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障碍

时间:2022-10-27 08:08:57

如何克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障碍

人的创造性思维,是使人不断探索、发现和创造的源泉。中学时期是大脑发育的高峰,蕴含着无穷创造潜力。但由于种种原因,在物理学习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没有被充分挖掘培养出来,而且在学习物理过程中暴露了诸多思维问题,原本很有趣的物理,却给学生造成心理恐惧,出现大量学困生。

在教学中我们总是发现学生在物理创造性思维上存在很大障碍,这是学好物理的绊脚石,为此我们计划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物理创造性思维,具体方法如下:

一、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发展的情境

首先老师应转变观念,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动的作用。当前,许多教师在授课时仍是满堂灌,希望在45分钟内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力求把问题讲解得清晰透彻。然而这样做的效果未必好,相反,使得学生丧失了独立思考的机会。教师不妨利用多媒体把知识密集紧凑地传授给学生,挤出时间让学生多一点主动参与的机会。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其次教师要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相互欣赏的课堂气氛,欣赏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容许学生有不同的意见。在教学中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没有唯一答案的问题,用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每个人都有展示自己创造性的舞台,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创造意识。

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内容和指标。发散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三个特点。教学实践和心理学实验都表明,通过教学的有意识训练,可以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1.在物理教学中以问题为发散点,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思、一题多解的训练,鼓励学生提出独特的解题方法,推陈出新,从而使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教师不应以结果的正确与否作为唯一的评价指标,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重视思维方法的训练。告诉那些思路对,结果存在问题的孩子:“你的思维方式很好,离成功就差一点点”。

2.运用比较法、联想法,寻找物理概念、规律之间的联系,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介绍物理知识在技术领域的应用价值,克服学生对物理知识呆板僵化的认识,提高物理思维的流畅性和变通性,并适时培养价值源于知识的意识。

三、加强实验教学,发挥物理实验对于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积极作用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给了学生动手动脑的好机会,以实验为契机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培养观察品质,提高思维的敏锐性。

物理实验中的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是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观察训练,培养观察的全面性、准确性、深刻性,不仅可以使学生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敏于发现和提出问题,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通过实验加深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

部分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肤浅,甚至只是死记硬背,不能领悟其中的物理思想和内涵,以致使物理思维僵化、呆板,不能变通,所以在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学到的知识难以灵活运用,更谈不上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了。通过生动丰富的实验可以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在实验中要侧重让学生了解物理概念、规律产生的条件,发生发展的过程,不能一味追求实验结果的精确性。

3.适当增加开放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

设计实验目标确定而实现途径不限的开放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可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可以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在选择实验仪器、实验方法时,必然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开阔思路,突破固定的思维模式,在方法上求新、求异。实验结束后,重要的是作好总结,将不同的实验方案进行比较,让学生自己评价实验设计思路及操作过程,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也培养了发散思维。

4.开展假日小实验、小调查、小制作的方案、成品征集。

融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小实验、小制作和实践及网络调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可以给学生以展示创造才能的机会。对于学生在实验和制作中表现出的创造性和想象力,教师要加以引导;实验和制作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帮助,使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创造成功的快乐,会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勇于创造,大胆探索。

四、 建立物理笔记“留白”手册,培养严谨的学习习惯

课堂笔记是传统物理教学中有意义的学习方式,但传统笔记的形式过于呆板机械,不利于发挥个体创造性品质。学生因记一些课本上的黑体字而单纯抄写,没有自己创造性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使知识很难延伸,限制了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所以应指导学生将笔记“留白”使用,把学习实验中的疑点和特有发现记录下来,待合作研究参考;并教会学生把课堂外的答案和经验带回来填补“留白”,积累科学的物理语言,用笔创造性地展示思维过程,让“留白”空间印满自己创造性思维的足迹。

五、培养创造性的人格品质

心理学的理论与实验都表明,非智力因素在创造力的培养中起决定作用。创造性的人格品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具有好奇心;(2)勇于冒险;(3)坚定、不退缩;(4)富于兴趣;(5)勤奋等。

学生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胆怯、缺乏信心、懒惰、做事缺乏恒心等,常常会束缚他们的创造力。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把物理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结合起来,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塑造他们勤奋刻苦、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创造性的人格来成就创造性的思维!

上一篇: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下一篇:挑战新课改 上好信息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