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婧:我要稳稳的幸福

时间:2022-10-27 09:12:40

她整个人热情乐观,又知性温婉,愉悦的交谈中难掩其宁静智慧的光芒。一身干练的衣服,一抹自信的微笑,亲切美好,风度亦佳。对于每一个问题,她都会停顿片刻,认真地思考,然后随性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清晰的思维和跳动的感受,让她的身上始终灼灼明亮着一个特殊的气场,游荡在其中的是一种叫做“真诚”的气质。

一棵小苗的成长

2013年11月14日,对杨婧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日子。这天,兰州珍妮英语学校仁恒国际校区正式开业,又一颗熠熠生辉的星星进驻到杨婧的天空。当曾经的目标到达成功的驿站,她的心里虽然激动,但与11年前刚来到兰州办学时相比,已然多了一份由内而外的沉稳与历练感。“2002年,我在兰州张掖路的民基大厦上开办了‘兰州珍妮英语学校’。”她边说边笑着感慨时光脚步的飞快。11年,让杨婧的步伐变得愈加有力,在教育这条路上,她走得认真而执著。

当初,一个西北女孩,形单影只地来到南方读大学,虽然信心十足,但大学里的第一节听力课还是给她带来不少的冲击。“那节课我完全没有状态,对语音室的各种设备都很陌生,戴上耳机也听不懂里面说什么。”杨婧回忆道。“我开始明白,即使对学习有满腔热情,也不得不面对真正存在于现实中的地域差异。”她坦承地说。由于南方城市相对较发达,初一就开始接触英语听力和口语的那些同学,拥有多年的基础和经验,所以对于杨婧来说,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去追赶,甚至超越。她开始早出晚归,在语音室和自习室间乐此不疲地奔波……回忆起这些时,杨婧始终保持着淡淡的微笑,那份从容也许是她付出后的另一种收获。

1996年,她从长沙铁道学院(现中南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毕业了,虽然大学期间做过商品促销、助理,也当过接待员、调酒师,但这些假期间的短期工作,只是她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增长社会经验而做的,并不是她对自己的定位。 毕业后在南方工作的3年里,她不停地寻找着自己的出路、归宿和平台。“作为一个西北人,当看到南方的一些民办教育机构做得有声有色,而我们在这方面依旧匮乏、落后时,心里挺着急的,但就在那时,有一种强烈的归宿感在我心头涌动,这两种交织的力量让我的思路日渐清晰,我突然知道要做什么了。”杨婧说,“我很坚定地选择了‘创业’,因为我想要为西北的英语教学做出一些改变。”

1999年的春天,她回到天水,在家乡创办了以自己的英文名命名的“珍妮英语学校”,从办班到招生,她不辞辛苦地宣传、演讲,通过免费上课等形式传达自己的教学方法,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欢迎。仅1年,学生就达到2400多人。“我最大的希望,就是将我的教学理念带给更多的孩子,因此我不能停止脚步,必须向更远的地方迈进。”就这样,两年后,她来到了兰州。如今,珍妮英语学校不仅在兰州打开了市场,而且还在浙江、四川等地建立了分校,而由杨婧组建的、中外国际教研团队主编的10多套珍妮英语系列教材,已经在推广使用。当初谁也没想到,这棵坚强的小苗会在杨婧的悉心栽培下,变得枝繁叶茂、硕果累累,而她将这些收获归功于永不放弃的努力:“我的生活中不存在所谓的‘逆境’,也许这得感谢命运的青睐,其实我更追求‘稳’,要求自己每一步必须走得踏实。”

“珍妮”更看重孩子的内心与发展

杨婧的女儿今年9岁,当她提议让女儿背诵一段英语文章时,小姑娘立刻有声有色地表演起来,一段段英语句子在她口中灵动地跳动着,仿佛置身于故事的世界,毫无扭捏之感,活泼可爱,不禁令人拍手叫好。“其实孩子的思维是最简单的,大人却将复杂的应试手法强加到教育中,造成很多孩子排斥英语。”她说,“我们都是先学会说话,与人沟通,然后才认识汉字,学习语法的。可是现在的英语教育却让音标、单词先入为主,这当然会引发孩子的不适应。因此,我们采用‘母语自然教学法’,让孩子在会说、会交流的前提下再向深层学习。于是在课堂里,不再充满枯燥的空气,而是荡漾着轻松欢乐的笑声。我们还鼓励孩子们将英语童话故事表演出来,这样既能方便记忆,起到视听兼备的效果,而且可以通过不同的角色,体味其中的善恶美丑,这对他们的身心发展很有帮助。”

