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统结石

时间:2022-10-27 01:02:46

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统结石

【中图分类号】R6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0)10-0201-02

作者简介:高鹏,男,汉,本科,现就职于长沙市第三医院泌尿外科,其研究方向为泌尿系统结石的诊断与治疗。

【摘要】目的:对中西医治疗结石的方法和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方法:将60例泌尿系统结石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患者同时接受中医和西医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只接受西医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具有一定差异,在痊愈率方面差异显著,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统结石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以在临床中先进行小范围的推广。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结石;泌尿系统结石;肾结石;输尿管结石

结石是泌尿系统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本地区的高发病之一,目前,对于泌尿系统结石的治疗方法多为手术方法或体外震波碎石法,由于这些方法的费用较高且操作复杂,加之结石具有一定的复发性和多发性,因而在使用上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统结石是早年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的主要方法之一,后随着医疗器械的装备水平的提升而被逐渐忽略,近些年又被重新提出。本次研究以60例泌尿系统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中西医治疗结石的方法和效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来我院门诊治疗的60例泌尿系统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13~67周岁,平均年龄39周岁,病程6~24个月不等。患者的疾病组成为肾结石9例,输尿管结石21例。对照组患者30例,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17~66周岁,平均年龄40周岁,病程7~28个月不等。患者的疾病组成为肾结石11例,输尿管结石1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比、年龄、病程和疾病组成以及结石大小方面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以《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有关内容作为诊断标准,全部60例患者均经过了B超、X射线或静脉尿路造影检查,确诊为泌尿系统结石。在发病时患者主要表现为腰痛以及肉眼可见的血尿,疼痛部位主要集中在下腹部。在并发肾、输尿管结石患者的尿液中常见脓细胞,且伴有尿痛、尿频和尿急的症状。60例患者的肾脏及输尿管均无畸形和狭窄现象,体表无手术疤痕,肾脏功能良好。

1.3 治疗方法

(1)中医治疗方法:药材:甘草6g、琥珀6g、瞿麦15g、王不留行15g、枳壳10g、牛夕20g、车前子10g、郁金30g、泽泻15g、滑石20g、鸡内金30g、木通20g、海金砂30g(布包煎)、金钱草30g、石苇15g。若患者存在气虚则增加口芪,若存在阳虚则增加附片,对于出现血尿的患者要增加仙鹤草和小蓟。用法:每日一剂,以水煎服,每次400ml,每日两次,以一周为一个疗程。

(2)西医治疗方法:肌肉注射黄体酮,每次20mg,每日一次;静脉滴注20%甘露醇注射液以及20ml 25%硫酸镁注射液、500ml 5%或10%葡萄糖注射液混合溶液,每日一次,以一周为一个疗程。

治疗组患者同时接受中医和西医治疗,而对照组患者直接受西医治疗。

1.4 疗效评价:对于治疗效果的评价参照《现代难治病中医诊疗学》中的有关标准。若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消失,经B超、X射线、尿路造影检查后未发现结石或积水则判定为痊愈。若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减轻,经B超、X射线、尿路造影检查后发现结石出现明显的减小或溶碎裂解现象,肾积水的程度减轻或消失,则判定为有效。若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无明显变化,经B超、X射线、尿路造影检查后发现结石或积水没有出现缓解则判定为无效。治疗的总有效率=痊愈率+有效率。

2 结果

在治疗组30例患者当中,有23例痊愈,5例好转,2例无效,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3%;在对照组30例患者当中,有11例痊愈,13例好转,6例无效,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具有一定差异,在痊愈率方面差异显著,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泌尿系统结石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发病位置主要为肾脏和输尿管,如无极特殊原因,结石很难自行溶化,只能通过手术取出或体外碎石排出。泌尿系统结石容易造成患者的尿路感染,如果没有及时对其进行处理,还会引发肾积水和尿毒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现代医学的观点认为,泌尿系统结石的形成主要与人体的内分泌失调有关,而现代医学研究的结果则表明,雄激素能够促使结石的形成,雌激素则会对结石的形成起到抑制作用。黄体酮能够有效对抗雄性激素,在降低内分泌紊乱的同时还可以使输尿管舒张,并在注射1~2小时后使输尿管产生有规律的蠕动,让结石能够顺利通过输尿管狭窄处,促使结石下移。同时,黄体酮还能降低肾脏对水分和钠的再吸收,增加患者尿量,进一步促进结石向体外的排出。硫酸镁注射液具有降低迷走神经张力、阻断神经肌肉触实的作用,使输尿管平滑肌舒张,而甘露醇则可增加患者的尿量,有效冲刷尿道,但在进行滴注时要注意控制速度。

泌尿系统结石属于中医的“石淋”、“砂淋”范畴,中医认为,患者出现结石的主要原因在于湿热蕴结于下焦,尿液中的杂质受其长期作用而结为砂石。因此,中医对于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的原则就在于一个“通”字。在本次研究中,甘草、瞿麦、车前子、郁金、泽泻、滑石、鸡内金、木通、海金砂、金钱草、石苇均具有促进输尿管蠕动、利水通淋、促进结石排出的作用;枳壳能够破气散结,而王不留行、牛夕则能通络活血,使结石能够更加顺利的下行;琥珀具有溶石、排石的双重疗效,还可以缓解肾脏疼痛。诸药合用,可兼得清热、利湿、通淋、化石、排石之功,从而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统结石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因而可以在临床中先进行小范围的推广,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患者结石的直径大于1cm,最好不要采用药物排石的方法,而是应该通过手术取出或体外碎石的方法将其排出体外。另外,在治疗期间,还要嘱咐患者多饮水、以便增加尿量,促进结石的排除。在治疗结束后,要使患者明确有关预防措施,以免结石的复发。

参考文献

[1] 赖海标.泌尿系统结石的中西医最新治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5

[2] 饶向荣、张亚强.老年泌尿系统疾病[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4

[3] 李安源、牟林茂、马宏博.中西医结合肾病诊疗手册[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9

[4] 李方玲、王祥生.简明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M].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2008.10

上一篇:黄芪药理作用的体会 下一篇:用HPLC法测定蒙药阿嘎日-10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