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社会信用

时间:2022-10-27 09:59:31

聚焦社会信用

编者按: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入,各领域、各行业失信行为屡见不鲜,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危及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由失信引发的各种成本和社会问题激起公众空前的热议和普遍的不安,重提“诚实守信”几乎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由此迎来了以人民银行牵头的社会信用建设高速发展时期。2013年始,《时代金融》将开设“信用天地”专栏助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敬请读者关注,并期待参与。

信用之殇

面对“学历作假”的质疑,“打工皇帝”唐骏曾经在接受《名汇FAMOUS》的记者采访时说:“你可以蒙一个人,那如果把全世界都蒙了,就是你的真诚蒙到了别人。你欺骗一个人没问题,如果所有人都被你欺骗到了,就是一种能力,就是成功的标志。”

现在看来,他的这种成功似乎走到了尽头。但造假事件正如病毒扩散般,以不同的版本在我们的社会里上演,唐骏的逻辑只不过是我们社会信用现状的一个注脚。

可以这样说,学历造假只不过是老生常谈的中国信用危机中很小的一部分。在商业领域,市场充斥着假冒伪劣商品和虚假的商业交易;在体育界,我们很难再去相信一场国内职业足球比赛的真实性;在教育界,那些剽窃和购买论文的教授面对汹涌的批评依然毫发无损,高等教育机构滥发文凭早已成了公开的秘密。

网上流传着一个有些残酷的“笑话”:一个农夫,买来种子播下,到秋季竟然颗粒无收,因为种子是假的;老农决心一死,买来一瓶农药喝下,居然没死!因为农药是假的;一家人庆幸人没死,买来一瓶酒庆祝,结果全家人都死了,因为酒是假的。暗自失笑后我们会发现:要想自己活得舒心,必须成为全面的专家。所谓全面,就是啥领域都要懂;所谓专家,就是懂得的还不能太浅。举几个例子:买个房子,我们要先学会测绘,否则建筑面积、套内面积、使用面积等等的概念让你无从验证你是否又被坑了几万块钱;买点奶粉,开始要测三聚氰胺,后来要测性激素;吃个火锅,要学会分辨油品质量,否则只给你劣等的地沟油,连优质的地沟油你都别想吃到;就连看场球赛,还要知道其是否是假球,因为不仅球员在假踢,裁判在假吹,甚至足协都在假管。

要是天资不够,成不了前面所描述的专家的话,我们只能停止消费了;要是知道很多的项目都是骗子忽悠的话,我们也不敢投资了。若没有诚信与信任,每个人都要自己学习多种检测技术,对物品要做质量鉴定,对人要做尽职调查,这其中所产生的交易成本不是这个社会可以承担的。本来,社会上应该有相应的质量鉴定机构,他们的独立性、权威性能够为我们解决很多麻烦。但我们现在对这些所谓权威机构也渐渐失去了信任。

信任原本就是一种最重要的社会资源。我们打开水龙头,要相信里头流出来的水没有毒;我们过马路,要相信所有汽车都会在亮红灯的时候停下来;我们睡觉,要相信屋顶不会无缘无故塌下来;我们遇事报警,要相信警察不是盗贼的同伙。没有信任,社会就不可能正常运转。已故德国社会学大师卢曼曾说过:“当一个人对世界完全失去信心时,早上甚至会没办法从床上爬起来。”可是,现在的社会信用是如此缺失,以至于不少人渐渐失去了对社会的信任。可以想象,生活在没有信任的社会里,我们会寸步难行。

孔子曾说过:“自古皆有死,民无信而不立”。意思是说,自古以来谁也免不了一死,没有粮食不过是饿死罢了,人没有信用就没有立足之地,但一个国家不能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就要垮掉。可以说,没有信用的国家,即使国民再富裕、国家再富强,也只是表面现象。而且这种繁荣没有信用的支撑,只会很短暂,就像一座梁柱腐朽的大厦,随时会崩塌。信用的流失,给民众带来了焦虑,再严重些就会使社会涣散瓦解。

要重拾信任,靠行政权利以及后天的灌输教育只能取得微小的成果,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信任是在每个人为市场服务的过程中赢得的。另外,一个公正的政府监管、一个权威的司法体系,对信用社会的建立会提供很大的帮助。

