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与西药的不合理配合应用分析

时间:2022-10-27 04:40:59

中成药与西药的不合理配合应用分析

摘要:加强中成药与西药合理配伍,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康复,若配合不合理,则可导致药效消失或降低,增加用药毒副作用,直接影响患者健康和疗效。因此,临床必须有原则、有理论的进行中西药配合,使中西医结合在疑难病、常见病及多发病的治疗中发挥优势。本文主要研究中成药与西药不合理配合常见问题,对中成药与不同西药的配合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成药;西药;不合理;配合

中成药成分复杂,临床应用较广,一旦与西药发生不合理配合,可造成疗效下降、副作用增加、药物性质变化、药物资源浪费等。必须重视中西药的合理配合,掌握配合禁忌,增强中西医联用的治疗效果。

1中成药与西药不合理配合常见问题

1.1降低疗效 麻杏止咳糖浆(片)中含有麻黄碱,应用时不宜联用降压西药,避免麻黄碱影响降压药发挥作用。中药胃宁片成分有白及、海螵蛸、茛菪浸膏,等,茛菪浸膏,对胃肠平滑肌有松弛作用,使胃排空时间延长,若患者同服红霉素,胃排空减慢,红霉素在机体中停留时间延长,肠道吸收受到较大影响,降低疗效。金银花、鱼腥草等中药具有较强抗菌作用,含有此类成分的中成药不可联用乳酶生,否则可降低疗效;甘草、鹿茸、人参等中药具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应用后血糖升高,不宜与胰岛素、降糖药D-860等联用,避免降血糖药减弱疗效[1]。临床治疗舌炎时,给予患者大黄或大黄复方制剂的同时不可联用维生素B2,牛黄解毒片主要成分为大黄,配伍维生素B2时,抑菌作用大大降低,无法发挥最佳疗效。含有白矾、石膏、珍珠等成分的中成药配伍氯霉素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等西药时,可发生反应,形成难溶物质,对体内药物吸收及利用造成影响,降低疗效。含有五味子、山楂等成分的中成药,有酸化尿液作用,联用碳酸钙、碳酸氢钠、生物碱、氢氧化铝等时,体液酸碱度大大降低,吸收受影响,促进成分排泄,疗效丧失。

1.2性质改变 含有穿山甲、牡蛎、海螵蛸、龙骨、山楂、珍珠母、鹿角霜、鳖甲等成分的中成药,与四环素类联用后,药物性质发生改变,原因是上述成分均含有钙,钙离子与四环素类结合形成络合物,且难以吸收,引起性质变化,抗菌效果受影响。牛黄解毒片、罗布麻片等中成药与四环素也不宜联用。中成药注射剂经血管用药,可迅速发挥药效,研究显示,复方丹参注射液配伍葡萄糖(10%)后,微粒增大;配伍葡萄糖(0.9%)后,pH值明显降低,且微粒数上升;配伍喹诺酮类后,有淡黄色沉淀产生,可析出丹参酮等沉淀。

1.3重复用药 ①部分中成药中含有少量西药成分,联用西药时,导致剂量加大,出现重复用药。消渴丸是糖尿病治疗的常用中成药,每10丸约含2.5mg格列本脲,若患者应用消渴丸的同时服用格列本脲,则可导致低血糖[2]。白加黑夜片中含有苯海拉明,维C银翘片中含有扑尔敏,二者联用可加重头痛、嗜睡和头晕等,严重时还可导致贫血。②部分中成药中含有的中药成分,与西药有相同的作用机制,若二者联用,则可加重副作用。如地高辛、六神丸。六神丸中成分有蟾酥,蟾酥精药理机制类似于洋地黄,可使迷走神经末梢及中枢兴奋,在心肌直接发挥作用,联用地高辛时,药物对心脏的药理作用大大增强,易引起强心苷中毒和频发性室性早搏。

1.4产生毒性 含有酒精成分的中成药联用水合氯醛时,可产生醇和三氯乙醛,有一定毒性,严重时可导致死亡。含有朱砂成分的中成药联用碘化钾、亚硝酸盐、溴化钠、硫酸亚铁等还原性西药时,如七厘散、天王补心丹、冠心苏合丸等,可产生部分有毒成分,如碘化汞、溴化汞等,诱发药源性疾病。含有硫化坤成分的中成药联用硫酸盐和硝酸盐时,如大活络丹、六神丸等,可形成微量硫酸及硝酸,引起硫化坤氧化,毒性增加。阿司匹林联用甘草合剂时,由于甘草可促进胃酸分泌,故易导致消化性溃疡。

