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金融危机会否“二次探底”欧洲足坛依旧“哭泣”

时间:2022-10-27 03:23:26

不管金融危机会否“二次探底”欧洲足坛依旧“哭泣”

2008年,华尔街的金融“蝴蝶”轻轻地扇了一下翅膀,全世界掀起一场金融风暴。

在美国,7000亿美金的救市资金只是让这只“蝴蝶”放慢了步伐,欧洲一些小国则“举国”申请破产……那两年,充斥着灰暗。

然而对于世界足坛来说,这只灰色的“蝴蝶”似乎并未影响到他们。“万人迷”贝克汉姆依然在美国拿着1000万美元的年薪;西班牙皇家马德里在2009年豪掷2.5亿欧元引进卡卡、C罗等一干精兵强将……于是,在球迷眼中,金融风暴与足坛似乎泾渭分明,互不相干。

到了2010年,金融风暴的阴影在欧美各国上空逐渐消散,充满希望的经济复苏似乎就在眼前时,欧洲足坛却眼见着要经历一场声势丝毫不亚于两年前那场金融风暴的洗礼……

德甲:财政的枷锁勒紧了脖子

关注德甲的球迷一定知道如果要以球迷上座率、球场现代化等标准来衡量一个联赛的成功与否,德甲一定是欧洲最成功的联赛,没有“之一”。

慕尼黑的安联球场是全世界最为现代化的球场之一,多特蒙德每个比赛日必定是万人空巷,球场爆满……然而德甲却依然徘徊在欧洲五大联赛的末流位置。

是什么让看似健康无比的德甲举步维艰?

财政。

德甲联赛的电视转播权收入仅占英超的二分之一,而五大联赛中票价最低的现状进一步减少了各俱乐部的财政收入。过低的财政收入让德甲大多数球队无力更进一步,看看三支降级球队的夏季投入,柏林赫塔为负400万欧元,纽伦堡为零转会费,惟一正数的波鸿也只有100万欧元,而相似的情况在德甲其他球队中比比皆是。与此同时,过高的税收以及低廉的年薪让俱乐部无法引入原本对德甲趋之若鹜的南美球员。

这样的发展趋势,别说德甲联赛去超越欧洲其他联赛,就是联赛中内部的中小球队,也只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得过且过,挣扎在垂死边缘。

意甲:愈堕落愈快乐

上赛季,沉默多时的意甲终于迸发出久违的豪情――意甲霸主国际米兰豪取三冠,征服欧洲。但真正熟悉意甲联赛的球迷却依然高兴不起来。近年来,曾经有着“小世界杯”之称的意甲联赛已经逐渐堕落,被西甲、英超远远抛在身后。究其原因,无外乎资金的窘迫。有一例子形象地表明如今的意甲已经堕落了。

上赛季意甲双料亚军罗马队在赛季结束之后被意大利媒体爆出欠债8000万欧元的新闻。如若在意大利足协注册报名截止日期前还未还清这笔欠款,罗马俱乐部将被降至最底层的联赛。这对于一支首都球队来说无疑是难以想象的。

切尔西、曼联、利物浦、曼城……频繁且大范围的外资介入无疑成了英超的一大现象,然而意甲赛场上的情况却截然相反,外资收购屡屡以失败而告终。2003年,俄罗斯石油企业NAFTA对当时负债高达2.5亿欧元的罗马开出4亿欧元的高价,结果在罗马市长的斡旋下被当时俱乐部经理森西拒绝;2007年美国富翁索罗斯收购罗马的传闻再次无疾而终;上赛季,博洛尼亚与美国TAG Partners LLC集团的谈判最终也功亏一篑。意甲没有像英超一样成为外资投入的热土,一方面“电话门”后,意甲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无法和英超一较高下,致使投资者热情锐减。另一方面,意甲俱乐部的所有制比英超复杂得多,意甲球队通常都是家族式控制,同时意大利人的排外意识也为外资进入设置了重重障碍。

2004年11月,当时作为惟一候选人参加意大利足球联盟主席选举的加利亚尼由于迟迟未能获得42家意甲和意乙俱乐部中的28张选票,连任联盟主席的愿望遭遇挫折。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对此最高兴的,并非是与加里亚尼所在的AC米兰世代宿敌的国际米兰,却是以佛罗伦萨为首的中小俱乐部。究其原因,是AC米兰、尤文图斯以及国际米兰这三支意甲的巨头始终坚持通过单独签订而不是打包销售的方式出售意甲的转播权。众所周知,由于没有如英超般成熟的商业体系,对于球场座位数大多只有两三万以及通常只能实现50%上座率的中小俱乐部来说,转播费收入占到他们年收入60%以上,这是中小俱乐部真正的生命线。

相差悬殊的转播收入直接导致了联赛竞争环境的急剧恶化,使得联赛传统三强的实力日益增强,而众多中下游球队的水平也迅速靠齐,不是如当年的意甲七姐妹一样拥有争夺联赛冠军的实力,而是像拉齐奥般堕落至为保级苦苦奋斗,那就真的是愈堕落愈快乐了。