真的希望有一天,我们不需要成为任何专家就可以在市场上放心地消费。

信用记录:几分欢喜几分愁

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几乎每一位上班族都拥有1张信用卡,有的甚至手持2张或更多的信用卡。在享受着信用卡给自己带来的便捷、实惠和快乐的同时,很多不和谐的音符也常常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信用卡透支过度、到期还不上、银行时时催债等不良信用记录影响经济生活,也压得一些卡民们喘不过气来。很多年轻人一人拥有几张信用卡,他们非但不觉得手中宽裕了,反而感觉债务增加,甚至认为使用信用卡是弊大于利;而善于管理自己财务生活的人则认为信用卡帮了大忙,在需要的时候解了燃眉之急,偶尔还可以通过信用卡溢缴款来减少异地取款高额的手续费。当然,大多数人的意见是,要么别使用信用卡,要么就按时还款。超额透支而无法按期还款一旦发生,将给当事人日后经济生活造成障碍。当然企业也不例外,企业贷款的普遍给企业和银行都带来了可观的收益,绝大多数企业家都清楚,企业信用是一笔资产,不注重信用的企业只能走向破产。

5年前的小林是个刚参加工作不久的青年,当时,他兴高采烈地得到了1张信用卡。当时的额度为3000元,但是他丝毫没在意多寡,一拿到手就请身边好友大吃了一顿,接着又趁余兴跑到KTV大大地happy了一番,期间,酒水、小吃、水果供应不断,信用卡帮他支付了这2笔账单,当天就刷了1000多元。单纯的小林没有多想,为了讨女友欢心,他又爽快地把信用卡拿给女友消费,他的女友也毫不客气地把剩余的额度刷得一干二净。等到下期收到还款账单时,他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工资还没到账呢,信用卡就得先还一大笔,还不知道这个月的生活费的着落。多亏父母的救济,他才还了信用卡上的欠账。以后,他申请分期付款,糟糕的是,他花钱仍然没有节制,每期都会拖欠,每期都申请分期付款,致使他终于无力偿还,欠下高额的债务,而他的家庭本来就不宽裕,为此给他的父母带来巨大的负担。除此之外,他不知道,银行已将他每期的还款情况如实记录到了个人征信系统,不良信用记录已经形成。而立之年的他无法贷款买房,痛心不已。

梁女士在一家国有企业做财务工作,今年30出头的她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孩子已经2岁,丈夫对她也很贴心,她对自己目前的生活状态很是满意。梁女士自律性很强,上学时从来不乱花父母的钱,参加工作后也是赚多少花多少,从来不会超支。直到工作2年后,她看到周边的朋友都在使用信用卡,发现使用信用卡在日常生活中很方便,经过多方了解后,她办理一张建行信用卡。她知道银行的钱不能乱花,所以至今仍保持着良好的信用记录。当然,持有信用卡只会给她带来正面效应:贷款买房、买车,一样也没有落下。

张先生以前拥有一家装饰公司,规模不大,员工只有20多人。白手起家的张先生在公司刚成立的时候,由于资本金不足,再加上各种预算外开支,导致入不敷出,周转资金紧张。为此,他不得不向银行申请企业贷款,好不容易把贷款办下来了,代价是他每期都得按时偿还一笔贷款利息,高额的贷款利息让他每做一个决定、每做一笔生意都如履薄冰,有时甚至感觉力不从心。有一次,之前申请的贷款到期,公司必须一次性偿还20多万元的贷款本金和利息,而当时公司效益不佳,一时无法凑足那么多钱。为了偿还这笔贷款,他不得不申请另一笔贷款,以此来缓解还款的压力。通过掩饰资产,他成功地获得了第二笔贷款,解决了燃眉之急。终于,东窗事发,张先生的恶意骗贷被银行发现,结果银行要收回第二笔贷款,还好,通过变卖部分资产、缩减开支,他的公司勉强维持了下来。之后,张先生想再次申请贷款以扩大业务时,所有银行都拒绝了他。张先生悔不当初,终于明白企业信用的价值。

往往历经告贷无门后,当事人、企业才会重视信用问题。少许年轻人因为无知无畏,才会陷入“信用卡陷阱”。也有人认为信用卡就像一个定时炸弹,稍没控制好就会爆炸,最好不要碰它。事实上,根据自己的财务情况和理财能力,正确使用信用卡有百利而无一害,当然,如果自己自制力差,又不会理财,那就避而远之吧。

