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与旧气

时间:2022-10-27 08:55:56

元代赵子昂云: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意思是说,画画的重要之处在于古意,如果缺少古意,画的再工整也无济于事。在这里,我们看出两个问题,是赵氏提出古意,却未说明古意是什么;二是“虽工无益”必有所指。赵氏又说:今人但知用笔纤细,傅色浓艳,便自谓能手。殊不知古意既亏,百病横生,岂可观也?至此,还是没有说清楚古意是什么,倒是把古意相对的弊病“用笔纤细,傅色浓艳”作了批评,并把矛头直指“今人”。紧接着赵氏出语惊人吾所作画,似乎简率,然识者知其近古,以为佳。此可谓知者道,不为不知者说也。原来,赵松雪所谓的古意,弄了半天只有“简率”二字。

宋末元初,中国画坛时值蜕变期,北宋之磅礴,南宋之淋漓,正被一些院体画家所丢失,所剩只有“纤细”与“浓艳”,赵松雪正是针对这种情况提出要追唐人古意的。赵氏甚至对李唐这样的大家也多有批评:李唐山水落笔老苍,所恨泛古意耳。如果,我们读过李唐的《万壑松风图》,就不会因为赵氏的微词而受影响,相反,倒觉得此图那种雄阔,森严,峻拔之气,颇有汉唐气象,古意横生。其实赵氏的“古意”就其本质而言,无非是与儒、释、道思想所暗合的那种:朴素淡雅、率真、静清、净简的高尚品质和审美境界。然而,就其个案而言,他的作品虽然“有唐人之致,去其纤。有北宋之雄,去其犷。”(董其昌语)艺学之妙,颇具古意。但对于古人,赵松雪却颇有偏爱,他厚古薄今,对唐人推崇备至,对宋人过于批评,这在今天看来也未必客观。就山水画而言,至今流传下来的唐人作品凤毛麟角,而宋人作品则洋洋大观。山水画鼎盛于宋已是定论,如果按赵氏那样去看宋画的话,那么山水画便失去了核心意义了。

也许正是赵子昂提出的许多古意,使得现今的许多画家皆用赵氏法眼去看古人,总认为唐人山水高于宋人。这是片面的,真若如此,董其昌就不会在评价赵氏作品“有唐人之致”之后加上“去其纤”了。现在应该明白,宋人作品在“雄”之余,固然有过于“犷”的地方,而唐人作品不也是在“韵致”之余,过于“纤”了吗?因此,古意就一定不能单一地用赵氏法眼去看了,而一定要从其所提倡的本质上去观照。不难看出,赵子昂提出的“简率”正是符合了传统美学思想中的“净简”“质朴”与“率真”的艺术境界,从而具有了古意。

近年来许多画家提出古意,其渊源可能来源于学院的新生代。这些画家较“”间成长起来的画家又多读了些书,又看透了西方艺术对中国传统艺术冲击所带来的弊端,并对那些大谈创新的陈词滥调倍感厌恶。故而,重温古人之意趣,得传统滋养,亲近古人,觉得古意之为重要,代相传诵,古意之风始盛。这其实是种好的风气,对于迷失的传统文化,能够被许多年轻学子所重拾,实是中国画坛之万幸。 (本文为节选)

何加林

何加林,1961年生,杭州人。1988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山水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山水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美术学博士研究生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国国家画院创研部副主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浙江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杭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杭州画院副院长。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何加林作品欣赏

上一篇:东西合璧 1期 下一篇:雨中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