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探索和研究成为教育发展目标

时间:2022-10-27 06:22:37

让探索和研究成为教育发展目标

第28届温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200多名中小学生展示了他们的100多项发明,其中不少发明具有很强的创新性与实用性――成本仅需200多元的三维扫描仪、既灭蚊又挡尘的智能绿色纱窗、高低可升降的猫眼、盲人安全插座、新型凉鞋架等。

现在的孩子真是不简单,只要家长和教育放开了手脚,让孩子尽情折腾、捣鼓,他们竟能发明出具有使用价值的科技成果,孩子们潜在的创造力令人惊奇。如果我们的教育和发展规划,都能将这种“尽情捣鼓”“鼓励发散性”当作教育发展目标,当作重要的能力,多为这种标新立异、注重探究和创造的行为提供宽松条件,孩子们的兴趣开发意识、对科学精神的热情及个性价值,就能得到突飞猛进的提升,创造能力肯定能获得飞跃性发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不仅会给校园带来亮点,也将为基础教育提供卓尔不群的开拓性观念。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指出:学校应从实际出发,“积极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及由学校安排的选修课资源,办出学校特色”,鼓励校本和研究性课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和评价制度,鼓励孩子的个性、创造力的探究式教育。探究性教育在西方早就被提升到了重要位置,比如美国,1995年,美国国家中学协会重申探究课程的重要性,呼吁具有挑战的、综合的探究课程。如今,让孩子得到更多创造能力、个性思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西教育共识。

可联系到现实,尽管我们说要鼓励创造、鼓励发明和个性,但因为当下的教育评价更注重“分数”和“升学率”,教育评价还是呈现出浓重的分数主义导向,而对于创造能力、个性思维不以为然,甚至对于那些善于捣鼓、异想天开的孩子给予无情打压。一项对上海、天津、重庆、南京、杭州和南昌这6个城市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上海教师的包容性堪忧,对学生奇思怪想的容忍度在6个城市中也是排最后的。教育越来越像一个视野狭小的“圈”,孩子被“圈”在里面,不能呼吸到饱含负离子的新鲜空气,不能伸展奔放的手脚,不能接触鲜活生动的探索,这对于恣意张扬的创造力的发展是一种捆绑。所以,不少专家都批评说,当今的孩子太“面”,太缺乏个性,都成了流水线上的产品了。

温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告诉我们,就是在壁垒森严的应试教育基地,只要教育者具有积极的探索精神,善于激活学生的求异精神,善于挖掘孩子的另类价值,同样能促进孩子积极的思考和价值提升,以及颠覆性思维、创造性人格的迸发。善于、及时、敢于在应试教育空隙中,为孩子预留创造性萌芽的空间,使他们具有敢想敢做的“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探索勇气,这同样是一种巨大的教育成功,一种重要的教育责任!

上一篇:中日“孝道”两相异 下一篇:体验大咖的私人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