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美丽的答案

时间:2022-10-27 09:58:33

下课了,孙老师一进办公室就说:“唉!你们说气人不?新转来的同学有一个带密码的文具盒,里面有29块钱。下午上课时,他报告丢了20块钱,还剩9块钱。我在班里问来问去,也没有结果。”

我和孙老师搭班,她教语文,我教数学,又一起当班主任。班主任是又当爹又当妈,这不,又要扮演“警察”了。

钱虽不多,但这可是牵涉道德品质的问题。怎么办呢?我灵光一闪:早些年在《河南教育》上看到一位班主任处理班里谁丢东西的方法,他召开班会,放一个带口的小纸箱,让每个孩子写上对丢东西的看法。对主动承认错误的同学,老师保证不泄密,最终成功解决了事件。我想复制这一做法,也期待有一个答案出现。我能如愿吗?

这件事一直放在我的心上。之后一个周二的上午,我有三节课,我问学生:“今天上午三节课,太累了,咱们最后一节课做个游戏放松一下,好吗?”答案自然是肯定的。最后一节课到了,学生迫不及待地问:“王老师,做什么游戏呀?”于是按照事先的预设,我让学生把小纸团投进了纸箱。

中午放学后,我一个人在办公室里,小心地展开每一个纸团。为了准确、全面地掌握情况,我把孩子们写的内容逐一抄录下来。第28个、第29个,没有,没有,第30个,没有。最后一个了,我盯瞅着每一个字――还是没有!

我仔细想了想:钱是在班里丢的,从理论上讲,应该是本班学生拿的(我从内心里坚决不愿用“偷”这个字眼),可是又没有人承认。是不是我的方法错了?要么是有孩子想承认错误,又没有勇气?思之良久,我把原因归结为后者。接下来该怎么办呢?如果在班里继续追查下去,事情会不会越搞越糟?

这时,我想到“楚庄王绝缨”的故事。楚庄王一次大宴群臣,君臣欢饮至日暮,楚庄王不尽兴,命秉烛继续,一阵风来,刮灭了烛火。此时,一位将军趁着酒兴,竟然去摸楚庄王爱妃的手,楚庄王的爱妃惊慌之中扯下了那位将军帽子上的红缨,并向楚庄王告状。然楚庄王却命所有人都把自己帽子上的红缨扯下来扔在地上,再点燃蜡烛继续饮宴,对爱妾的告状不予理会。后来,晋与楚战。有一臣常在前,首却敌,卒得胜之。庄王怪而问之。对曰:“臣当死。往昔醉失礼,王隐忍不诛也……常愿肝脑涂地,用颈血湔敌久矣,臣乃夜绝缨者。”遂败晋军,楚得以强。

之所以记得这个故事,因为我十分佩服楚庄王:醉酒失态,人之常情;不滥杀将士,温暖人心;知而不究,王者风范。其次佩服这个名叫唐狡的将军,能怀感恩之心。于是,我找到了那个丢钱的学生,把他叫到无人的角落,如此这般说了一会儿。孩子懂了,点点头。上课了,我在班里对学生讲:“我们班里这位同学的钱根本没丢,是他记错了。好了,这个事情就算过去了。”孩子们释然地笑了。

然而,我的内心至今仍然纠结。教育的效果需要时间才能凸显。今天没有答案,相信明天会有的。我始终相信人性的善良与美好,就让我们静静地期待一个美丽的答案吧。

(责 编 莫 荻)

上一篇:重视“生活味儿”,别忘了“美术味儿” 下一篇:用“心”温暖学困生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