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构建初中数学家校合作学习共同体的策略

时间:2022-10-27 08:09:20

浅论构建初中数学家校合作学习共同体的策略

[摘要]家校合作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与传统的学校中心教育理念相比较具有优化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者积极性等优点。本文首先对家校合作学习共同体进行了理论阐述,其次对当前初中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构建家校合作学习共同体的构想,最后论述了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构建家校合作学习共同体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家校合作;学习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672-1128(2012)023-0000-00

引 言

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在学习方面难免出现了一些不适应的情况,尤其是一些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的同学对理论性较强的数学课产生了畏难心理,在数学学习中出现了兴趣不足、不愿学习、成绩较差等现象。笔者认为家校合作的教育理念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并取得理想的成绩。

一、家校合作学习共同体概述

1、家校合作

上世纪60年代就有一些西方教育家提出了在学生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承担着同样重要的责任的观点,后经发展衍生为家校关系、家校交流等概念。我国教育界在上世纪80年也提出过类似的教育理念,后来由马忠虎教授在其编写的《基础教育新概念:家校合作》一书中对“家校合作”这一概念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家校合作就是指对学生最具影响的两个社会机构—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校在教育学生时能得到更多地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而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也能得到更多地来白学校方面的指导。”①

2、学习共同体

共同体的概念最早由德国学者腾尼斯提出,指人类群体在生活中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社会关系,以及与社会关系相对应的价值观。学习共同体的概念是对共同体概念的衍生,指在学习过程中,以学习参与者和教育者为对象共同建构起来的相对稳定的关系及其与之对应的观念、方法和策略。郑威,李芒2007年发表在

《当代教育科学》第二期上的论文“学习共同体及其生成”对学习共同体的概念定义为:“如同在社会交往中一样,学生、家庭、学校在教育过程中相互交往,相处一段时间足够形成一套共有的习惯和习俗,这就是学习共同体。”②

二、初中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的问题及原因

初中数学知识在整个中学阶段起着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相比较小学数学知识,初中数学知识更注重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因此对一些基础较薄弱的学生而言,学习起来会有一些困难,难免会出现没兴趣、不会学、成绩差等问题。

1.学生课堂参与不足

一些学生在数学课学习时对学习内容缺乏兴趣,在课堂中既不参与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也不愿意参与到对具体数学问题的思考中去。课堂参与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首先,学生进入初中后需要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方面进行调整,应该更为主动的去探究知识,学会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进行转变,但是一些学生适应能力相对较弱,一时间不能习惯这种转变,在学习中出现不愿参与的情况;其次,家庭教育缺乏针对性,一些不愿参与课堂教学的学生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问题,最为常见是对学生缺乏激励,在家庭教育中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信心不足的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自然会远离教学活动。

2.认知加工速度慢,元认知发展滞后

初中数学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认知加工能力和元认知能力。认知加工能力指个体接受信息、加工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它表现在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活动之中;元认知能力则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进行认知的能力,它表现为人对内心正在发生的认知活动的认识、体验和监控。③在数学课堂学习中,一些学生在解题时常常出现无从下手的现象,这就是元认知发展滞后的具体表现。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初中生的思维还处在成长阶段,在抽象思维、发散性思维方面还达不到成年人的标准,因此在数学思维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另一个方面则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有侧重,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学会不但能够会解题,而且能从解题过程中学会提升思维品质,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元认知能力。

3.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学习方法不科学、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造成在课堂中出现不能集中精力甚至厌学等现象的重要原因。据笔者了解,很多数学学习感到困难的学生往往具有共同的一个学习特征:课前不预习、课中不学习、课后不复习,可以说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没有计划,也不能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归总。长此以往的发展,不但阻碍了认知水平的发展,也无法树立起对数学学习的信心。

三、构建初中数学家校合作学习共同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构建家校合作学习共同体既能够从学校教育的角度给予学生更灵活的教育方式,也能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信心。因此,构建家校合作学习共同体既有其必要性,又有其可行性。

1.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参与热情

学生课堂参与度不够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学习兴趣不足,而“家校学习共同体”的教育方式不但注重依据学生的个性进行培养,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而且也注重塑造学生的自信心和意志品质。学生在“家校学习共同体”教育模式下,一方面感受到自己成为了焦点,自己受到了来自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关注,无形中自我意识得到增强,自信心得到了提高;另一方面则会产生较强的归属感和责任感,愿意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愿意依照“家校学习共同体”为其指定的学习目标而努力。长此以往,就能够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不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保持着愿意主动参与学习的乐观心态。

