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县一体化调度自动化系统在淮安电网的应用

时间:2022-10-27 03:19:18

地县一体化调度自动化系统在淮安电网的应用

【摘 要】 文章针对OPEN-3000地县一体化系统在淮安应用面临的问题进行探讨,着重于对地县一体化实现方案进行分析比较,提出了调控、检修等部门应用地县一体化系统的方式并就系统的主要技术特点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 OPEN-3000 地县一体化 广域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总体部署,以建立“大运行”体系为目标开展有效探索,地县一体化调度自动化系统是支持实现电网“大运行”目标的最重要的技术手段。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调度自动化系统向地县一体化功能升级提供了坚强的技术支撑。

淮安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采用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OPEN-3000型调度自动化系统,于2009年投运,在省调的统一安排下,2011年成功的进行了地县一体化功能的升级。系统升级后实现了地、县调数据资源、技术资源、设备资源的共享,有效的节约人力维护成本及系统建设成本,极大地提高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为电网的运行、发展提供有效保障,为电网管理变革提供有力支撑。

1 调查分析

地县一体化调度自动化系统结构相对复杂,需要对通信网做相应调整,系统管理和维护相对复杂。网络配置需要满足多个县调高速接入的要求;硬件配置需满足大数量存储和处理的容量及性能要求;软件配置需满足系统广域互联后的功能及性能要求。而OPEN-3000地县一体化系统技术成熟,具有成功的投运经验。

目前淮安电网地调和县调分别独立建设调度自动化系统,县调向地调转发所属变电站采集数据。县公司人员配备数量普遍不足,技术水平与地调也相差悬殊,在县公司再重复建设一套调度自动化系统不仅投资较大,需要建设一整套的调度自动化系统,而且对县公司的建设和运行维护也带来很严峻的挑战。

2 方案比较

2.1 县调子系统-远程终端模式

(1)结构简单清晰,硬件投资很少,软件实现方便,系统管理和维护容易;(2)县调不具备数据采集能力,随县调规模扩大或互联县调节点的增加将加重地调主系统负担;县调系统的可靠性低,分区解列后将影响县调的监控。(3)适用于距离地调近、规模小、运行要求不高的县调;

2.2 县调子系统-分布式采集模式

(1)节约专线通道投资。解决县调相当数量的专线通道集中到地调采集成本问题。分担采集任务,降低地调主系统的采集负担,可扩展性较强;县调系统的可靠性高,分区解列后县调的实时监控不受影响。(2)在当前地、县分级调度体系下,县调的自动化人员除了维护调度自动化系统外,还承担了其他系统维护职责。这种模式可以很好的适应管理体制,即使将来管理体制发生变化,县调自动化人员全部集中到地调,系统软件也无需额外修改,只需把县调相应的采集设备集中到地调即可。(3)适用范围广,适用于各类县调。

2.3 县调子系统-异地容灾备用模式

(1)结构相对复杂,需要通信网做调整,软件开发有一定的工作量和难度,系统管理和维护相对复杂。(2)在广域分布式采集基础上配置关键服务器并增加软件模块,常态为县调,异常时快速切换为备调。(3)地县一体化后。常规的后备系统需独立建设一套系统,投资较高,且常态下处于闲置状态,而该模式只需在广域分布式采集模式基础上配置若干台关键服务器并增加相应的软件模块即可。(4)适用于各方面条件适宜的县调,要求该县调具备通过网络采集地调所辖厂站的条件,和较高的管理和维护水平。(5)通过以上分析比较,建设方案确定为县调采用分布式采集方式和在盱眙县调采用容载备用方式建设备调调度自动化系统相结合的方式。

3 生产运行

(1)地调调度和监控中心直接接入调度自动化系统,县调调控中心远程接入县调子系统。(2)省检、市检和县域检修分公司通过PC机WEB浏览方式查看系统电网实时信息、告警信息和历史报表。(3)地调DTS利用服务技术向各县调演习信息,县调使用浏览器登录到地调DTS县调可进行画面浏览,并在权限范围内操作,实现远程互操作,硬件配置灵活,可随时接入或退出地调DTS。

4 主要实现技术

4.1 广域远程互联系统结构

地调主系统与县调子系统、容灾备用系统环型通过后台交换机互联,交换机起用STP生成树协议,形成环网的STP生成树。任一子系统互联通道全停不影响其它子系统的基本功能。

4.2 广域分布式数据采集

正常情况下地、县调按就近原则采集所辖厂站。分区解列情况下解列的县调仍按就近原则采集所辖厂站地调系统启动相应网络通道,采集地调系统所需且属于解列县调的厂站。灾备县调能以网络方式采集地调所辖厂站;灾备县调能以网络方式采集解列县调所辖厂站。

4.3 分区解列运行技术

正常情况,县调处理分布式采集任务,并保留最新的SCADA模型,冷备节点模型与操作信息同步机制。分区解列运行功能,县调不依赖于地调主系统运行,不影响实时监控。分区恢复时实时数据和操作信息能够自动比对与恢复。

4.4 异地容灾备用

配备历史服务器、SCADA服务器、前置服务器及采集设备,实现模型、图形、参数、历史数据及系统配置实时在线备份。通过网络方式独立采集全网实时数据,地调主系统瘫痪后,灾备县调快速启用,承担主系统SCADA功能。

4.5 分区维护技术

通过节点、区域、厂站、设备的多重映射关系和组合关系,来实现责任分区域维护。

5 结语

淮安地县一体化系统的成功应用实现了地、县级供电公司人力、技术资源的共享,简化了业务层级,使得调度、监控、自动化专业整体水平将明显提升,使得电网运行可靠性大大增强,提升社会效益。

上一篇:浅谈串联谐振试验的原理与方法 下一篇:天宝全站仪在露天矿山测量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