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流动儿童实际 设计写作训练话题

时间:2022-10-27 07:54:13

贴近流动儿童实际 设计写作训练话题

流动儿童往往居无定所,转学成了家常便饭。他们的家长或忙于生计,或无力辅导,家庭中不具备良好的学习氛围,课外阅读也不够丰富,加之不爱与老师和同学沟通,因而在写作方面,他们更容易遇到困难。具体表现为:篇幅短,无话可讲;词汇少,语句平淡;思维慢,条理杂乱。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笔者认为:要使流动儿童“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空洞的鼓励和表扬效果是有限的。只有贴近生活实际,创设让他们有强烈倾诉愿望的话题,才能打开 “话匣子”,感受成功表达的愉悦,从而真正建立笔下的自信。下面,结合具体教学实践,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融入新家,感受生活的变化

流动儿童每到一个新的环境,都有一个逐渐融入的过程,有对居住环境的融入,也有对社会生活的融入。

新家、新学校、新老师、新同学、新朋友……害怕、担心、期待、委屈、欢乐……可谓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流动儿童的内心活动一定是丰富而剧烈的,有很多感受需要倾诉。但他们往往又比较拘谨,不轻易主动吐露自己的心声。如果说这是心门上加了一把锁,那么,老师真诚的关爱、同学热情的友爱,就是打开这把锁的钥匙。

我班上的小烨是一名流动儿童,刚来时没有朋友,我嘱咐班委多关心她,带她一起玩。我也多次和她进行亲切愉快的交谈,还上门家访。短短一个月,她就活泼起来了,绽放出了灿烂的笑容。我指导她学写日记、记读书笔记,经常点评、反馈,与其互动。渐渐地,她的语言表达开始流畅起来了。

《新课标》也特别提示我们:“少写命题作文。加强对平时练笔的指导,提倡写日记、书信、读书笔记等。”

二、美食美景,介绍家乡的秀美

叶圣陶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我们要引导流动儿童写自己生活中熟悉的东西,切忌空洞抽象的命题。我至今还记得一些流动儿童的描述:浙江的孩子写在溪流中,用竹子做的工具捕鱼;湖南的孩子写骑在牛背上唱歌;广西的孩子写他们那里美味的竹筒饭……多么有趣的话题,多么缤纷的生活!

好作文应当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反之,脱离生活、闭门造车,必然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会挫伤孩子对写作的兴趣。

三、感恩父母,体会生活的艰辛

流动儿童的父母,以打工或做小生意的居多。我所了解的,有卖茶叶的,做铝合金门窗的,弹棉花的 ,也有搞建筑施工的。

父母的劳苦、生活的艰辛,可以成为打开流动儿童情感闸门的突破口。教学中,我引导孩子们从细微处体悟父母的辛苦和对自己的关爱。很多孩子在进行深思以后,对父母有了更深的认识,他们怀着感恩之心,写出了凝聚着真情的文字:

“爸爸妈妈弹的不是棉花,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希望。在我心中,那是世界上最动人的乐曲。”

“看到爸爸戴着安全帽,站在那高高的楼顶辛苦地工作,我的心突然一酸,眼泪止不住地涌了出来。爸爸,我为你骄傲!我一定会努力的。儿子一定要让你过上美好的生活!”

语言朴素,但真挚感人。这印证了一句名言:“文章应该事真、情真、理真,否则就如剪彩为花、刻纸为叶,不可能有生命活力。”

四、施展本领,讲述劳动的技能

流动儿童常年在外,生活自理能力往往都比较强。他们掌握了很多技能,有的还能成为父母工作上的小帮手。我搭建平台,给流动儿童展现本领的机会,他们的积极性可高了!有的教大家生煤球炉子、有的谈撑船的技巧、有的传授买菜讨价还价的经验,有的现场秀厨艺,还有的给大家讲帮父母照看店铺的故事……同学们讲得神采飞扬、活灵活现,听得大家津津有味、欢笑不断。

通过这样的展示活动,流动儿童的自信心得到了增强,写作的思路也更开阔了。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原生态的生活写照、独特的个性体验,在这样的基础上,写作训练往往事半功倍。

五、思念故乡,抒发真挚的情感

俗话说:“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狗窝。”外面的世界再好,也不可能动摇故乡在我们心中的神圣地位。“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流动儿童虽然有父母朝夕陪伴,但毕竟客居他乡。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谁不思念自己的故乡呢?谁不思念故乡的亲人呢?

作文如同歌唱,融入感情才能唱好歌,同样,只有感情迸发出来,才能写出情真意切的好作文。对于不善于表达情感的流动儿童而言,“抒发思乡情”也是一个理想的突破口。教学中,可以淡化作文训练的概念,注重情感表达的实效,采取写问候信、寄祝福卡片等形式,指导流动儿童表达自己的心声。一封封热情的信、一张张精美的贺卡,插上翅膀,承载着流动儿童心中的思念,飞向他们的故乡……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总之,只有站在流动儿童的视角,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才能设计出有“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习作话题,才能提高写作训练的实效。

上一篇:特步电商:线上线下利益的平衡与共享 下一篇:危机公关:未见危机,先建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