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补不如精补,精补不如神补

时间:2022-10-27 07:03:49

“食补不如精补,精补不如神补。”出自清朝程国彭的《医学心悟》。

此话的大致意思是说:通过食物来补养身体还不如通过养精蓄锐来补养身体,通过养精蓄锐来补养身体还不如通过修养心神来补养身体。

食补,顾名思义就是利用食物来补充,强调多摄入些营养丰富的东西,以食补来滋养身体。从古自今,食补都有一定的原则。首要一点就是辨证。著名医学家固戍中早就言明“虚则补之”,可体虚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气血两虚等不同证型,不同的“虚”需要采用不同的食补方法。

有的人认为食补就是吃好的。其实不然。元朝邱处机早就提出“淡食能多补,无心得大还”之说,告诉人经常吃淡食亦能得到补益,这里所说的“淡食”不仅指食物的味道要清淡。还指食物并不一定要肥甘厚味,关键在于各种营养要素的搭配平衡,应在无心之中获得圣道而长寿的道理。而今天,认为“食补就是吃好的”就更是错上加错。因为如今不少都市人几乎餐餐“无肉不欢”,且经常大鱼大肉。一个个体质都比较壮实,甚至园营养过剩引发各种“富贵病”。如果再“吃好的”进补,那后果只会适得其反,正如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说的“粗茶淡饭最养人”。

精补,说简单点,就是利用睡眠进补。清代医家李渔曾指出:“养生之诀,当以睡眠居先。睡能还精,睡能养气,睡能健脾益胃,睡能坚骨强筋。”从这句话。我们不难看出“精补”的作用。而民间谚语“吃人参,不如睡五更”则更是“食补不如精补”最好的诠释。是呀,吃什么能比得上睡一个好觉呢?《医学心悟・论补者》中的“气之清者为精,人之精者为贤。治身者以精为宝”指出了养精之重要。

神补,简单来说就是“养心怡神”。是指用修身养性的方法来调节心理、调整情绪、健全人格,正视挫折。协调人际关系,通过精神的愉悦,以顺应自然,适应现代社会而达到心理平衡,从而促进身体健康。

现代社会诱惑多,让人充满了欲望。虽然有适当的欲望和更多的追求本非坏事,但若太过不切实际甚至是不当强求,就要及时反省了。因为多欲易伤身,这时就不是食补、精补能解决的了。当我们适当地卸下精神包袱,少做些无谓虚耗精力和心神的事。就会吃得好,睡得香,食补精补都能见效。而这正应了“食补不如精补,精补不如神补”。

上一篇:针灸减肥的误区 下一篇:名不副实的食物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