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创新教育看高校教育技术课程改革

时间:2022-10-27 06:18:25

从创新教育看高校教育技术课程改革

摘要: 本文在论述创新教育必要性的基础上,通过对教育技术课程特点的分析,从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在教育技术课程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

关键词: 教育技术创新教育高等教育技术课程

创新教育是现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素质为基本价值取向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具体含义为,以激发创新意识为条件,发展创新思维为途径,培养创新能力为根本任务的深层次素质教育。创新素质不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直接传授给学生的,而是在一种自由、民主、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中,使用创新型的教学方法,利用激励创新意识的创新型评价体系,由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师指导下激发创新意识,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而逐渐形成的。

教育技术课程是一门理论与技术相结合的课程,为开展创新教育提供非常有利的实施环境。笔者根据自己三年的《教育技术》教学经验,简要探讨如何在教育技术课程中对学生实施创新教育,从而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未来的教师。

1.创新教育对教育技术课程的启示

教育技术是高等教育院校开设的一门旨在培养能掌握现代教育理论,灵活运用各种现代教学媒体和手段来整合教学资源,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公共课程。依据教材性质和内容进行分析,教育技术是一门具有发展性、综合性、应用性、实验性和兴趣性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内容一般包括两大部分,即理论部分和技术部分。理论部分主要包括教育技术学科性质,教学媒体理论、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系统论、教学设计理论等都属于目前教育界大力提倡发展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支撑理论。技术部分主要包括现代教学媒体和教学软件的系统使用,其内容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

教育技术课程的内容与其专业课程相比较,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就当前高校教育技术课程所使用的教材来看,课程内容通常由现代教育技术概论、现代教育理论、教学媒体应用及教学资源开发和最新信息化教育领域技术介绍四个方面组成。其中现代教育领域中的教学设计部分和教学媒体应用及教学资源开发部分经常设计到其它专业的基础教育内容。

除此之外,从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大纲得知,教育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实践课程的安培比例占据全部内容的30%,并且在学生的实践成绩教学评价中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综上所述,教育技术课程不仅包含了创新教育顺利开展需要的新的教育理念和现代信息技术支撑平台,而且这样的综合性课程非常有利于开展创新教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设一个自由、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基于现代教育理论对教学过程进行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中都渗透创新教育的思想,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不拘泥于单一的考分评价标准,非常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和学习动力。

2.教育技术课程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施

2.1优化教学方式,激发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和以创新为荣的价值意识,以及自觉、主动地参与创新活动的主体意识。人们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驱动下,才有可能产生创新动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在深刻分析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注意挖掘内容中潜在的教育因素,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方式的完美结合,营造一种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氛围,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往达到最佳心理状态水平,保证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敏捷,各种智力或非智力因子都处于最佳活动状态,从而不断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另外,教师应在学生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多起点”制订多层次教学目标,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使每个学生都有“蹦一下,摘到桃子”的成就感,体验学习的快乐。教师应以学生的眼光审视所遇到的问题,尽可能给学生创造一个个“创新”的机会,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创新兴趣。

2.2“以人为本”基于技术平台,发展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要求思维主体最大限度地发挥主动性,对思维活动实行自我调节和控制,独立地进行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技术,为学生创设一个平等、民主、自由、和谐的非面对面交流和协作交互平台。由于网络具有“隐藏身份”的功能,因此,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将自己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新的思考肆无忌惮地通过网络与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由于教学面对的学生个体生活背景和思维方式有一定的差异性,产生的意见、想法、观点势必不同,通过这样的思想交流活动,可以克服由于某种思维定势造成的想法单一。另外,在交流的过程中,不同的观点又能进一步启发其他参加者的思想,产生某种独创性的冲动,形成具有独创性的想法。

2.3加强实践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教育技术教学应该是一个充满实践环节的开放的教学体系。加强实践环节,开展实践成果展示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不仅可以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而且可以通过全身各感官积极响应,得到更生动、更鲜活的深刻体验。教师在实践环节中,不断地鼓励、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设计实际教学案例,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组织学生开展竞赛,进行自由讨论,交流方法,启发思路,以实现解决实际问题与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机统一。

2.4采用多元化的评价,发展创新素质。

创新教育的实施离不开评价,学生创新素质的发展更需要科学的评价来配制、引导和激励。单一的教学评价价值观与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智慧潜能的差异是背道而驰的,不利于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和发展。学生是具有个别差异性的个体。教师应该把每个学生都看成是一个崭新的、独特的、与众不同的、不可替代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独一无二的世界。这种独特性和差异性正是他们最宝贵的财富。因此,在对教学进行评价时,一定要结合学生的个别差异,建立多元化的教育评价价值观,采用群体分层评价、个别进步评价、目标达成评价和特长发展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法,为学生的创新素质发展提供适合的环境和条件。

总之,培养创造性人才是创新教育和教育技术发展的方向。现代教育技术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径。作为教育技术的教育工作者,在研究探索教育技术同创新教育相结合的问题上,我们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参考文献:

[1]徐茂华.论创新教育与高校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06,(33).

[2]刘素英,高静霞.加强创新教育的几点做法[J].中国大学教育,2001,(4).

[3]刘瑜.关于高校实施创新教育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1,(4).

[5]罗维亮.教育技术[M].西北工业出版社,2006.

[6]张志勇.创新教育:中国教育范式的转型[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教育技术学科专题学习网站建设与应用研究”(课题编号:教电馆研086221798)的阶段性成果。

上一篇:高职院校Illustrator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 下一篇:聚焦教师成长档案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