同时,杨婧也在时刻努力地向多元化的教育层次拓展,从单纯的英语教学走向全方位的综合教育,她总说:“孩子们就像富有想象力的精灵,我们更应该调动他们的感官世界。”珍妮英语学校仁恒国际校区在英语教学的传统基础上,还增添了沙画、烘焙等课程,这对于很多孩子来说,本身就带着一种陌生的新鲜感,“他们会经历一个从好奇到喜欢的过程,这就是亲自动手的好处。无论是沙画时的想象,还是烘焙时的小创意,都会在无形中调动起心中的乐趣。我认为教育的真正目的是,让孩子们在学习中看到人生的正能量,对未来有无限憧憬,并始终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而我们正是通过这些课程,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在参与中找到对自己的认同感,看到生活的希望和美好。”杨婧认真地说。

完成既定目标 做真实的自己

很多人都把杨婧视为成功的榜样,因为她不仅追求到了自我价值,而且向社会传递出了一种爱和责任。但她只是把成功定义为“完成了既定的目标”这么简单。她说:“一直以来,我做事都遵从计划,不需要宏图壮志,只要求自己能完成每一个目标。”杨婧还说:“大学的时候,面对其他同学的优越,最初我只是想证明自己,到后来,我的目标越来越清晰、明确。而它们的核心就是‘知识’与‘时间’,一个用来积累,一个用来利用,两者是我合理规划人生的基石。”

当提到杨婧如今“校长”、“学者”、“商人”、“领导”的多重身份标签时,她思考了一下:“其实我更希望成为大家的一名‘导师’。”当然,她也确实在这个领域帮助了很多人,尤其是大学生,作为兰州市女大学生就业导师团的一名成员,她通过一系列演讲和培训,对大学生进行心态、理念上的引导,帮助他们找准人生发展的方向。她说:“我常告诉他们,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奋斗,才能更好地看清自己,才能对自己的真实目标有所把握。”

除此之外,杨婧还一直信奉“热爱”的力量,“我们需要对工作和生活有一种感情的投入,这能让一切变得美妙起来,我们选择员工,从不以简单的专业、分数为标准,而是寻找对教育、对孩子、对生活真正热情和愿意付出的人,并且鼓励他们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想法。”她说。不难看出,杨婧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都时刻传达着一种精神,那就是认真地对待生活,做最真实的自己。

心怀美好,幸福自溢

杨婧平时很喜欢读书,“我比较倾向于修养、传记类的书籍,国外的自传也看了不少,从希拉里、玫琳凯这样的女性身上得到了许多能穿透灵魂的东西,那就是她们的信仰。”当然,这种精神状态也是她不断追求的,它们像云彩一样,每一次能量的运动都能给杨婧带来更多的自由和改变。真诚、信任、心怀美好,她努力用最好的状态去面对他人,并且一直做得很好。

谈到婚姻,她将其归于“同进同出”的状态,“丈夫为了支持我,放弃了稳定的国企工作,与我一起打拼事业,我很感激他,而且他的能力有目共睹,大到学校的整体发展,小到教室的设计、装修,他都参与其中,‘一起’是一种力量。在生活上,他是那种既能在结婚纪念日给你小浪漫,又可以在安静的午后和你一起烘焙糕点的伴侣。”这种奇妙而美好的状态,用杨婧的话说就是“润物细无声”。

其实,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杨婧都是那个会为了目标全力去争取的女人,但她懂得,这一切都将汇入平静的河流,她也一直在追求、并享受着这种平稳的幸福。

(责编 悬塔塔)

上一篇:飞越千山万水的“候鸟”老爸 下一篇:主体课堂的教学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