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霉菌肺部感染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

时间:2022-10-27 01:16:56

曲霉菌肺部感染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

摘要:目的:探讨曲霉菌肺部感染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对2004年1月到2014年1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曲霉菌肺部感染患者20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明确其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结果:有11例患者为肺霉菌球病,7例侵袭性肺曲霉菌病,2例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其中DR影像检查发现有7例多发球形片状影像,4例日晕状影像,单发或多发空洞影像有11例,空洞软组织肿块影8例,呈新月状影3例。螺旋CT显示多发球形片状影像有7例,且都能够看到日晕状影像,单发或多发空洞影像有11例,且发现11例空洞软组织影和新月型影。DR和螺旋CT均发现1例黏液嵌塞影像。结论:曲霉菌肺部感染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很容易出现误诊,采用螺旋CT影像检查能够发现一些特征,结合临床试验检查,能够用有效提高该疾病的临床诊断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曲霉菌肺部感染;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

选取2004年1月到2014年1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曲霉菌肺部感染患者20例,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曲霉菌肺部感染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取得了满意的结果,其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4年1月到2014年1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曲霉菌肺部感染患者2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32-79岁,平均年龄(52.9±7.2)岁。其中有12例患者的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发热,有8例患者咳血。

1.2 检查方法

1.2.1 螺旋CT影像检查(HSPEED,DUAL)[1]:检查前让患者的呼吸恢复稳定状态,然后在平静呼吸情况下屏住呼吸,让螺旋CT对患者从肺尖扫描至肺底,层厚和层距均为10mm,连续扫描,对患者存在病灶面积较小部位局部采用层厚、层距较小的设置,将层厚调节至2-5mm,层距调节至2-5mm,进行薄层扫描。DR影像检查采用SIEMENS FD-X,对所有患者进行胸部正侧位摄影,胸部正位片电压设置为102kV,电流设置为2mAs,胸部侧位片电压设置为83kV,设置为7mAs。

2 结果

选取的20例患者临床资料显示,有11例患者为肺霉菌球病,7例侵袭性肺曲霉菌病,2例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DR摄影所显示的情况,有7例患者情况呈多发球形片状影像,4例日晕状影像,单发或多发空洞影像有11例,空洞软组织肿块影像有8例,呈新月状影响有3例。螺旋CT显示多发球形片状影像有7例,且都能够看到日晕状影像,单发或多发空洞影像有11例,且发现11例空洞软组织影像和新月型影像。且,DR和螺旋CT均发现1例黏液嵌塞影像。

2.1 患者的多发球形或片状阴影有7例(35.0%),主要在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患者中出现。其感染范围有多个肺段或者肺叶,感染境界不甚清晰。DR影像显示情况为感染范围沿支气管分布,有小片阴影,该情况伴随有肺纹理增强,同时患者均存在支气管肺炎表现。螺旋CT影像显示情况为感染范围在肺野中、外带,其边缘出现毛玻璃样改变,表现为环装或者日晕状。

2.2 患者中单发或多发性空洞有11例(55.0%)。DR影像发现的空洞软组织肿块影像有8例(40.0%)。螺旋CT发现有11例空洞软组织和新月型影像。患者肺部影像表现出的空洞软组织肿块影像为霉菌球,是肺曲霉菌一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特征。曲霉菌都是寄生在肺部内空洞或空腔之中,并在其中进行繁殖,进而形成霉菌球,其直径约为2-7mm之间。在影像中霉菌球一般是表现为一个致密秋灶,大都为圆形也有的呈分叶型,其边缘有的光滑有的毛糙。当空洞的面积较大时,改变患者的体味还能够对曲霉球的活动进行观察。

2.3 患者中呈黏液嵌塞型征有2例(10.0%),,两种影像均显示该情况表现为V型、Y型、葡萄状或者套状影像,肺部和呼吸道经常出现感染对导致支气管出现扩张现象,一般表现在肺门侧段以及亚侧段支气管扩张。

3 讨论

曲霉菌肺部感染简称肺曲霉菌病,其临床影像表现比较复杂多样,对该疾病拥有正确的临床和影像学认知,在对其鉴别很诊断上具有重要意义。曲霉菌在自然界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病菌,经常与鸟类、谷类接触的人患该疾病的可能性较大[2]。人体对曲霉菌的免疫能力比很强,即使吸入曲霉孢子也不感染的几率也很大,但大量吸入则会导致肺部发生病变。肺曲霉菌病发病方式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主要以继发性为主[3]。肺曲霉菌病大都是继发于肺结核、糖尿病、肺脓肿、支气管扩张症、艾滋病。恶性肿瘤等疾病,原发性患者并不常见。近年来,世界各种肿瘤疾病和艾滋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需要进行器官移植的病例也逐渐增加,各种疾病的化疗和激素治疗的患者也不断增加,导致世界肺曲霉菌病也在发病率逐渐升高[4]。肺曲霉菌病在临床上被分为三种类型:曲霉菌球、侵袭性肺曲菌病以及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5]。

在本组研究中DR影像检查发现多发球形片状影有7例,其日晕征有4例,但采用螺旋CT检查发现多发球形片状影有7例,均存在日晕征,且被发现的病例均为侵袭性肺曲菌病。DR影像检查发现单发或多发空洞影像11例,其中空洞软组织影像有8例,新月型征有3例,但螺旋CT检查发现其均存在发现空洞软组织和新月征。本组研究可发现曲霉菌肺部感染的临床症状并无任何特异性表现,这种情况很容易出现误诊。但可从影像资料寻找到一些特征,主要表现在采用螺旋CT对患者进行肺部扫描,影像显示患者肺部会存在多发球形片状影像,且都能够看到日晕状影像,以及单发或多发空洞影像,且发现空洞软组织影像和新月型影像。由此可见,在进行曲霉菌肺部感染诊断过程中,采用螺旋CT影像检查结合临床试验检查,能够用有效提高该疾病的临床诊断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宏军,齐石,宋文艳等.艾滋病伴肺部感染的临床及影像学相关问题[J].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0,23(05):420-430.

[2]尹利剑.急性白血病合并肺部感染的影像学特点与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2.

[3]刘清,尹晟,易良杰等.曲霉菌脑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4,15(02):130-132.

[4]胡立红,林丽,李勇诚. 重症肺部感染后继发曲霉菌感染的临床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4,13(08):1227-1229.

上一篇:高频彩超诊断甲状腺占位性病变的临床价值 下一篇: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护理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