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教学体会三得

时间:2022-10-27 03:36:51

习作教学体会三得

一、激发兴趣,点燃习作的热情

兴趣是习作的动力,它促进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正可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是学生习作的最佳境界,只要学生达到了乐写的境界,就能以写为乐,苦中作乐。

1. 不做限制,敞开心扉,培养习作的兴趣。学生刚开始习作,有一种畏难恐惧心理。如果教师在习作时做出过多的要求,会无形中增加学生习作的难度,大大挫伤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所以,习作的起步阶段应该鼓励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在内容、字数、格式上不加限制,不强调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的差异,鼓励学生把眼睛看到的、口中想说的用文字写下来,教师只是给予适当的点拨,让学生感受到习作是轻松愉快的。

2. 注重评价,积极鼓励,让学生永葆习作热情。习作起步阶段,学生非常重视教师的评语,教师激励性的评语会提高学生习作的自信。因此,学生刚开始的习作,我都进行认真批阅,哪怕只写几句话我也同样给写评语,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用亲切的话语鼓励他们。比如,对习作较好的学生,我写的评语是:你写得很精彩,你将成为我们班的小作家。看到评语,学生习作的热情将会倍增。对于习作有困难的学生,我的评语是:你习作的态度认真,书写漂亮了,语句通顺了。看到评语,学生的信心一定会提高的。

二、走进生活,拓宽习作的渠道

小学生的生活犹如万花筒,五彩缤纷,他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精彩的画,动人的歌。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从生活中汲取习作的养分。

1. 在生活中积累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习作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究其原因,是对所写的内容没有经历过。有的虽然经历过,但感受不深刻。因此,习作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深入生活,体验情感。如,2012年国庆节前后,连绵阴雨持续了一周左右,最后竟下起了雪,而且雪下得很大。未到冬天就下雪,对学生来说是一件很有趣的事,下课后他们纷纷进入雪中赏雪、玩雪。我即时抓住这一机会进行习作训练,由于学生玩得尽兴,所以写起来也很投入。一篇篇行文流畅、语言生动、感情真挚的习作跃然纸上。

2. 在生活中体验情感。教师平时要引导学生留心生活,观察生活,以饱满的激情体验生活。长此以往,学生往往会在不经意中展现出他们激情的一面,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习作。如,在我们村未拉自来水前,全村人都到河里挑水。一次,一位聋哑人挑水时丢了舀水瓢,到学校来找,引起一片哗然。我耐心听他比划后,询问抬水的学生帮他找到舀水瓢,聋哑人走后,我即时组织学生按聋哑人来校前、来校时、离校后的顺序进行习作。由于事件的特殊性,也由于指导的及时有序,一篇篇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的习作从学生笔下奔涌而出。

3. 在生活中体验快乐。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师要充分利用孩子爱玩的特点进行习作指导。在习作起步阶段,我经常组织学生做一些游戏,如贴鼻子游戏、传话游戏等,游戏完了,让学生把游戏的过程和感受写下来。由于有游戏做铺垫,学生有话可说,有感受可写,连平时惧怕习作的学生也能写出像样的习作来。

三、搭建平台,体验成功的快乐

每次批阅习作时,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尽量放大学生习作的优点,正面鼓励为主。同时,老师还要想方设法为学生的习作提供展示平台,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1. 习作讲评。猜习作作者是我讲评习作经常采用的方式。有时,我采取“自猜”的方式,即习作交流时,拿出部分准备交流的习作告诉大家:“这是本次写得比较优秀的习作,由我读给同学听听,在读之前,同学们猜猜,自己的习作是否就在其中。”很显然,每个同学脸上都写着“期待”二字,都希望自己的习作能让老师读读,能让同学听听。有时,我采取“他猜”的方式,即习作交流时,读学生习作,让其他同学猜作者。学生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2. 开辟作文墙。为了让更多的学生习作得以展示,我在教室后黑板开辟“作文墙”,用来展示优秀习作,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与热情。

3. 鼓励投稿。对一些特别优秀的习作,我让学生请家长帮助,输入电脑传给我,由我写上点评投给报社。习作变成铅字的学生,幸福不待言说,他们在习作中体验到了快乐,感受到了自己的智慧。

上一篇:一路阳光 信步征程 下一篇:液态成形与模具方向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