西甲:用银子挣面子

欧洲联赛看西甲,西甲联赛看皇马和巴萨。这是每个西甲球迷最为自豪的话语。

诚然,巨星云集、成绩出众的巴萨和皇马在世人面前为西甲赚足了面子。但在这份浮华的背后,却隐藏着多数俱乐部的无奈。去年夏天,两支联赛巨无霸的转会支出,占据了整个西甲的75%,而除去比利亚雷亚尔和塞维利亚的其他球队,竟没有一支球队转会净投入超过500万欧元。而不成比例的电视转播分成亦使得中小俱乐部的发展无从谈起,到2013年为止,巴萨和皇马每年都将从全联盟的转播收入中各自分得1.2亿欧元,相比之下,赛季第三的瓦伦西亚却只有3000万欧元,而身处保级圈的队伍只能获得2000万欧元。

过低的财政收入使得中小球队无法在转会市场中引入更好的球员来提升实力,而即使为了眼前成绩而不得不过度透支的球队,也无法在激烈的赛季中持续保持竞争力。近年来,西甲的中小球队中经常出现一些“过把瘾就死”的球队,既有在联盟杯决赛中和利物浦斗得不可开交的阿拉维斯连降两级至西丙,也有打入冠军杯却在第二年就降入乙级的塞尔塔和贝蒂斯,至于联赛的“升降机”――巴拉多利德、特内里费等球队,由于本身有限的实力再加上无法通过引援来大幅度加强阵容,升上西甲之后勉强混个一年两年,最终逃不脱草草降级的命运。

在2009年之前,西甲联赛被称作球员的天堂,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这里低廉的税收制度。在2009年之前,西班牙政府向球员征收的税率仅仅为24%。而到了今年,这个数字升至43%,这样一来,无疑增加了球队的财政负担。为此,今年4月西甲一些低级别联赛还差点因为球队拖欠工资而导致球员罢工,尽管最后在球员工会的斡旋下未能实行,但这对西甲依然是一次警告。

这样的故事,在西甲会持续不断地上演。

英超:一袭华美的袍子爬满了虱子

2007年至2009年,正是金融风暴愈演愈烈的时期,但英超转播权在这三年间依然被拍出天价――英国传媒巨头天空电视台以超过13亿英镑购买了3年的英超联赛转播权,一时间众人纷纷以膜拜的心情关注英超,关注这个在近几年突飞猛进的“新贵”联赛。

到了2010年,英超联赛依然激烈精彩,但披着华美外衣的它却暴露出越来越多的“虱子”。

以本赛季降级的英超俱乐部朴茨茅斯为例。2009年8月26日,阿联酋人法西姆从盖德马克手中收购朴茨茅斯;2009年10月5日,沙特人法拉杰从法西姆手中购得90%的俱乐部股份;四个月后,2010年2月4日,中国香港的印度籍商人钱瑞又接手了法拉杰的全部股权。不到1年时间,朴茨茅斯四易其主,这是多年来朴茨茅斯管理混乱的体现。而在其他细节上,这支球队的财务悲剧同样数不胜数:欠下15位球员经纪人总共900万英镑的佣金,球员拒绝转会热刺而必须支付的100万英镑赔偿金,总欠额500万英镑的当地医务、牛奶以及鲜花等服务费、货款……

管理的混乱进一步促进了俱乐部财务危机的爆发,根据今年4月21日公布的俱乐部财务报告,朴茨茅斯净负债高达1.19亿英镑,要知道,1年前阿联酋人法希姆买下整支球队的花费仅仅是6000万英镑。造成朴茨茅斯财务危机的最直接原因是俱乐部的高额工资与营业收入不成比例,2008/2009赛季,朴茨茅斯的工资和营业收入比是1091,换句话说,就算扣除其他所有营业费用不计,朴茨茅斯光工资这一项,就会使球队的财务状况入不敷出。与此相对应的荒唐新闻是,本赛季冬歇期后,朴茨茅斯官网的服务器费用甚至都无法支付。

如果说朴茨茅斯还仅仅是一家小俱乐部,其生存状况并不具有代表性的话,那么曼联、利物浦等英超豪门的负债数目或许会让你大吃一惊――这两家英格兰历史最辉煌的球会总负债累计已经高达10亿英镑。

英超俱乐部的高负债问题已经引起欧足联的高度关注。欧足联主席普拉蒂尼对于高负债俱乐部“用健康赌明天”的做法嗤之以鼻,而对英格兰足球财政隐忧的关切却在最近欧足联公布的一份报告中进一步升级,这份报告显示,英超俱乐部的债务,甚至已经超过了其他欧洲顶级联赛球会负债的总和。

这项结论来自欧足联官方报告“欧洲足球俱乐部全景文献”,英国《卫报》披露,该文件分析了迄今2007/2008赛季在欧足联注册的总计732家俱乐部的年度财务报表,其中18家英超俱乐部的总负债额接近40亿欧元,比总负债榜上位居次席的西甲高出四倍,占整个欧洲足球商业性负债的56%。

如此负债前行,就像是张爱玲笔下的名句:英超就像是一袭华美的袍子,上面爬满了虱子。

加利尼亚被媒体围堵

朴茨茅斯降级,主帅格兰特宣布辞职

上一篇:一周盘点 第20期 下一篇:我以身为新加坡人而自豪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