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蛋白大豆足墒早播技术

时间:2022-10-27 12:57:42

高蛋白大豆足墒早播技术

【摘 要】足墒早播、一播全苗是大豆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要做到一播全苗,必须把握适期足墒早播和提高播种质量两个环节。

【关键词】高蛋白大豆;足墒;早播技术

1.足墒早播的意义

1.1足墒

大豆种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其亲水性大,种子萌发需要水分相当于种子重量的120%-150%,较小麦、玉米等禾谷类作物种子吸收水量高出2-3倍以上。大豆种子发芽期间所需的养料和能量来自子叶中贮藏的物质。子叶在吸水膨胀过程中,其贮藏的蛋白质、脂肪和少量淀粉等高分子物质进行水合,在各自酶系的作用下,转化为胚轴、胚根、胚芽生长所需的物质和能量。蛋白质降解为氨基酸,并用于新蛋白质的合成,或被去氨基后,为呼吸氧化提供碳架。脂肪先降解为甘油和脂肪酸,最终转化为糖。淀粉则是通过磷酸化作用而降解。同时,种子吸水膨胀产生膨胀压力,使种皮软化破裂有别于发芽。

由于大豆种子萌发需要的水分多,因而对土壤水分条件的要求比其他豆类和禾谷类作物要高。如果土壤水分不足,大豆种子发芽仅处于吸水萌动状态,大量消耗种子贮存的养分,使种子不能发芽、出土、成苗,造成严重缺苗、断垄、老苗。所以,足墒是实现大豆一播全苗、匀苗、壮苗的基础条件之一。

一般土壤含水量在20%时较为适宜,低于18%者为缺墒。为了保证播种时足墒,墒好时要及时趁墒抢种,干旱无雨时要浇水造墒,先整地后浇水播种。

1.2适期早播

“春争日,夏争时,五黄六月争回耪”,“豆子不让晌”。这是广大农民从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也说明了春大豆争取早播的重要性。

第一,早播是春大豆增产的重要措施。春大豆从3月下旬开始,播种越早产量越高。据试验,4月上旬后,每晚播一天减产1.5kg左右,4月下旬以后播种,每晚播一天减产2-2.5kg。

第二,适期早播对品质的影响。大豆播种期不同,植株生育和籽粒形成所遇到的温、光、水条件各异,这些变化的条件对大豆籽粒的化学成分等营养品质影响较大。

第三,适时早播可以巧用天时,趋利避害。春大豆早播可以避开生育后期的低温为害,保证籽粒的正常发育和灌浆成熟,粒重高。大豆是喜温作物,鼓粒期的适温为22℃左右,低于18℃对养分积累和运转不利。早播可使需水较少的苗期处于雨季到来之前,雨季到来时幼苗生长已经健壮,而需水较多的花荚期正好与雨季吻合,利于开花结荚。大豆生育期长短一般与产量成正比,中晚熟品种生育期较长,增产潜力也大。早播可以满足中晚熟品种对积温、光照等条件的要求,创造高产。而晚播只有选用早熟品种,产量受限制,如选用中晚熟品种则不能正常生长发育成熟,也很难取得高产。

2.播种技术

2.1精细整地

气候特点和前茬对土壤水分的吸收形成了大豆播种季节的干旱土壤环境,给大豆整地、播种带来困难。若在前作物收获前后遇雨,表墒较好,但当时气温高,蒸发量大,在前作物收获后的情况下,延迟整地,表层土壤水分也会很快消失,特别是砂性较重的土壤上,跑墒更为严重。黏性较重的土壤,适墒期短,常因土壤水分损失而错过适耕期,给整地造成困难,势必严重影响播种质量。因此,春大豆整地的要求是抢时和抢墒。这是春大豆播种时期对整地的基本要求。

土壤耕作的目的,是改善土壤的耕层结构,调节土壤的理化性状和生物学过程,改善土壤中的水分、养分、空气、热量等状况,提高土壤肥力,为大豆播种、发芽出苗和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春大豆播种季节所处的气候,土壤条件、整地的主要作用是保墒,创造良好的耕作层。春大豆的前作物收获前后,常因自然降雨或前作物灌水以及植株的覆盖,土壤有一定的表墒。在前作物收获后,要不失时机的立即灭茬保墒,既疏松表土,又保住墒情,有利于春大豆播种。