中国征信事业发展的历程回顾

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的战略任务,十六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指出要“以完善信贷、纳税、合同履约、产品质量的信用记录为重点,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健全失信惩戒制度”。

正式起航(2003~2006)

征信体系是现代金融体系运行的基石,是维护国家金融稳定的基础,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而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必须以完善的社会信用制度为基础。在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信用建设又时不我待的情况下,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将“管理信贷征信业,推动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任务交给了中国人民银行。也正是在这一年,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征信事业迈出了前进的大步。

2004年,在原有的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的基础上,人民银行启动了全国统一的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升级改造,新系统改用全国集中式数据库结构,信贷数据由各商业银行顶级机构向人民银行总行一点接入,数据采集项由原来的300多项扩展到800多项。在这一年的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抓紧建立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体系、信用市场监督管理体系和失信惩戒制度”。

2006年,企业及个人两大征信系统完成初步建设,并在全国联网运行,从此,全国集中统一的信贷征信系统基本建立。截至2012年10月底,企业征信系统共收录企业及其他组织信息1849.8万户,其中380.2万户有信贷记录;个人征信系统收录自然人数约8.19亿人,其中2.83亿人有信贷记录。企业征信系统开通查询用户13.3万个,2012年1~10月查询次数达到7987.5万次,同比增长44%;个人征信系统共开通查询用户17.2万个, 2012年1~10月查询次数达到21988.8万次,同比增长10.1%。从目前情况看,中国已建成世界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征信系统,也是覆盖面最广、类型最为复杂的一个系统。随着系统功能的不断完善,系统的效能也得到了很好地发挥。目前,这一系统已经成为商业银行信贷决策的重要辅助工具,为商业银行在预防信贷风险、提高金融效率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系统应用功能的推广,企业和社会公众普遍加深了对系统的认识,对系统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全社会对自身信用记录的重视和关注程度在逐步提高,社会诚信水平也在稳步提升,诚信和谐的社会氛围正在逐渐形成。

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征信体系步伐(2007~2010)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感受到建立和完善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更加富有效率性和有效性的信贷征信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008年,国务院进一步赋予了中国人民银行“管理征信业,推动建立社会信用体系” 的新职能,并成为社会信用体系部际联席会议的牵头部门。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人民银行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信任。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涉及面广,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2008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开始了进一步探索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途径,以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为基础,以社会信用体系部际联席会议为平台,以行业信用建设为抓手,完善征信法规、制度和标准,切实加强对商业银行的征信监管,维护信用信息主体合法权益,培育和规范征信市场发展,推进中小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大力开展征信宣传教育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2010年,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上海数据中心建成投产。征信系统切换至上海运行并对外提供服务,顺利实现了系统的硬件升级,个人征信系统平均加载效率为原系统的3.3倍,企业征信系统平均加载效率为原系统的1.6倍,运行效率大幅提高,同时,对外服务质量和水平也得到进一步改善。

中国征信管理制度的法律框架已经初步建立,法律基础正在形成。《征信管理条例》等一系列征信规章制度即将出台。征信系统的公信力不断提升。商业银行对征信制度的执行情况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数据报送质量显著提高,对金融消费者征信权益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大。

征信市场正在健康、快速成长。2010年全国累计完成信用评级42815笔(户),其中债项评级973笔,信贷市场评级41842户。

中小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不断深入,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和农户贷款难发挥了积极作用。截至2010年底,全国累计补充完善未与银行发生信贷关系的中小企业信息215万户,其中15.6万户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贷款余额达29263亿元;全国共为1.34亿农户建立了信用档案,对8300多万农户进行了信用评定,其中7400多万户获得贷款,贷款余额达到1.29万亿元。

征信宣传教育逐渐形成长效机制,全民信用意识得到不断提高,社会信用环境得到不断改善。人民银行组织开展的“征信知识宣传周”及“信用记录关爱日”两项活动已发展成为具有固定时点的全国性大型征信知识宣传活动,征信的概念和意识已经深入人心,个人主动查询自己信用报告的数量从2009年的76.6万人次迅速上升到2010年的127.5万人次。

当前,中国征信体系建设正处在从信贷征信向社会征信方向扩展、从服务于金融机构向服务于政府和全社会转变的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更好更快地推动征信事业的更大进步,是人民银行征信事业建设的新课题。

征信工作日益重要

在社会信用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重要的基础设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在促进地方经济金融发展中到底发挥了哪些作用?以云南为例,本刊记者对人行昆明中心支行征信工作进行了采访。

