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案例,提升法律知识有效教学

时间:2022-10-27 05:11:19

巧用案例,提升法律知识有效教学

[摘要]:法律知识是中学思想品德学科知识板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是实现法律知识有效教学目标的重要方法。因而教学中科学运用案例辅助课堂教学已成为教师亟需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生活案例;法律知识

中图分类号:G416

课堂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渠道,也是学生自主获得学科知识的主阵地。因而,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探寻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然选择。案例教学就是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世界",采用一系列鲜活的事实和生动直观的案例让学生从中体悟,激发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使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升华,知识和能力得到提高。案例教学法是促使法律基础知识有效教学的重要方法。

一、法律知识在学科中的地位

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基础。中学生成长过程中需要做到心中有法、处理人际关系要了解自身的权利与义务、融入集体和社会则要明确国家的法律与社会秩序。由此可知,法律基础知识贯穿了中学思想品德学科的各个学段,因而是中学思想品德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法律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毋庸赘言。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对于法律知识如何讲解,不少教师却时常感到迷茫与困惑。究其原因,以语言文字为基本载体的法律知识较抽象,中学生认知水平更倾向于形象思维,因而教师教学方法偏离这一规律,学生理所当然会感觉很枯燥,难于理解。所以,法律基础知识的教学呼唤教师运用科学的方法。

二、采用案例教学的思考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调查、参观、讨论、访谈、项目研究、情境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中的问题,在合作和分享中扩展自己的经验,在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增强道德学习能力。"因此,要实现思想品德课"小课堂,大社会"质的飞跃,案例教学不失为最优选择。然而,教学实践中运用案例教学仍需注意几个问题:

(一)精选案例

精选案例是顺利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对案例的作用和地位进行准确的定位。要明确案例只是用于揭示法律原理、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习能力的工具。只有清楚认识案例的作用,教师才能充分研究教材和学生,广泛关注社会实践、时政热点,才能精选出最新颖、最适合特定学生和特定内容的案例。

精选案例首先要求教师选择典型案例。教师选择的案例要能够充分解释和说明所要讲授的法律知识。如: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走进法律》一课,为让学生认识法律的平等性,教师可以结合、、等中央高层领导被查处的典型案例。

其次,注意所选案例的方向性。教师选择案例要做好正面引导学生价值取向的工作。中学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这要求教师选择教学案例应把握正确方向,应以正面教育为主,反面教育为辅。对于反映社会阴暗面的案例慎用、少用,而唱响主旋律、弘扬社会正气的案例可以多用。譬如:讲到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时,对于那些撇开司法程序选择自力救济而导致犯罪行为的案例教师不应作过多道德层面的解释。

再次,案例要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中学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从学生实际出发并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教师引用的案例最好是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以中学生的生活为切入点。只有选择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事实才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身边的事例,才更有感触。

最后,案例要真实,要新颖。教师选择案例应注意所选案例的真实性和时效性。所谓真实性就是引用的案例应尽量真实具体,不是胡编乱造。案例真实可信才有说服力,这样才能让学生信服,让他们真正接受,反之,则会使学生对教师所教所讲的知识产生怀疑,不能取得预期效果。时效性则是指案例与教学没有很长的时空距离,不是陈年往事,而是紧跟形势,是发生不久的最新案例。如: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消费者的权利》,列举消费者权利被侵犯的案例,教师可以选择每年3.15晚会报道的案例。

(二)课堂上用好案例

案例教学法的生命力就是以生活中真实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案例中感悟道理,学会知识。因此之故,教师采用案例教学要知道如何选择案例;选择什么案例。当然,选择什么案例辅助教学只是第一步,教师还应注意如何运用好案例。怎样用好案例呢?

围绕案例科学设置问题。新课程的理念是教师为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在课堂的主导作用不以教师在课堂上所占据的时间为评判依据,而应以教师对课堂的掌控、驾驭能力为依据。教师对课堂的主导作用集中体现在教师对于整堂课的设计和疏导。教师针对案例设置若干拓展性问题,可以促使学生合作探究,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热情。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迸发知识的火花。

以案例调动学生参与。中学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是最重要的道德学习方式。教师要善于利用并创设丰富的教育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与感悟,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深化思想认识。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直接参与实践的机会,提高他们道德践行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法律知识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发组织各类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感悟哲理,学会知识。课堂上教师赋予学生展示的机会,让他们依托教师精选的教学案例自主创设情景是课堂活动的核心。其中角色扮演、故事重现、模拟法庭、辩论、记者采访等活动形式都可以在课堂上予以开展。通过课堂活动真正让学生在"动中学",在"活中学"。不管组织何种课堂活动,教师应尽可能地让学生尽快进入案例或情境当中,为后续分析探究活动做好充分准备。

总之,案例教学法是我们中学教师可以广泛采用的有效教学方法,广大教师应该科学合理地运用生活中的案例辅助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学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

2、张厚华,善用身边案例、促进法律教学,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2年Z2期

上一篇:星座文化折射出的高职学生休闲教育问题思考 下一篇:为学生通往魅力课堂设计七彩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