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集纪事 第7期

时间:2022-10-27 08:37:33

儿时,只要逢到赶集,贪睡的我便会一骨碌翻身下床,动作比母亲还快。

我们那儿的集5天一次,地点是刘庄。刘庄是一个不大却很热闹的小镇,小时候刘庄在我眼别神秘。因为那儿有在农村看不到的宽宽的公路,大大小小的汽车,琳琅满目的商品,我最喜欢的便是看那些小摊上各式各样的小玩艺儿,最讨厌的就是被母亲提醒,事实上是责骂:要贴着路边走,眼睛长哪儿去了?

赶集的那天,天还没亮,人们便起身了。船开动时,水面上还是雾蒙蒙的,村里的河道不算宽,船驶过的地方,波浪被两旁的堤激得老高。直到船已离去老远老远,水面才安静下来,岸上提着淘箩的老奶奶才敢下来淘米、洗菜。想着船儿将驶进一个美丽的小镇,那里有许多新奇的东西正等着你去看,去买,心里便异常愉快,连岸边单调的房屋、树木也变得特别生动起来。船里的妇女跟妇女说笑,男人跟男人闲聊,小孩跟小孩玩乐,不时传出的欢快笑声,洒满了整个河道。

到了刘庄,窜东窜西地买东西,碰到熟悉的面孔是常事,“东西买了吗?”“买了!瞧。”互相招呼,妇女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地去买东西,她们笑着说:“这样砍价才来得厉害,嗓门也比别人大些!”路旁的王阿婆正忙着把面粉团塞进鸡的嘴里,这些待卖的鸡被草绳捆着,艰难地咽着最后的“早餐”;陈伯伯往“10块钱三样”的小摊上跑去了,听说是买盘子;村里刚找了对象的小李牵着女朋友的手,钻进婚纱照相馆拍照去了;为妈妈筹办九十大寿的王伯伯和老伴一上岸便往菜市场奔;还有忙着买种子、买农药、买小猪的,各人有各人的忙头。赶集这天,刘庄要比往常热闹许多,各式各样的店铺老早开了门,老板们红光满面迎接客人。但一桩买卖的成功是要大费脑筋,大费口舌的,还要在讨价还价中不住地变换五官的动作,接过钱时早已是满头大汗,“嗨,乡下人,就是喜欢精打细算!大清早的,第一个生意,也不计较了。”“这年头农民钱也难攒。”

不知不觉,太阳已火火地滚到头顶上了。一看手表,“啊,时间不早了,船不等人!”人们拎着大包小包,挎着篮子,风风火火地往回赶,待在一字排开的数十个船中一眼瞧见本村的船,这才把悬着的心放下来,心口的石头也落了地,于是不慌不忙地上船。最焦急的便是早已坐在舱中的人,等得头发也快竖起来了。“一群慢婆子,没事也在街上磨蹭,我都等有一个钟头了!”

船起动的那一刻,是心里最爽快的时刻。一想到自己买回的东西,人们便会很满足地笑起来。船头堆满了花花绿绿的货物,人们坐在船舱中,暖烘烘的阳光晒得人有点打盹,东西买了,没心思了,人也累了。只有收船票的精神抖擞,一个个地提示别人买票,船像一只吃饱了的鸭子,比先前慢了许多……

长大了,到了县城上学,看到的世界也大些了。倘若再让我回到刘庄,定会感到很无聊,对那些不跟潮流的商品感到厌倦。但我仍然很怀念赶集的那种感觉。去年寒假期间也去赶集了,帮母亲买年货,却已找不到孩提时的那种快乐与激动,但我宁愿坐船而不坐车。

不管怎么说,时代在变,人的感觉在变,而乡俗永远不变,因为我已把它刻在心灵深处。闲时回味起来,有种醇香的味道,并且越品越浓……

上一篇:云飘的岁月 下一篇:教训:心灵的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