问:云南征信工作在促进全省经济金融发展中的主要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重要的基础设施,人民银行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的运行,实现了信贷信息资源在全国金融系统的共享,在防范信用风险、维护金融债权、促进地方经济金融健康发展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截至2012年9月末,云南征信系统已为云南省12.51万户企业和1569万个人建立了信用档案,帮助其积累信用财富,扩展经济活动的地域空间。

征信系统的主要产品――信用报告作为经济活动中实现“守信受益,失信惩戒”机制的重要载体,在信贷领域的应用取得了极大成效,为商业银行贷前审批和贷后风险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商业银行已通过信用报告“事前预防、事后惩处”的作用,实现了防范和化解风险的目的。2012年前9个月,征信系统为全省金融机构提供信用报告查询371.84万次,月均查询达41.32万次。同时,征信系统为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提供了有效途径,通过整合中小企业的信用资源,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明显降低商业银行审贷成本。截至9月末,全省已为2.12万户中小企业建立了信用档案,在此基础上5382户企业获得了信贷支持,金额达3090亿元。

近年来,随着信用宣传教育活动的持续深入开展,信用观念日渐深入人心,信用报告的应用已远远超出了商业银行贷款审批、贷后管理等信贷活动,正逐渐向更为广阔的领域拓展,并日益渗透到日常的经济、社会生活中,成为企业、个人重要的“经济身份证”。让人们体会到信用是一种无形资产,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也着实让一些人尝到了失信的苦果。社会公众对信用的关注度逐渐增强,从以往的漠不关心、不按时归还银行欠款,逐渐转变为积极关注自身信用记录,主动信守合同,按时履约。仅2012年前9个月,主动来人民银行昆明中支查询信用报告的个人和企业为104745人次,已是2008年全年数的4倍。信用报告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力逐年提升,对社会信用意识的增强发挥着积极作用。

在人民银行的推动和各部门的支持下,信用报告在政府部门的应用也取得了显著成效。相关部门在贷款贴息、项目审核、“守合同重信用”资格审查、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综合评价等方面广泛使用企业信用报告。仅2012年前9个月,人行昆明中支征信管理部门为政府部门提供企业信用报告查询服务700余次。

守信者处处收益,失信者寸步难行。随着失信惩戒机制的健全,全民信用意识的提高,信用报告这张“经济身份证”将在社会各个领域发挥更为广阔的作用。全民自觉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风尚和“守信者荣、失信者耻、无信者忧”的社会氛围正在形成。

问:近两年云南开展征信工作有哪些亮点?

答:上下齐动,切实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为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和融资环境,缓解农户贷款难问题,人行昆明中支按照省政府金融服务“三农”、“一个创新 两个建设”工作电视会议要求及《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在全省选择了50个县(市、区)开展试点工作。在各试点县地方政府、人行及涉农金融机构的通力配合下,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截至2012年9月末,全省已为705.21万户农户建立了纸质信用信息档案,占农户总数的74%;为251.85万户农户建立电子信用档案;评定信用农户449.72万户、信用村2739个、信用乡镇72个,为扩大对“三农”资金投入营造了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

创新思路,在全国率先建立信用评级报告集中审核制。为进一步提升评级机构的业务质量,2011年4月,人行昆明中支建立了信用报告集中审核制度,要求信用评级机构完成评级报告后,必须先通过专家评审会的审议方可提交使用者。在人民银行的监督、指导下,信用评级机构总经理联席会议从商业银行聘请了44位资深专家,建立了评审专家库。通过专家的审核和点评,有助于评级机构完善内部管理,切实提高评级水平和作业质量;有助于银行提升对评级报告的认可度,促使其采信外部评级结果;有助于监管部门全面掌握对评级机构业务现状,改变了依靠评级报备进行监管的单一模式,通过行政手段加市场机制的监管模式,实现了评级市场的优胜劣汰。截至2012年11月末,全省已累计完成对420家(次)担保机构和87家(次)借款企业的信用评级,实现评级收入2241.74万元。