2中成药与不同西药的配合分析

2.1抗感染药物 ①四环素类:此类药物不可与健胃片、冰硼散、胃痛散、喉硼散等中成药配合。四环素类分子结构中C10-烯醇基,可与金属离子相互结合,如Fe2+、Al3+、CU2+、Mg2+、Fe3+等,产生络合物,降低生物利用度。②氟喹诺酮类:此类结构中4-氧基及邻近羧基,可与多价金属的阳离子相互结合,如Fe2+、Al3+、Ca2+、Mg2+、Fe3+等,降低吸收和抗菌效果。③氨基糖甙类:临床配伍时,应注意碱性中成药,避免血浆中氨基糖甙类半衰期延长,增加耳毒性。④大环内酯类:配伍时,不可将此类药物与含Fe2+、Al3+、Ca2+、Mg2+、Fe3+等中成药联用。⑤磺胺类:此类药物结构类似于PABA,通过竞争性拮抗PABA,对细菌生长进行干扰,发挥抑菌作用。神曲是由麦皮、面粉、药物相互混合发酵而成,PABA含量较高,中成药如山楂丸、保济丸、健脾丸等,不可将此类中成药与磺胺类联用。磺胺类不得与六味地黄丸、乌梅丸、山楂丸等联用,不宜与国公酒、风湿止痛酒、三鞭酒等含醇类中成药联用。

2.2解热镇痛药 ①阿司匹林:不得与国公酒、骨刺消痛液、风湿酒、壮骨酒等含醇类联用,否则可导致胃损害、消化道出血等;禁忌与姜枣冲剂、午时茶等配合,以免造成虚脱;不宜与碱性中成药同服,如通窍散、冰硼散、胃痛散、喉硼散、通窍散等;脑血管治疗时,不可联用阿司匹林和银杏叶制剂[3]。②保泰松类和水杨酸类:临床应用时不可联用止咳化痰丸、止咳宁胶囊和甘草合剂等,预防甘草增加胃蛋白酶及胃酸分泌,减少胃黏液分泌,降低胃黏膜功能,引起消化道溃疡。③氨基比林:含有氨基比林的西药不得与清宁片、牛黄解毒片、解暑片等联用,如小儿退热剂、去痛片和克感敏片等。④抗组胺药:含抗组胺药不可配伍维C银翘片,如感冒胶囊、康泰克、克感敏等。

2.3贫血药物 硫酸亚铁片、二维亚铁、葡萄糖酸亚铁和富马酸亚铁片等贫血药物,不可与三、麻仁片、清宁片、牛黄解毒片等联用。

2.4消化系统药物 ①抗溃疡药:氢氧化铝凝胶、胃舒平和硫糖铝等西药不得与新清宁片、麻仁片、痔宁片、牛黄解毒片等联用[4];②活菌制剂:妈咪爱、乳酶生等不宜与玉叶解毒冲剂、穿心莲片、黄连上清丸、银黄口服液等联用;③酶类药物:不宜与麻仁丸、胃复胶囊、小儿热速清、伤科七味片等同服;忌与知柏地黄丸、香连丸、附子理中丸等联用;④抗生素忌联用含有酵母菌、消化酶的中成药,以免导致酶作用破坏,疗效受到影响。

2.5维生素类 ①维生素C不可联用龙胆泻肝丸,以免导致龙胆泻肝丸药效分解;②维生素B12不得与乌梅丸配伍,否则维生素生物利用度大大下降;③维生素B1禁忌配伍六味地黄丸、心脑健胶囊和黄连上清丸等,避免影响吸收。

2.6其他 ①甘草含量较多的中成药,不得与噻嗪类、降压类、利尿类、呋喃苯胺酸等合用;②氨茶碱和阿托品不得配伍香连片、小活络丹、贝母枇杷糖浆等。

3结论

只有掌握中西药的配伍规律及相互作用,保证中成药与西药的合理配合,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性、科学性,才能发挥最佳疗效,减少患者痛苦,促进康复。笔者查阅了相关资料及文献,对中成药和西药不合理配合进行分析,供学者参考。

参考文献:

[1]顾一平.门诊中成药处方不合理应用分析及预防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14,10:1334-1335.

[2]杨小伦.中成药与西药联用情况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4,06:85.

[3]韩仁勇.中成药处方不合理应用分析及干预措施[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16:2209-2210.

[4]黄彬彬.西药和中成药的配伍使用致不良反应分析[J].当代医学,2014,17:115-116.

上一篇:38例亲体肾移植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 下一篇:腹针干预PPH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