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子松幼苗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时间:2022-10-27 04:11:12

樟子松幼苗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摘

要】本文对樟子松幼苗栽培要点进行逐一论述,供参考。

【关键词】樟子松;幼苗;栽培

樟子松,为松科松属大乔木,又名海拉尔松,其是欧洲赤松的一个变种。自然分布于大兴安岭林区及呼伦贝尔沙地上,小兴安岭北麓亦有零星分布。目前,樟子松已成为我国三北风沙地、山地,丘陵地区的重要造林树种之一,是治沙造林中应用最多的针叶树。

一、育苗地选择

选土壤疏松、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土质肥沃的沙壤土作圃地。如有条件,最好选择前茬是松,柞的育苗地,因为这种圃地含有大量对松苗生长有益的菌类,能促进幼苗发育和增强抗性。但不宜在一块地连续多年播种,否则因播种地浇水次数较多,土壤板结,对苗本生长不良,一般宜与2年生松苗相互轮作。如果在沙性较大的土地上育苗最好多施一些有机肥,以改良土壤,增强土壤吸水保肥能力,促进苗木根系发育和地上部分生长。

二、施足底肥

为提高土壤肥力,改替土壤理化性质,育苗地应施足底肥,底肥要用经过充分发酵的厩肥或堆肥,每667米2施约10000千克。在作床前将肥料均匀撒在育苗地上,然盾用犁成人工搅拌使肥料均匀混合在耕作层土壤中。

三、种子处理

为促使播种后种子迅速发芽、出苗整齐、增强苗木抗性,在播种前,种子应进行催芽处理。

1.雪埋

在1-3月间选择背阴处,降雪后把雪收集起来,放在事先准备好的坑中,厚度30---50厘米,然后特种子用3倍雪拌匀盛人麻袋或木箱等容器中,置于雪上,再用雪将上部盖严。为防止早春雪融化,在雪上覆40-50厘米杂草。播种前3~5天将种子取出,置于向阳处(成用清水化雪),待雪化净后,用0,5%高锰酸钾消毒2小时,捞出后稍阴干即可播种。亦可将种子置于温暖处短期催芽,当有50%种子裂口时,即可播种,发芽串达70.1%,如冬季无雪亦可将种子混入碎冰中埋藏。

2.混沙埋藏

播种前10-20天,迭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背风向阳处挖埋藏坑,坑深、宽各50厘米,长度依种子数量而定。在坑底铺上席子,然后将消毒种子混2倍湿沙放人坑内,夜间用草帘盖上:以保持温度,白天将草帘掀起,上下翻动,并适量浇水,经15-20天大部分种子裂嘴,就可将种子由沙子中筛出播种,发芽率达 62.5%。如不能及时播种,则应停止翻动,并加覆盖物或移于阴凉处,降低温度,控制发芽。

3.温水漫种

播前5-7天,先将种子消毒,再用40-60"12水浸种24小时,捞出后放在室内温暖处,每天用清水淘洗2次,到种子50%裂口时播种,发芽串达54.5%。

四、做床

一般采用高床作业,床高10--15厘米,小步道宽50厘米,床面宽1米,长10-20米。做床时可先做下床:充分灌足底水,待水渗下后,再将步道土翻到床上搂平压实,保持床面子坦。

五、播种

平均地表温度达8~9℃以上时即可播种,一般在4月中、下旬播种。播种前苗床表土要保持适度湿润,如干燥应少量浇水,待床面稍阴干时,用耙将床面搂起0.5-1.0厘米深的沟,然后播种,播幅宽3-4厘米,行距8-10厘米,播后及时镇压,以防芽干,覆土约0.5厘米,不宜过厚,否则幼苗出土困难。樟子松种源少,通常每667米’播种4-5千克。

六、出苗前管理

1.风沙严重的地区,如育苗地无防护林或防护林稀疏,则必须在播种区周及中间设置防沙障,防沙打幼苗。5月下旬。6月上旬,风沙已停,幼苗已木质化,即可分期分段撤除风障。

2.为防止覆土被风吹干,播种后宜在床面覆一层麦草,厚度以不见土为限,当幼苗出土50%时,把草撤除一部分,全部苗齐后,将覆草全部撤除,为防止浇水或降雨时冲刷表土,调节床面温湿度,以防止土壤表层板结,可保留行间稻草,直到秋后。

3.樟子松幼苗顶壳出土易遭鸟类啄食,为防止鸟害,应设专人看护到种壳全部脱落为止,也可在苗床上搭设封闭遮荫网,以达到防风、保湿和防鸟类啄食的效果。

七、苗期管理

1.种子发芽期,从播种到幼苗出齐前,表土须保持湿润(含水率6%左右),防止芽干,造成缺苗断垄。浇水量不易过大,每天应于午后浇水。出苗后到6月末易感染立枯病,由于幼苗细嫩,土表温差较大,又易遭受日灼。因此,浇水宜少量多次,以调节床面温度、湿度,减少立枯病发生及日灼危害。

2.苗木生长旺盛期应及时施肥,保证苗木有足够养分,一般从6月中、下旬开始,每米2施硫铵5-10克,以后每隔10日左右追肥1次,数量可根据苗木生长情况酌情增加,但最多1平方米1次不得超过25克,到8月上旬停止追肥,一般每平方米共施肥100-150克。追肥时应先浇清水湿润苗叶,然后将稀释肥料水洒在苗床上,再用清水冲洗苗木。

3.施用除草醚消灭杂草是最经济有效的除草方法。即在播种时把除草醚混拌在覆土中,每米2土中拌除草醚2克。出齐苗后把除草醚拌上沙土撒到苗床上,然后浇水,一般情况下1年施药2次,基本可控制杂草。为促进苗木根系发育,于7-8月间,每隔10-15天松土1次,深度2-3厘米。

4.樟子松幼苗适宜群生,有时由于下种不匀,出苗密度不均,为调整留苗密度,可于7月间剔除幼小细弱苗木,以每米2留苗600-700株较为合适。

八、松苗立枯病的防治

引起幼苗立枯病的病原菌主要是丝核菌、尖孢镰刀菌。出苗后发病时用药防治:30%苏化911粉,每亩用药量0.75公斤作药土,撒在苗床面上,或每亩用30%苏化911乳油720毫升加水250-500公斤,或新吉尔灭1:5000倍也行。每次施药10-30分钟后,喷清水一次,洗掉叶上药液,免去药害。

幼虫转移危害期间喷40%乐果乳油400倍液,或50%敌百乳油1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300倍的液体或80%敌敌畏乳油1500倍液或20%蔬果磷乳油500倍液。成虫出现后,每隔7天喷1次6%可湿性六六六200倍液。

九、越冬保护

冬季采取覆土防寒对幼苗安全越冬效果好,苗木死亡率仅3%,而采用覆草越冬,苗木死亡率100%。埋土时间和方法:在11月中旬左右,土壤即将冻结时,把步道土掘起粉碎,覆于苗床上,厚度10-15厘米,到翌春4月上旬,土层15-20厘米解冻时,分2--3次把土撤除,并及时灌水。为充分利用育苗地土壤,消灭病虫害及减轻春季作业繁忙局面,也可于秋季掘苗。掘苗后假植,根部用土埋实,1年生苗可捆成小把(每把50-100株)。到土地将冻时再把苗木全部用土埋严,苗木即可安全越冬。秋掘、假植的苗木,造林或移栽后缓苗迟几天,但并不影响苗木成活及生长。

上一篇:谈对钢结构安装施工技术的分析 下一篇:卷烟机落料器滤网形状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