以贷款卡管理为手段,提高企业信用意识。为提升企业信用意识,2011年昆明中支明确了以强化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征集为主线,以加强贷款卡管理为手段,以推广和拓展企业信用报告使用为突破的工作思路,通过建立“贷款卡滚动年审制度”、“贷款卡审验员制度”,提高管理效能,扩大企业信用信息采集面,提高企业对征信系统的认识。为培育中小企业诚实守信的价值观,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借助贷款卡年审,自2011年开始定期举办“企业征信知识和征信成果展示培训班”,持续开展对中小企业的宣传、培训,累计已对全省5400多户企业的1万余名高管人员进行了培训,提高了企业和个人信用意识。

问:下一步,云南征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

答:信用法制建设需要健全完善,信用信息资源缺乏有效的整合与共享,信用中介服务体系实力弱,失信惩戒机制不够健全,社会公众的信用意识仍待提高。下一步工作重点:一是充分发挥云南省社会信用建设部门联席会议的组织协调作用,建立健全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二是继续深入推进中小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三是拓宽非银行信息采集渠道与范围,大力推广信用报告的应用;四是多渠道、多层次推动机构信用代码在社会各领域的应用。

国外信用建设一览

在国外,社会信用制度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征信数据及评估,法律和法规的确立和健全,政府和专业协会的监督和管理。

美国:系统化和规模化推进

信用之所以在美国社会中得到普遍使用,被美国百姓和企业所重视,并极大推动美国经济的增长,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美国有一个发达、完善的信用制度体系。美国为建设该体系大约花了100年时间,正是这一体系为美国个人信贷和商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美国信用制度建设大致可概括为三个方面:立法、信用服务企业的市场化运营和国家对信用工作的宏观管理。

立法。美国有比较完备的涉及信用管理各方面的法律体系,将信用产品加工、生产、销售、使用的全过程均纳入法律范畴。目前,美国正在实施的与信用相关的立法多达数十项。这些法案的管理目标与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立法保证信息公开。信用服务企业在法律规定的框架下,可以合法地获得大量信用信息,并把它制作成信用产品。其次,规定了消费者个人对资信报告的权利并规范了资信调查机构对信用报告的传播。如《公平信用报告法》等。第三,规范了商业银行和信用卡公司的授信行为,包括不得对消费者作出歧视性授信决定,消费者对一切信用条款都享有知情权等内容。第四,对当事人失信及违反信用管理有关法规的情况设定惩罚措施。

信用服务企业的市场化运营。美国信用服务行业经过100多年的市场竞争,现已形成了少数几个市场化运作主体。目前从事信用服务的企业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专门对消费者个人信用进行评估的机构,在美国叫信用局,或叫消费信用报告机构,都为专业化的公司。信用局是向需求者提供消费者个人信用调查报告的供应商。信用局的基本工作是收集消费者个人的信用记录,合法地制作消费者个人信用调查报告,并向法律规定的合格使用者有偿传播信用报告。全国性信用局主要包括三个机构,即Experian、Trans Union和Equifax。这三家公司对全美成千上万消费者的信用状况进行调查记录,然后传递给全美各地的客户。另一类是对国家、企业、机构等进行信用评估的机构。这类信用评估机构又可分为两类:一类为资本市场上的信用评估机构,即对国家、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债券及上市大企业的信用进行评级的公司;另一类为对中小企业资信进行评级的机构。目前美国从事资本市场信用评级的公司主要有三家,即穆迪、标准普尔和惠誉公司。这三个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信用评级公司,据国际清算银行(BIS)的报告,在世界上所有参加信用评级的银行和公司中,穆迪涵盖了80%的银行和78%的公司,标准普尔涵盖了37%的银行和66%的公司,惠誉公司则涵盖了27%的银行和8%的公司。对中小企业进行评级的机构主要是邓白氏集团。经过100多年市场竞争,邓白氏集团公司最终独占鳌头,成了美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全球性征信机构,也是目前美国唯一的这类评级公司。

国家对信用工作的宏观管理。国家信用管理主要是对信用进行宏观管理,建立惩戒机制,为市场创造一个健康的社会信用环境,促进信用交易的发展,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管理主要内容表现在立法与执法两个方面。发挥这些功能的政府部门和司法机构被称为信用监督或执法机构。其分工大体如下:财政部货币监理署(OCC)、联邦储备体系(FED)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是规范和管理银行信用的执法和监督机构;司法部联邦贸易委员会、国家信用联盟办公室、储蓄监督局是规范和管理非银行信用的执法和监督机构,其管辖的范围主要包括全国的零售企业、提供消费信贷的金融机构、不动产经纪商、汽车经销商、信用卡发行公司等。

