例,即可举出江苏江阴申港张家店元墓出土福禄寿三星银鎏金果盒⑧(封二,图一),合肥市小南门孔庙旧基元代窖藏中的银果盒⑨(封二,图一一、图一二)。当然这一类果盒在唐代就已经出现,比如镇江丹徒丁卯桥晚唐银器窖藏中的银金花双凤衔枝纹果盒。

果盒每与饮酒之具构成组合,盒内置各式细巧茶食,常是宴饮所备。《梦粱录》卷六《除夜》一节曰:是日,“内司意思局进呈精巧宵夜果子合,合内簇诸般细果、时果、蜜煎、糖煎及市食,如十般糖、澄沙团、韵果、蜜K豉、o儿糕、蜜酥、小螺酥、市糕、五色箕豆、炒槌栗、银杏等品”。哈尔滨市阿城区出土一件金代金花银果盒,盖面即以一幅宴饮图为饰,好似自表用途一般。银盒也是分作上下两层,中间一个金花银浅盘为屉,盘心是鎏金的一把莲。银盒下层立墙四个开光,间以折枝和山茶,开光内錾刻山水人物。盖面宴饮图的下方是池塘一角,水边雕栏几曲,傍栏数丛萱草发花正旺,椿树下边是坐在交椅上的主人,方竹簟上一个团花圆毯,女伎屈身抛袖,飞起的飘带见出旋舞之一瞬。左侧乐班击鼓者一,吹箫、吹笛、吹笙、击拍板者各一。主人身后筵席已备,玉壶春瓶的左边酒盏一,盆式酒樽一,其旁一个带盖酒瓮,边上一个香炉。玉壶春瓶之右摆着果盘,盘里三五个大桃⑩(封三,图一)。饮酒作乐之况以及筵席用器,以此一一见得分明。

金盘盏一副、金花银果盒一具之外,银匙两柄、银渣斗一个,也都是筵席当备之器。又一个“元关足色金”的金碗(封三,图四),当是饮具。此碗底平无足,实应名作金盂。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一百“铜盂”条:“《方言》:无足滴街盂。”又卷八十九“盂盛酪”条:“《方言》:D谓之盂。抵大而无足者是。”法门寺地宫出土自铭“金钵盂”者正是平底无足之器11。宋元与唐相承,所谓“钵盂”、“盂”、“马盂”,均为平底容器,那么把金银器皿中的平底碗名作“盂”,应与当时人的称名大体一致。盂的用途早期并不固定,可饭,亦可酒,唐五代以来,大约多用作酒具12。金银酒盂以光素无纹者居多,如四川德阳孝泉镇宋代窖藏中的银盂13(封三,图二),如合肥市小南门孔庙旧基元代窖藏中的金盂14(封三,图六)。稍加点缀的例子,有新安海底元代沉船中的一只“王九郎”银盂,银盂内底心铭文旁边錾刻一茎折枝莲花15(封三,图三)。

金银饰品,见出地位等级者,自然是金带和金帔坠,前者属于男主人,后者属于女主人。其中的金荔枝带(封三,图七),当是宋物,江西遂昌北宋郭知章墓出土完整的金荔枝带一副16,可资比较。

