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高专的会计电算化教学研究探讨

时间:2022-10-27 04:23:57

关于高职高专的会计电算化教学研究探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电算化作为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作用变得日益重要,虽然高职高专学校开设这门课程已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但大多数教师普遍把握不准这门课的教学定位,或将其作为软件培训课程中,或将其作为软件开发课程;而学生往往误认为这门课程只需掌握简单的财务软件的操作,在这里谈谈对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看法。

高职高专 会计电算化 教学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及计算机科学技术相结合的新兴交叉学科,它随着会计理论,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随着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使用越来越多广泛,我认为在以后的会计实践教学中将日益侧重于电算化的教学。

1培养目标和学科定位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在中专、高职高专、本科甚至研究生阶段都有,但是在不同的阶段,研究的方向和重点是不一样的。中专和高职高专着重于培养应用性的人才,所以培养目标更多的是财务软件的使用和维护,需要更多的是财务业务方面的知识,相对比较简单;本科或者研究生阶段更侧重于研究,所以培养目标更多的是放在软件的设计和开发,需要更多的是计算机和信息管理方面的知识,学习难度比较大。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就面临着就业,所以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实践技能和相关会计问题的独立处理能力,使其能够胜任现代会计工作的需要。学生面临的是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会计电算化也因其学科自身的特殊性,需要学生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了解学科新的发展趋势。作为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是不可能预测到这个行业所有新的发展方向。学生只有通过会计电算化的学习,了解电算化的原理,最终形成会计电算化学科能力,以稳固的知识结构和理论基础以适应该行业的千变万化。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老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自身的资源,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会计电算化作为一种实用的、针对性很强的应用科学,必须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既要重视理论教学也要重视实践教学,加强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处理各种案例中的问题。

2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会计电算化的理论教学比较枯燥,迄今为止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有的老师仅仅介绍理论,有的老师则直接把它上成了一门软件操作课,简单把软件的操作流程教给学生就结束了,导致学生今天学会怎么做,明天就忘了,因为学生根本没有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我认为对于理论教学,教师只能循序渐进,深入浅出的讲解,并结合教学实验和实践过程进行。因为要把一些操作的原理和问题讲给没有任何电算化操作经验的人是比较麻烦的,所以这门课的课前预习是非常重要的,虽然课前预习对所有的课程都适用,但是对于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是尤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老师在课前要求学生做好预习,让学生在老师讲课之前对照着书上的讲解和步骤,按照自己的理解先做一遍,并记录下在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这样,学生在听课时就比较有针对性,也不会出现不知老师所云的情况。在实验和实践的过程中,还要根据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笔者总结了几种有效的会计电算化:形象教学法。现有的高职高专的电算化教学一般都是任务驱动,把一个案例分解成不同的任务,每一个任务对应一个实验,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目的性就比较强。但是把任务分解后导致学生一学期全部的实验做下后,不知道各实验之间有什么联系,为什么要先创建账套,为什么要初始化,为什么要在不同的业务模块处理不同的工作。这样就需要老师采用形象化的教学,把复杂难懂的问题形象化,比如老师可以把创建账套比作盖房子,做业务之前要先把账套的框架搭建好;把账套的初始化比做是房子的装修,装修以后才能使用房子的功能,虽然初始化比较麻烦和枯燥,但是是很重要的,装修做的不好,直接影响到这座房子的各种功能能不能正常使用;把总账、应收、应付、工资、固定资产等各个模块比做房子的各个房间,总账是客厅,位于整个账套的核心,各个模块都跟它有数据联系;把账套的日常业务比做人们的起居作息,和初始化不一样,是每天都要做的。通过这样的形象比喻,学生不但对会计电算化的操作有了全局性的认识,并且也分清楚了初始化和日常业务的区别。比较教学法。学生刚开始学习电算化,往往不知道为什么这样操作,这样老师就可以通过学生现有的知识进行引导,比如老师在讲解凭证记账的时候,不能只是告诉学生,点哪个按钮就可以记账了,这样学生虽然做完了,但是仍然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完后对账套的数据有什么影响。利用比较教学法,老师可以先请学生思考手工下的记账是什么工作,然后再告诉学生电算化是怎么做的,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记账的原理,知道了记账后数据发生的变化(比如为什么记完账数据不能修改),并且通过对比,学生还可以了解到会计电算化的工作效率。探索实验教学。根据教材,不给学生指定实验程序,也不给定实验内容,根据课程的要求和企业数据,要求学生自己构建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案,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做出实验分析,这对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有很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实验设计,并具有较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探索性实验使学生能够协调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可以很大程度的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出现问题时,对问题的协调能力。在电算化的教学中,上述几种方法也可以有机结合一起使用,使学生增强实践能力,进一步深化对授课教师课堂教学或书本知识的理解,使其成为完全属于自己的知识,不是仅仅知道怎么做,而是知道为什么这么做。另外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中,学校应鼓励教师带领学生进入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等实际部门进行实习,让学生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帮助企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同时,把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学校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在实际工作中进行会计电算化教学案例的相关资料收集,丰富教学内容,而且还可以进一步扩大学校影响。

3会计电算化的师资要求目前我们仍然习惯于把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很多学校以为缺乏跨学科的人才是造成教学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会计老师不懂得的计算机操作,计算机教师只是略懂会计。事实上,上述观点是不正确的,我认为,会计电算化作为一个高职高专的会计专业课,会计教学还是位于主导地位,计算机教学仅位于在一个相对次要的角色。会计电算化教学的主要目的,绝对不仅仅是教导学生如何开发设计某个财务软件模块,而是让学生在掌握了当代先进的管理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科学的会计信息系统理念,对会计电算化业务流程有一个完整的概念,此外还要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能比较熟练地操作各种常用的会计软件。而现有的会计教师中,中老年教师大多没有学习过计算机知识,青年教师也存在知识老化的现象。但是青年教师接受新知识比较快,但是缺乏系统的学习。所以学校应该加强现有专业教师的职业培训,引导会计专业的教师掌握当前的信息技术,跟上时代的发展潮流,成为复合型的专业人才。老师为了教好学生,必须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把握好学术动态,才能使自己的教学内容历久弥新。作为会计电算化的专业教师,更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才能在上课过程中厚积薄发、深入浅出。这些是我对于会计电算化教学的一些浅薄的看法,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请大家指正。

参考文献:

[1]程萍.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J].职业时空,2006,(15).

[2]陈磊.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J].当代教育论坛,2005,(15).

[3何玉英.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几点思考

[J].会计之友(上),2007,(04).

[4]祝红艳.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浅析

[J].科技信息,2010,(01).

[5]张丹.会计电算化教学创新改革研究

[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09).

上一篇:基于学术能力的研究生英语教学模式构建 下一篇:问题教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