2.2麦后抢时早播

(1)浅犁细耙播种。在劳、畜力和机械条件、水利条件较好的情况下,以不违农时为原则,可采用随收麦、随腾茬、随浇水、随施肥播种的方法。优点是蓄水保墒利于播种、出苗及根系发育,缺点是相对推迟播期,费时费力。

(2)灭茬播种。麦收后,墒情适当,随即耙地灭茬播种。这种方法能抢时早播,提高播种质量,利于全苗及幼苗健壮生长,但不能施底肥,可在苗期施肥。目前生产条件下提倡灭茬播种。

(3)铁茬播种。随收麦、随用耪,将大豆直接条播在麦茬地里。此法的优点是可以枪墒提前播种,缺点是地板结,不能施底肥,播种质量难保证。因此,要在麦收前有计划地多施一些肥料。出苗后,及时移苗补苗,间苗定苗,深中就灭茬,为大豆幼苗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为了达到播种均匀,节省种子,机械匀播和点播机精量播种是发展方向。

3.提高播种质量

提高播种质量是实现苗全、苗齐、苗匀、苗壮的关键。播种质量的内容包括:

3.1墒足墒匀

播种时墒不足、不匀,就会出现缺苗和参差不齐的现象。墒足的地方,大豆萌发快,出苗早。墒差的地方萌发慢,出苗晚,甚至不出苗。因此播前墒不好的地方,必须浇水造墒,浇远浇匀。

3.2种子处理

为了达到苗齐、匀、壮的目的,一般还需进行以下种子处理:

3.2.1晒种和精选种子

晒种可以提高种子活力,促进种子吸水,提高发芽率和发芽势。一般在播种前晒种2-3天,注意不要在水泥地上晒种,以免高温灼伤种子,降低发芽率。对自己收获留种或购来的质量不太好的种子,应进行选种,将杂籽、病籽、破籽、杂质去除,选留饱满、籽粒大小整齐、无病害、无杂质、光泽好的种子。精选后的种子纯度、质量提高,播种后出苗迅速整齐,幼苗生长健壮;选种方法有风选、筛选和粒选等,量大有条件的可用种子精选机精选。

3.2.2发芽试验

种子发芽试验可分4组进行,每组100粒放在下垫吸水纸或棉花的小盘中,加水使豆粒充分吸水膨胀,然后放在20℃左右的温暖地方使其萌发,经7-10天后,查其发芽数,计算发芽率。

3.2.3浸拌种

浸拌种时应根据目的要求,确定适宜的浸拌种剂。常用的浸拌种剂有以下几种:

(1)药剂拌种。防治地下害虫应用杀虫剂拌种,在发生为害较重的地块,可用60%乐果加水l-2千克喷于30千克豆种上,边喷边拌,待搅拌均匀后晾干播种。防治病害,应用杀菌或杀病毒农药拌种治线虫病,可用种子重量0.5%-1%的甲基硫环磷拌种。

(2)根瘤苗拌种。在中低产地块,播前用根瘤菌拌种,可增加根瘤数量,提高固氮能力,具有显著增产作用。方法是按照说明用量将根瘤菌剂倒入相当种子重量1.5%-2%的清水中,搅拌均匀后,将苗液均匀喷洒在种子上,充分搅拌,待阴于后播种。

(3)微肥拌种。为了增加土壤肥力,补充大豆对微量元素的需要、可用微肥拌种。

3.2.4播种量和播种深度

掌握好播种量和播种深度,是春大豆播种技术的重要环节。把握住这一环,对夺取春大豆的丰产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林平.菏豆13号大豆品种的主要特点及其配套栽培技术[J].大豆科技,2008(06).

[2]王秀梅,杜永杰,郑秀艳.试谈提高大豆产量的技术对策[J].大豆通报,2002(01).

上一篇:张明若:什么样的人适合发期权? 下一篇:张小玮:互联网思维的本质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