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线损精细化管理

时间:2022-10-27 03:24:04

浅析线损精细化管理

[摘 要]从创新管理模式,梳理管理流程,整合现有的变电站电能量采集系统、配变监测系统、营销MIS、居民集中抄表系统、负荷管理系统等信息资源方面,论述了如何更好地解决线损统计及管理中的诸多实际问题,深入推进行线损精细化管理。

[关键词]创新管理 资源整合 线损 精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F0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0-0158-01

1.线损管理背景

1.1 线损统计手段落后,精细化管理先天不足。

线损人工抄表失真、缺乏有效闭环监督手段等弊端,线损人为调整现象时有发生,缺乏应有客观性,线损精细考核难以推行,现有的管理手段难以适应线损精细化管理的要求。

1.2 生产、营销流程管理不顺畅,线损分析难触“短板”实质。

目前市供电公司线损基本处于业务切块管理状态,生产、营销系统缺乏统一的信息交换平台,信息流转难以处于可控、在控状态,有时存在信息流转不及时及信息丢失等现象,从而导致线损统计及分析失真,线损管理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高,线损统计结果难以真实反映线损管理的“短板”,这就迫切需要通过精细化管理提升线损基础管理水平。

1.3 管理体系不完善,线损考核难以深入开展。

多年来供电企业线损管理采用分层管理、分级负责、逐级考核模式,取得一定的管理效果。随着电力体制的改革及线损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提升,对于市供电公司来说,原有的管理模式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是执行层、保证层及监督层的不分离,导致线损管理责任主体不明确;二是技术线损与管理线损的统计口径不明确,导致线损考核欠公平。这也迫切需要对现有的线损管理模式进行再设计,提升线损考核的针对性。

1.4 电量信息管理基本完善,线损精细化管理具备管理基础。

由于不断提升电量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变电站电能量采集系统、配变监测系统、营销MIS、集中抄表系统、负荷管理系统已陆续建成,对多种电量系统进行集成管理,对线损进行实时在线统计分析及精细化管理条件已经逐步具备。

2.线损精细化管理主要特征

2.1 管理过程流程化

推行线损执行、保证及监督层分离,梳理现有线损管理流程,开展流程重组,形成自数据采集、基础资料管理、分析考核整改的一整套闭环监督的管理流程,实现细化责任、强化考核的目标。

2.2 管理手段信息化

通过整合现有的生产营销电量管理系统,建设线损“四分”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电量数据的自动采集及各项分析报表的生成,自动测算线损指标,开展线损的分压、分线、分台、分片管理考核。

2.3 基础管理标准化

通过以资源整合为核心的线损精细化管理,开展基于省公司信息标准框架下的信息标准再设计,实现生产、营销系统信息标准的统一,开展自主网至客户资料的再梳理,实现基础信息的标准化。

2.4 指标测算科学化。

利用线损“四分”管理信息系统,制定线损指标的测算模型,采集低压台区与10kV线路线损的理论计算数据、线损实绩数据,根据台区状况自动生成线损指标,实施线损“四分”考核,保证了线损指标测算的科学性与公正性。

2.5 分析考核逆向化。

以信息化手段实现线损“四分”的逆向式报表管理。部室管报表、考核,基层部门负责分析、整改。发策部使用线损“四分”管理信息系统提取营销MIS、配变监测数据与电能量采集数据自动生成分线、分台区报表,通过WEB进行,分季进行考核,基层按月分解分台区、分线线损指标,按月进行考核、分析与整治,保证体系负责安排与督促整改。

3.精细化管理的实施办法

推进以有效资源整合为核心的线损精细化管理的指导思想是:通过线损精细化管理,推进主网、城配网、农网基础信息管理工作的标准化与流程化,实现各电压等级输入电量、输出电量、线损率与线损率小指标的精确统计。结合理论线损计算结果开展各项综合分析与专题分析,发现电网结构、线损基础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开展专项整治,降低管理与技术损耗,最终实现“以线损管理的信息化推动线损管理的精细化,以线损管理的流程化推动线损管理的规范化”的目标。推进原则:统一规划、抓住重点、分步实施。

“统一规划”指的是通过实施以资源整合为核心的线损精细化管理,最终实现自主网至400V的分线、分压、分台、分片统计考核管理,有针对性地指导电网规划及节能降耗工作。

“抓住重点”指的是针对城配网多年来未开展线损四分统计的现状,重点针对城配网开展该项工作。

“分步实施”指的是按照线损的管理重点及管理难度,按照配变监测系统的普及进度,先主网再城网最后农网,分步推进。

3.1 构建标准化、规范化、完善的线损制度体系。

从管理制度入手,开展线损管理制度的系统规划,制订自技术线损到管理线损、自关口计量管理至自用电管理制度,构建起以电力网电力损耗管理办法为龙头,以线损管理标准与技术标准为基础,生产、营销管理办法为管理方法,以目标管理、业绩考核、线损“四分”考核办法为绩效评价工具的制度体系。

3.2 构建责任明确、流程清晰、闭环监督的组织体系。

按照“三个层面,分层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发策部为线损的监督层,生技部、营销部、农电工作部为线损的保证层,县公司、客户服务中心、市郊所、配电工区、变电工区、调度所为线损的执行层。

监督层 :负责全公司综合线损及县公司综合线损指标的预警预控,负责线损综合指标的下达和考核管理工作。

保证层 :生产技术部负责公司技术线损管理,营销部负责直供区域10千伏及以下管理线损的管理,农电工作部负责县公司线损管理工作。

执行层 :负责各自分管区域线损的分析与整改工作。

3.3 推进以“三包二挂”考核为核心的绩效评价体系

“三包二挂”即:“三包”指的是人包变,组包线,基层部门包台区与线路综合线损;“二挂”指的是低压台区与10kV线路线损指标与执行体系(基层各相关部门)的业绩考核与目标管理评价挂钩,与保证体系(生技部、营销部、农电部)的业绩考核与目标管理考核挂钩。

