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水景景观设计方法探究

时间:2022-10-27 03:02:12

园林水景景观设计方法探究

1园林水景景观设计经验

在中国的园林设计中,可以说是“无园不水,无水不园”,可见水在园林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必须做好水景景观设计,处理好园林与水体的关系,以营造引人入胜的意境。水景景观设计是园林设计中的最富魅力的一个重要部分,必须重视水体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造景作用,处理好水体与周边景物的关系,使之具有灵活巧妙的特点,从而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

1.1突出园林景观特色

园林景观中的水景与石桥、建筑、树林、山石等彼此辉映,相得益彰。在园林设计中只有在地面上的山、以及各种植物只有与水结合起来,才能活,才能有灵性。

1.2保护生态环境,为水生动植物提供栖息地

在城市建设当中,人类将自己包裹在钢筋混凝土的森林里,远离了自然,无法亲近自然水环境。在园林中可以通过仿照自然水环境,在水中种植各种乡土水生植物,为水中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制造氧气、处理排泄物、提供生息之地。另外,水中放养的鱼类能够遏制水体中藻类的泛滥,防止水体的富营养化,在水体内部形成一种良性的生物生存环境,为水中生物在城市中生存提供了栖息场所,同时拉近了城市人与自然水体及其生物之间的关系,保护了生态环境,培养了人们的生态意识。

1.3富含文化意境

中国的园林水景景观其实是中国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同时,也是人与水亲近的一种方式,过去和现在很多文人墨客经常在有水之处留恋,只因为水景所感。

1.4活化空间

在园林设计中,只有容纳了植物的空间才能称之为空间,通过空间内各种植物的组合、拼接,产生了一些特征,而这些特征只有添加了水这一元素,才能使之具有活性,栩栩如生起来。我们通过在有限的空间内尽情发挥想象,创造出各种组合,通过与自然水体的融和,达到活化空间的目的。水体活化空间的方式主要有拓宽空间、引导空间和划分空间三种方式,通过阔水拓宽空间,延展园林的视觉范围;通过活水引导人的视线,清晰的划分出园林空间的界限,给人以泾渭分明的感觉;通过水的可塑性和多样性,将园林中的点、线、面连为一体,构造出三维空间,营造不同的空间景观层次。

2园林水景景观的营造方法

2.1水体的动静设计

水是一种刚柔相济、动静结合的物体,它无色、无味、无形,因此,他的可塑性非常强,可以根据园林景观设计的需要,在其间设置或静或动的水体,从而让园林呈现出不同的效果。小面积的水体通常可以采用水亭、小潭、小池的设计处理形式。在园林中使用动水,会让园林充满活力与生机,令人兴奋、欢快与激动。

2.2水体与周围建筑的融和

园林中常有各种亭、桥、汀步等人工建筑,它们只有与水巧妙的结合起来,才能让自身变得灵动。通过临水建亭,让人感觉水面开阔、明朗、舒展;通过水面建亭则可以细察涟漪;通过在临水高台建亭,可观远山近水,舒展胸怀。桥既能在园林中提供交通,沟通景区,还可以让水体布满全园,保证水面通航与陆路通行的并行不悖,再加上桥的各种造型,成为园林水景景观中的美景,是园林绿化中重要的造景建筑之一。通过曲折的汀步,人与水的自然亲近,增加了自然情趣。

2.3水景中的山石设计

山是静态,水却可以是动态的,或水波、或瀑布,通过山水之间的动静结合,构成即宁静,又活泼的园林水景,在没有山的地方,亦可以通过大面积的水体将远处的山借到园林中来,在济南的大明湖中就可以看到远在十里之外的千佛山倒影。在园林中更多的是一些景石,它们要么是雕塑型景石,要么是筑山型景石,对于雕塑型景石主要放在路边或水池边,但无论放在何处,它都是一处亮丽的风景。水景景观是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欣赏观念很大的改变、欣赏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园林水景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为使园林水景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展现,并赋予它特定的内涵,以恰当的表现形式,增加水景对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3各类水体的植物配置

3.1水边的植物配置

水边植物配置应讲究艺术构图。我国园林中自古水边主张植以垂柳,造成柔条拂水,同时在水边种植落羽松、池松、水杉及具有下垂气根的小叶榕等,均能起到线条构图的作用。但水边植物配植切忌等距种植及整形式或修剪,以免失去画意。在构图上,注意应用探向水面的枝、干,尤其是似倒未倒的水边大乔木,以起到增加水面层次和富有野趣的作用。

3.2驳岸的植物配置

驳岸分土岸、石岸、混凝土岸等,其植物配置原则是既能使山和水融成一体,又对水面的空间景观起着主导作用。土岸边的植物配置,应结合地形、道路、岸线布局,有近有远,有疏有密,有断有续;曲曲弯弯,自然有趣。石岸线条生硬、枯燥,植物配置原则是露美、遮丑,使之柔软多变,一般配置岸边垂柳和迎春,让细长柔和的枝条下垂至水面,遮挡石岸,同时.配以花灌木和藤本植物,如变色鸢尾、黄菖蒲、燕子花、地锦等来局部遮挡(忌全覆盖、不分美、丑),增加活泼气氛。