法国和意大利:构建公共信用登记系统

公共信用登记系统是指为向商业银行、中央银行和其他金融监管部门提供关于公司、个人乃至整个金融系统的负债情况而设计的一套信息系统。为了保护抵押贷款人的利益,法国和意大利都具有不动产抵押品信息的公共登记系统,并且公布破产信息以提醒当前贷款人以及潜在的新的贷款人。

法国的公共信用信息登记系统有对企业(包括正面信息和负面信息)和对个人(只有负面的信息)两个不同的公共信用登记系统。其企业的公共信用登记系统于1984年开始运行,它面向包括租赁公司、融资公司在内的法国的全部金融机构,但不报告关于公司集团的数据。不同的是,法国企业公共信用登记系统要把从信用机构收到的信息与从合法的布告栏、法院、新闻界获得的关于企业及其管理者的信息进行汇总。在1990年,该公司信用登记系统在案的企业1300万家,管理人员70万人。法兰西银行还拥有个人公共信用登记系统,它是一个全国性的个人贷款不良行为档案。所有的金融机构都必须每月报告分期购买贷款、租赁、私人贷款、贷款额度和透支方面的不良记录。

意大利的公共信用登记系统建立于1962年。从一定程度上讲,意大利公共信用登记系统是欧洲该类服务系统中最完善和最精确的。目前这个公共信用登记系统拥有近700万条记录,每年1200万份报告。该国公共信用登记系统提供以下两种类型的反馈信息:第一类,每月向各家的信用机构提供每个被报告客户在整个金融系统的总头寸信息,划分成正常贷款和不良借款,不管贷款在何时提供,所有尚未偿还贷款都包括在报告内。通常,这种信息是比较完整的。第二类,将潜在借款人数据包括在内。交费后,每家银行都可以获得它过去从未提供过贷款的贷款申请人信息。考虑到数据库的保密性,银行索要信息只能出于许可之目的,即提供贷款和信用风险评估。在此情况下,报告的也仅为此前12个月的贷款提供情况。故此,银行可以获得的关于新借款人的信息要不完整得多。各家银行的每项查询都被记录在公共信用登记系统的档案里。公共信用登记系统还在金融业务监管、货币政策实施和信用投向监测方面发挥重要的咨询作用。

德国:信用管理法律体系完善

德国是信用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商业信贷、贷款买房购车、邮购商品、分期付款和信用卡支付等信用消费在社会经营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十分普遍。这主要得益于德国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的社会信用制度和管理体系。该体系将各种与信用相关的社会力量结合起来,共同促进社会信用的完善与发展,制约和惩罚失信行为,从而保障社会秩序和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发展。

德国有关信用管理的法规散见于商法、民法、信贷法和数据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中。主要规定包括以下方面。

――规范信用信息公开的法律。德国《商法典》规定,成立公司必须在地方法院以公开可信的形式,即通过公证进行商业登记注册,以载入商业登记簿。商业登记包括公司法律形式、工商注册号、公司地址、注册资本、法人代表、主要股东、营业范围等内容。商业登记簿可公开查阅。此外,德国还有《特定企业与企业集团账目公布法》和《破产条例》等。

――保护个人隐私的法律。德国保护个人隐私的法律主要有《联邦数据保护法》、《信息和电信服务法》及1998年10月生效的《欧盟数据保护指南》。上述法律对个人数据的获取、储存、使用、传播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

规范催账程序的法律。2000年5月1日生效的德国《反不道德支付法》规定,客户在收到账单30天后或在账单规定的付款截止日后30天仍未付款,债权人可加收超过银行贷款利率5%的滞纳金。如客户在收到连续3次催账警告后仍置之不理,债权人可向地方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关于信用监督的法律规定。德国《信贷法》规定,德国联邦银行和联邦金融服务监管局负责对银行与金融机构的监督与管理。德国《联邦数据保护法》规定,德国联邦内政部负责国家秘密保护工作的指导、监督和管理。联邦政府及各州政府均须设立个人数据保护监管局,负责对掌握个人数据的政府机构和信用服务机构进行监督和指导等。

在西方发达国家,通过社会信用制度的确立,形成了全社会性的信用文化,以及大众诚实守信的道德规范,健全了市场运行的规范和秩序,使信用成为整个市场经济运行的通行证。

上一篇:人均40平的房产税起点太低 下一篇:基于三叉树模型的美式期权定价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