3.4 推进生产、营销闭环监督的电网基础资料信息流转流程。

线损的正确统计,基础资料的准确、及时流转是基础,采用四种方法确保基础资料的完整及准确性。一是营业普查常态化:每季度开展一次以营销部为首、配电工区、客户服务中心、计量中心参与的配网基础资料普查,各基层单位定期自行开展营业普查工作,保证10kV线路、低压台区、抄表表本号之间的一一对应;二是线损分析实时化:每月定时召开线损“四分”分析例会(必要时可根据线损实时在线监测数据变化随时开展比对分析),根据线损“四分”管理信息系统内各项线损指标完成情况,有重点的开展专题分析,分析存在的问题,开展现场核对,组织重点区域的联合整治,确保线损指标在合理范围内;三是流程管理规范化:继续强化固定抄表日管理,强化变更流程的优化,确保营业变更中的各项基础资料得到对应,实现各部门基础资料的一一对应,同时也减少营销人员的变更工作量;四是管理考核刚性化:为确保线损正确准确统计,我公司在强化指标考核的同时,进一步强化线损“四分”的过程管理。对各项流程的责任部门进行具体的界定,客户服务中心负责专用户客户命名及表本号对应管理,配电工区负责台区及代维资产命名管理,调度所负责变电所设备命名管理,对于分析与核对中存在的基础资料问题,根据责任区,加强考核。

3.5 完善以线损“四分”管理信息系统为核心的逆向式报表管理。

精细化管理指的是建立以配变监测系统、变电站电能量系统、营销MIS系统等为支持的线损“四分”管理信息系统平台,推行逆向式报表管理(将以前基层单位层层上报线损报表模式改为管理部室向基层单位反馈自动生成报表模式)。逆向式报表管理确保了线损的准确统计,有效的避免了线损统计中的人为因素造成的数据不真实和考核不准确等问题,大大地降低了统计人员工作量。

3.6 提升以线损“四分”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的线损分析评估水平

及时总结线损精细化管理的效果,开展线损精细化管理的评估,推行线损精细化管理的评估主要采用比较分析、比率分析、线损因素分析与平衡分析四种评估方法进行,通过分析评估,确定其改进的有效性与下一步改进的重点。

比较分析:一是将线损指标实绩与计划指标相比较,掌握线损指标的完成情况;二是开展本期指标与上期指标相比较,了解线损指标不同时期有关指标的变动情况,掌握指标的发展趋势与波动规律;三是开展与省内相似可比单位的线损指标比较,了解与省内先进单位的差距,推进进一步节能降耗工作。

比率分析:一是开展线损的分压分析,通过对线损指标的各电压等级线损比例的分析,分析各电压等级线损的比例,确定重点改进的方向;二是将线损实绩与理论线损开展比较,根据差值比例,确定整治工作的目标;

线损因素分析:一是开展影响线损指标的各项因素的分析,通过天气资料、大用户资料、行业用户的电量互补性分析,根据其比例,确定适合本地特点的线损波动规律,对线损指标的下达给予适当的调整;二是开展技术线损、管理线损影响比例的分析,通过比例分析,基本确定其所占实绩线损的比重,分析其关键因素,有针对性的加以改进。

平衡分析:一是通过电能量系统开展变电所的母线平衡、主变平衡、不同变电所的线路平衡,及时反映计量表计及其回路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开展专项整改;二是开展购网电量与地方电厂电量、外购电量间的电量平衡,掌握网损水平及其波动规律;三是通过与负荷管理系统的整合,实现变电所与用户电能表计(采用加线损模式)的平衡,实现专用变用户电能的实时平衡。

4.实施效果

4.1 线损指标下降明显,节能降耗成效显著。

通过推进线损精细化管理,及时发现线损率过大或波动异常的线路、台变,有针对性地进行检查分析,通过及时整改,线损率取得明显下降。

4.2 线损分析深度提高,降损计划针对性明显加强。

一是提升了线损分析整改的及时性,通过软件系统可方便地按月进行线损统计分析,一旦发生线路或台区实际线损超指标,及时进行分析,查找出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并落实,减少电量损失。二是有效的指导节能降耗规划工作,通过线损精细化管理,通过对线损统计数据与线损理论计算进行关联性和逻辑比较分析,查明电能损耗的组成和分布情况,发现主、配网结构及规划方面存在的问题,以进行针对性的改进。三是有效的支撑了反窃电工作,通过软件系统的线损数据统计,及时发现窃电行为并针对性地开展反窃电工作,打击社会窃电行为的嚣张气焰,整顿电力市场用电秩序,提高公司经营效益。

4.3 线损考核有序开展,统计效率明显提升。

提高工作效率,通过线损“四分”管理信息系统与营销MIS系统、变电站电能量采集系统、配变监测系统、负荷管理系统、集中抄表系统接口,自动读取数据,避免人工抄表,数据输入速度慢、易出错的缺点,减少了人员的工作量,大大提高工效,满足省公司快节奏的报表填报要求,大大减少了人力物力。

4.4 信息准确有序流动,企业基础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通过线损精细化管理,对自主网至配网各项基础资料信息进行了再梳理,并整合优化其流转流程,形成了自生产至营销,自管理层至执行层间有序流转的管道,基础管理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上一篇:供电营业所管理的思考 下一篇:桥梁防水措施的设计与施工技术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