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刮痧改变结石形成的环境

时间:2022-10-27 01:59:08

用刮痧改变结石形成的环境

上世纪90年代在东南亚住诊时,我讲过一期“胆石症的中医防治”。胆石症泛指胆囊、总胆管、胆管及肝内胆管等胆道系统的结石。胆石症在中医看来和肝、胆的关系很大,肝属木,喜条达。胆为中清之腑,喜疏泄。如果肝胆气郁,肝失条达,胆失疏泄,日久化热,煎熬胆液成为砂石。

我在读大学时,听过一位西医老师讲,治疗胆石症很简单,最直截了当的方法就是手术把结石拿出来。我在实习时就见过一位病人,因患胆囊结石,医生已经在他小小的胆囊上做了两次手术了。第三次因为胆囊长结石来就诊,我的这位西医老师看了这位病人的病历和最新X光片,有点束手无策的感觉,因为小小的胆囊上已经动两次手术了,真不知道下一刀应该在哪里下手。最后,只好请几位专家会诊。得出的结论是:建议找中医专家治疗。这个结论有点让人啼笑皆非。早知如此,何不一开始就看中医?

其实,胆石症的治疗有两种选择:一是手术治疗,二是保守治疗。选择时,我建议如果情况不是特别紧急,先选择保守治疗,尤其是中医治疗。中医治疗也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这时候,选择中医非药物疗法。

综合起来,我建议胆石症患者在治疗时按照这样的顺序来选择:中医非药物疗法中医药物疗法综合药物疗法现代体外碎石疗法手术。

为什么要这样选择呢?因为手术的风险很大,费用也比较高。而且手术虽然把结石取出来了,但胆囊产生胆石的病理条件依然存在,不改变病理环境,结石会一而再,再而三地长出来,总不可能每次都手术吧?

而保守治疗的风险比较小,花费也小。所以,在讲课的时候,我往往建议学员,对胆囊结石最好先采用中医非药物疗法,尤其是如刮痧、拔罐、针灸等方法,除了风险小、花费少外,最大的优势是改变或阻断了胆囊产生胆石的病理条件。因为这些方法通过疏通经络、调理脏腑、行气活血、排除毒素、促进胆汁分泌的机理改变或阻断胆囊产生胆石的病理条件,使胆囊内不再长胆石。即使无法排出结石,还可以做手术。而且,病理条件阻断了,没有了生长结石的土壤,还能预防结石的复发。

我讲完课后,很多听众围着我咨询各种问题。我用眼角的余光观测到,有一位先生一直在旁边耐心地等待。终于,大家问完了,他才上前向我提问,似乎很激动,说听完我的课觉得收获很大。

原来,这位先生就是一位胆囊结石患者,医院检查他胆囊有一个1.5cm×1cm×1cm的结石,还有一些砂粒状的结石。正在医院住院,手术的时间都安排好了。听说我在当地办讲座,自己就悄悄从医院溜出来了。

说完之后,他告诉我,他很认同我的观点,但是他在公立医院排了很长时间的队,好不容易医院才给他安排了手术,失去这次机会,又觉得非常可惜,问我,他该怎么办?我一般只给人提建议,最后的主意还得自己拿。看得出来,他非常矛盾,在诊所里徘徊了很长时间才离开。

过了一个星期,这位先生如同“劫后余生”般来到我的诊所,说自己已经正式放弃手术出院了。我很奇怪他怎么突然下这么大决心。原来,他预定两天后手术,结果不凑巧,第二天他突然感冒发烧,当天的手术被他同室病友“顶替”了。结果,同室病友在手术中出现“大出血”事故,差点死掉,这下把他吓得可不轻,越想越怕,一晚没睡,第二天收拾行囊就赶紧出院了。

看他那脸色、语气,好像劫后余生一样,他自己也说“躲过一劫”。现在十分肯定地要求到我这里接受保守治疗。

我采用刮痧、拔罐的方法为他治疗,在两胁肋部肝胆经期门穴、日月穴处刮痧、留罐;在背部肝俞穴、胆俞穴处刮痧、走罐,然后留罐,此处出痧很多,颜色紫黑,皮下有硬节;在下肢胆经的阳陵泉、胆囊穴处刮痧(点按),然后留罐;用刮痧板厚棱角从下肢肝经的行间穴推至太冲穴。

这位先生右胁胀痛、口苦、大便干燥,舌苔黄腻,脉弦,很明显的肝气郁结、郁热化火的症状。所以,我在他的颈部的大椎穴、手外侧的外关穴、腿外侧的中渎穴进行刮痧,然后留罐。

每隔3~5天,我为患者进行一次刮痧、拔罐治疗。同时,我教他经常用刮痧板隔内衣刮拭和点压刺激胆囊穴和中渎穴,这两个穴位有促进胆汁分泌,加强胆囊收缩的作用,有利于结石的排出。

这样治疗了几次之后,他肋下疼痛不适的感觉已经大为减轻。这让他大喜过望,对我教他的方法执行起来也特别认真。不管做什么事情,坚持和执行都非常重要。

这样,大概治疗了两个月左右。有一天,这位先生非常兴奋地来到诊所,表情都有点夸张,进门就大声叫道:“石头排出来了。”他用一个玻璃小瓶将排出的结石放置其中,如获至宝似的。

不仅如此,他还相当详细地告诉护士们“石头”是如何得到的。原来,他接受治疗后,便每天用布包大便进行冲洗,把洗出来的小沙石都存起来。今天一早,终于从大便中把这个“大家伙”洗出来了,兴奋得直接就到这里来报喜了。

从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胆石症,主要从肝胆来调治,期门穴和日月穴是肝胆的募穴,肝俞穴和胆俞穴为肝胆的背俞穴,阳陵泉是胆经的合穴,胆囊穴是近代治疗

胆道疾病的经验穴,行间穴是肝经的荥穴,太冲穴分别是肝经的输穴和原穴,取这些穴位有疏肝利胆、行气活血、促进胆汁分泌的功效。大椎穴是手足三阳经与督脉的交会穴、外关穴是手少阳三焦经的络穴,有很好的清泄热毒的作用。从这些穴位下手,能够改善肝胆郁热的内在病理因素,杜绝胆石症的再度发生。

上一篇:股市里发生的心脏病 下一篇:每天要饮8杯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