3.3水面植物配置

水面景观低于人的视线,与水边景观呼应,加上水中倒影,最宜观赏。水中植物配置用荷花,以体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意境。但若岸边有亭、台、楼、阁、榭、塔等园林建筑时,或设计种有优美树姿、色彩艳丽的观花、观叶树种时,则水中植物配置切忌拥塞,留出足够空旷的水面来展示倒影。

3.4堤、岛的植物配置

水体中设置堤、岛,是划分水面空间的主要手段,堤常与桥相连。而堤、岛的植物配置,不仅增添了水面空间的层次,而且丰富了水面空间的色彩,倒影成为主要景观。岛的类型很多,大小各异。环岛以柳为主,间植侧柏、合欢、紫藤、紫薇等乔灌木,疏密有致,高低有序,增加层次,具有良好的引导功能。另外用一池清水来扩大空间,打破郁闭的环境,创造自然活泼的景观,如在公园局部景点,居住区花园、屋顶花园、展览温室内部、大型宾馆的花园等,都可建造小型水景园,配以水际植物,造就清池涵月的画图。

4水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园林水景就像园林景观中的眼睛一样,让园林景观充满生机与活力。然而,在水景设计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设计意念与治理方式不协调。目前住区园林水景设计中普遍存在设计与治理缺少同步考虑的问题。由于专业不同,目前景观或园林的水景设计,一般只考虑景观手法和文化表现,不太多也无责任考虑水质治理问题,因此,设计与治理很少同步考虑。但由于一般景观水体(如人工湖,人工池塘等)没有按自然水生系统来设计,大多是一个基本封闭的系统,几乎无自净能力,且其内部结构也不合理。随着外来物质的输入和时间的推移,导致产生富营养化,最终使水体变得混浊不堪,甚至发臭、发黑,严重影响水体美观。水体构造有碍可持续发展。水体的防渗处理是水景设计的软肋之一,目前相当多的防渗处理设计成硬质如钢筋混凝土等,事实证明,这种设计问题多多,其防渗效果也会有诸多问题,如底板容易断裂和渗漏,且不易发觉与补救,最大的问题还在于破坏了底质系统,使水质受到严重影响。此外,水体驳岸的建造是目前在水景设计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它彻底破坏了水岸的生态功能,减弱了人们亲水的内涵,同时使水质受到严重影响。欠缺再现水生植物群落系统。由于硬质的底质,生硬的驳岸等,造成了水生植物难以再在水景中得到应用或难以形成群落结构,生动自然、美丽的水景不能有效的体现出来。而在高级阶段的水景虽说以借景为主,但是由于大面积开发河湖的原始地貌,大面积的亲水、赏水等人类活动设施的建造,严重破坏原本脆弱的湖河天然生态系统,造成对环境破坏的影响更大。园林水景设计中在既然存在着这么多的问题,那么,我们该如何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呢?因地制宜。将水景引入住区环境是要对自身环境有充分的认识,如要考虑住宅项目本身所处地区的气候特征、降雨特点、地下水位情况、洪涝对地块的影响,以及地块本身和相邻水域的水系条件,以便考虑如何处理水景的给排水问题。将整个住区的水利用及水处理系统当成一个整体,充分尊重并利用原有水系,并对区域内雨水通过收集处理应用到水景中,减少水源的投资。量力而行。由于现今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较高,人造的水景不但要考虑当时的投资费用,还要考虑日常维护费用,以保证水景满足人们的生活要求。而通常,水景的建造费用、养护费用都是很高的。因为其结构体系、防水层、水循环系统、溢水与补水系统、贮水池、地下管线等设施的造价较高,且都面临着日常维护工作,因而水景的造价是异常昂贵的。而这要求住区园林绿地有很大的资金投入,但资金来源都是来自居民,这给居民造成很大压力。对住区将来绿地的发展影响很大,因而不可忽视。以生态及可持续发展为主导。水景的建造,从目前来看是缺乏生态理论为指导的,许多住区园林的水景不符合生态要求的,为了保持水景在视觉上的美感,全做防水层,以防止水向土壤渗漏,这就打破了自然的循环体系。

此外,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特别缺乏的国家,多数城市处在水危机中,首先用自来水作为水景资源不可取,其次我国多数地区自然降雨本身就少,且分布不均,地下水位状况更令人担忧。水景设计要充分考虑雨水的利用和水量充足,如何保证水源下渗回归土壤,补足地下水。水景固然可以给住区增添美色,但作法不当将不利于整体生态环境的改善。住区环境的美化,不应以大环境的恶化为代价,要考虑到以后,要有长远的目光。目前已有自然水景系统的水景设计原理,并在某些地区已经采用这种方法设计出一些良好的生态水景。该方法师法自然,采用综合设计和治理的方式,力求营造出一个自然的、生动的水体景观的意念,值得设计师考虑采用的水景设计方法。水景设计原本已有很长的历史,如何能够立足时代,以本国条件为基,结合国外的设计理论来创造出符合我国目前现状和将来发展的水景,是设计师应该研讨的课题。科学合理的水景设计可以丰富居民的日常生活,反之则对以后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设计师对此必须认真考虑。

作者:刘海龙 单位:长春桐林环境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上一篇:项目管理在IT外包服务企业的应用 下一篇:回纹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