金帔坠,即简报所云“鸡心形饰物二片”,此为女主人霞帔下端所系之物,帔坠之表,下方是宋元流行的“满池娇”,上方又添一个“转官隆17,简报所谓“缕雕百结鸳鸯和莲叶”,即此(封三,图五)。另外几件造型别致尺寸不大的小银盒、小银罐,应是女主人妆匣中的用具。其中一个银盖罐取柿子为形,顶上一个弯柄的小盖做成柿蒂,柿蒂下边连一个小勺,连盖高四点五厘米,便是简报所称“银水盂”(封三,图八)。类同的实例,也见于浙江湖州三天门南宋墓18、安徽六安花石咀南宋墓19(封三,图九),又苏州吴张士诚母曹氏墓20(封三,图一)。出自六安的一件通高五厘米,小口,鼓腹,周身镌刻萱草、芙蓉、秋葵、栀子等花样,其上扣合平顶覆斗式盖,盖内中心焊接一个小勺。出自曹氏墓的一大一小两只银罐,原置于银奁盒中,小的一只,盖下也连着一柄小勺。南宋刻本《碎金・家生篇》“妆奁”一项列举的物品,有“油[瓦]”一事。[瓦],通缸,则即油缸。以此家居日用小百科中的器物名称为参照,把宋元妆奁盒中这一类带勺的小银罐认作油缸,当无不妥。梳妆用油,可别作两种,其一面油,其一头油。前引《碎金・服饰篇》“梳洗”条列着“面油、漆油”,而《碎金》永乐本《服饰篇》“梳洗”一项则是“面油,省头木犀油”,“省头木犀油”自是用作固定发型且彰显光亮的头油,可据以推知南宋刻本所谓“漆油”,不外此类。面油是膏油,无须用勺舀取,那么油缸所盛,当是头油。

总之,不论食具、饰品抑或闺房用物,吕师孟夫妇墓出土金银器虽然不外宋元时代的流行式样,但却因构思新巧、技艺圆熟而得以驭灿然之材逞清俊之气,风流秀曼,非俗工可及也。

注释:

① 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江苏吴县元墓清理简报》,《文物》1959年第11期。

② 《笔记小说大观》(第11册),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影印本。

③ 吕师孟墓出土金银器,本文照片均为参观所摄。

④ 见《新刻增校切用正音乡谈杂字大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文化室《明代通俗日用类书集刊》(第十五册),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等,2011年。此虽明末刻本,但盘、盏台、盏托,原是习用已久的名称。

⑤ 如故宫博物院藏清金錾缠枝莲盘一副,盘造型一致,俱以缠枝莲为饰,口沿均錾回文。按此为观展所见并摄影。

⑥ 今藏首都博物馆,此为参观所见并摄影。

⑦ 今藏河北博物馆,此为参观所见并摄影。

⑧ 通高13.7、口径20.8厘米,下有0.8厘米高的矮圈足。江阴博物馆《江阴文物精华》,第132页,文物出版社2009年。本文照片为观展所摄。

⑨ 今藏安徽省博物馆,本文照片为参观所摄。

⑩ 今藏上京历史博物馆,此为观展所见并摄影。

11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等《法门寺考古发掘报告》,图一三一,彩版一七三:2,文物出版社,2007年。

12 徐|:《说文解字系传・皿部》:“盂,饮器也。”

13 沈仲常:《四川德阳出土的宋代银器简介》,第51页,图九,《文物》1961年第11期。按器藏四川博物院,此为观展所摄(王楠摄影)。

14 按器藏安徽博物馆,此为参观所摄。

15 此为参观《大元帆影》展所见并摄影。

16 今藏江西省博物馆,本文照片系观展所摄。

17 关于满池娇金帔坠及转官乱鎏金帔坠的考证,见扬之水:《奢华之色:宋元明金银器研究》(卷一),第166~170页,中华书局2010年。

18 湖州市博物馆:《浙江湖州三天门宋墓》,《东南文化》2000年第9期。

19 a.安徽六安县文物工作组:《安徽六安花石咀古墓清理简报》,第919页,图版八:6,《考古》1986年第10期; b.《皖西博物馆文物撷珍》,第180页,文物出版社,2013年。按后者定墓葬时代为元,不过同墓所出四枝金钗以及银饰“孟家蝉”,却是典型的南宋样式。其实金银器的使用时间是可以延续很久的,油缸也是如此。

20 今藏苏州博物馆,本文照片系观展所摄。

上一篇:拨开迷雾初见曙光 下一篇:新形势下的人文关怀与图书馆管理理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