2.通过合作学习共同体让家校双方相互受益

“家校学习共同体”的构建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参与,在双方参与的过程中逐步了解应该从哪些方面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共同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这一过程在双方不断的反馈过程中让双方相互受益。首先,家庭通过“家校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提高了教育能力,加深了对学校教育的理解。每位家长都有一套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然而每位家长的职业经历和社会背景都不相同,所以在教育孩子这方面难免有考虑不周之处,看到孩子数学成绩较差,有的家长会耐心的与孩子沟通,并帮助孩子找出问题之所在,也有的家长简单粗暴的训斥一番就草草了事,认为孩子学习是学校的事情,与家庭教育无关。“家校学习共同体”可以克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片面性,并且能为广大家长提供一个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家长直接可以相互请教学习,家长与老师之间同样也可以相互学习,大家围绕着共同的问题进行探讨,制定出教育策略,这样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

3.增强家校共同教育的协同性,帮助学生克服数学学习的困难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具有较大不同,二者在时间和空间上没有交集,甚至会出现“真空地带”,即学生在放学后并不及时回家,而是去了网吧,假如学校和家庭没有一个协同机制的话,那么学生则既有可能把“真空地带”扩大,对学校说家里有事要请假回家,另一面对家长说学校要加自习,回家要晚一点,自己则去了网吧上网的例子屡见不鲜。“家校学习共同体”旨在为学校和家庭建立一个畅通无阻的沟通机制,杜绝类似事件发生,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构建初中数学家校合作学习共同体的具体策略

1.更新数学学习理念

“家校学习共同体”的教育理念运用到初中数学教育中首先要做的是转变观念,由“学会”向“会学”转变,在课堂中,学生不但要熟练的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和解题的基本技巧,而且能够反思所学的知识和技巧,形成数学思维,培养数学素养;在家庭中,家庭教育要塑造学生探究知识的学习习惯,要让学生树立“知其所以然”的学习精神。其次,“家校学习共同体”的教育理念要与新课标精神融合起来,要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主动去探究,这样不但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而且让学生自己去建构知识,通过自己的探究形成数学知识体系。

2.变革数学学习方式、拓宽数学学习内容

首先,基础知识是数学学习的根,要变革数学学习方式,首先要做的是夯实基础,要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基本概念、法则、公式、定理,把握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1/(|x|-1)无意义,x的取值范围为_____ 。有的同学填x=1,这是错误的。因为这里有个概念,即分式无意义的概念和一个运算绝对值的法则,只有充分理解和掌握这一个概念和一个法则,才知道|x|-1=0,解出x=±1的正确答案。而且由于数学是一个连贯性很强的学科,正确掌握了绝对值以后会为之后初二学次根式、初三学习无理方程等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如果在学习某一内容或解一题时碰到了困难,那么很有可能就是因为有关的、以前的一些基本知识没有掌握好所造成的,因此要注意查缺补漏,找到问题及时解决,努力做到发现一个问题及时解决一个问题。其次,要重视知识的获取过程,培养抽象、概括、分析综合、推理证明能力。对于课堂教学而言,在讲解公式、定理、概念时,揭示其的形成过程,而这个过程却又是同学们最容易忽视的,在家庭教育中,则可以不断提醒学生要有“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的求知精神。

3.明确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数学教育中的角色

要建立“家校学习共同体”,必须要明确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角色,前文中从时空和教育内容的角度对二者做了区分,但具体到数学教育,二者所扮演的角色则需要进一步的明晰。家庭教育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主要承担着感性的角色,即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让学生树立乐观积极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具备勤于思考的学习精神。而学校教育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承担着理性的角色,即通过知识的传授增强学生的知识储备,通过大量解题训练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可以说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各司其职,对学生的数学学习都非常重要。“家校学习共同体”的教育理念就是明确二者的角色后,在具体的数学教育中对二者进行协调,找出最有效的教育方法。

4.调动教师和家长合作教学的参与的积极性

要构建高效率的“家校学习共同体”,必须要各个角色的积极参与,各种资源的充分利用,各种因素的充分调动,而这其中最为核心的是调动教师和家长合作教学的参与的积极性。要让家长懂得合作构建学习共同体的意义,更多的了解和关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邀请家长和学生共同参加,这样不但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增进了学校和家长的相互了解,从而使家校合作更为融洽、高效。

结 语

初中数学的学习对每位学生而言是极为重要的,通过学习能够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为进入高中的学习奠定基础。而在家校合作共同体理念指导下的初中数学学习则不但提高了学生数学素养,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精神,让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勤于思索、乐于探究,可以说是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马忠虎著.基础教育新概念:家校合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郑威,李芒. 学习共同体及其生成[J].当代教育科学.2007.2

[3]曹才翰,章建跃.数学教育心理学[Ml.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3

作者单位 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

上一篇:请不要吝啬你的赞美 下一篇:如何进行翻转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