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提高资产运营效率的有效对策

时间:2022-10-27 12:56:16

刍议提高资产运营效率的有效对策

摘要:在现代化市场中,各行各业竞争都十分激烈。企业要想在当前的市场中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一定要重视起资产的运营效率提升,加速资产的流动和周转,以便于提高单位资产的获利能力。本文主要对提高资产运营效率的有效对策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希望为我国的企业的资产管理提供有益的建议,推动我国经济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资产;运营效率;对策

企业的资产运营效率低下,对企业的健康发展和改革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当前形势下一定要正确的认识到企业资产运营效率与企业的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同时应尽快的形成完善的资产运营体系,形成科学的发展思路,并提出提升资产运营效率的措施,才能真正的促进企业经济健康发展。下面将对提高资产运营的效率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企业与效率之间的关系

效率主要指的是日常工作中的劳动量与所收获的劳动成功之间的比率关系。企业在进行任何生产活动中都不能离开资本的支持,离开了资产企业将无法进行正常的运营。而资产的运营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但企业的效益则在于资产的运营效率[1]。如果企业所生产的产品都能及时的找到适当的渠道进行销售,那么所产生的收益则为正效益,在这个过程中国效率越高,所获取的收益也就越高。同时,对企业的经营效率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很多中例如机械设备的落后、技术落后以及其他人为因素等。从企业生产的时效性上来看,企业运营效率低就意味着企业的自然贬值,这对企业的未来经济发展也将造成不良的影响。在现代社会中企业要想在经济效益上得到提升,一定要重视起运营的效率。如果长时间的低效运营,那么势必会使得产品的成本上升,而导致产品在市场上丧失竞争力。我国的企业发展在世界市场中竞争力本身适应力就不够强,如果在不提升资产的运营效率,那么则会出现雪上加霜的现象,很难在市场上立足。再者我国是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在资本上本身就存在着短缺的问题,提升经济效益的唯一出路就是不断的强化运营效率。

二、企业资产运营效率低的主要原因

(一)企业效率驱动因素不足

效率的使之主要就是在限制性条件下实现经济主体偏好的最大化。国有企业的经营者虽然有着一定的自主决策权,但在比较大的事项上仍然要与上级主管部门进行沟通,以便于决策的科学性。为了得到一定的个人发展,很多经理人员开始与上级的领导搞好关系,这种行为严重的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效率。经理人员由于要看着上级领导的脸色工作,导致很难实现企业利益偏好,使得经济发展的理性化程度较低。同时,企业发展中政府会进行一定的干预,导致领导者的职权难以发挥。

(二)约束机制弱化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要求企业在发展中实现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和自负盈亏。但在国有企业中的激励制度和约束制度却始终没能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国有企业经营并非所有的都是盈利性企业,很多企业甚至要依靠国家的补贴才能得以生存。国有企业即使出现了负盈利的情况也很少会破产,在这样的企业中势必会存在很多的劣势,对我国的企业制度发展和确立造成了不良的影响[2]。其次,国有企业中很多企业的约束机制不够完善,的现象逐渐明显,这是导致企业资产运营效率难以提升的一项重要原因。

三、提高资产运营效率的有效对策

(一)积极更新思想观念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老套是可以被理解的,但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一定要积极的转变传统思想观念,以便于适应现代化市场的发展需求。观念上的转变将对效率的提升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促使资产运营效率得到根本性的上升。但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思想观念的转变不仅仅限制于领导者和管理者,更加要深入到每一个员工思想中去,让员工的思想观念得到根本的解放。因此在企业的运转中不仅需要领导者的决策,更加需要员工的具体执行和运作。

(二)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我国在长时间以来投资并不是依靠市场导向,而是靠行政命令的执行,因此在资产的机构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导致资产运营效率始终难以提升,并出现了资产浪费或者稀缺等现象[3]。要想促使企业的资产运营效率得到根本性的提升,一定要积极的调整资产结构,以此来达到高效的目的。主要的方式就是进行资产重组,对此可以通过兼并、收购等方式来进行。我国在当前并没有形成完善的资产经营市场,因此,企业的资产重组中仍然需要依靠行政来作为基础条件,避免出现资产重组失败的问题。在这方面政府单位的帮助是有必要的,但也一定要根据市场的法则来进行,并对重组后的情况进行详细的核算,避免失败。

(三)重视科学水平提升

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企业资产运营效率提升中一是要不断的提升资产本身科学技术含量,二是要提升员工的专业素质[4]。我国国有资产在长时间的发展中出现了老化的现象,技术含量也较低,因此,资产效率难以提升,对此积极的进行改革和创新已经是势在必行。但在资金方面仍然受到重重的限制,对此可以采取优势互补或者借鸡下蛋的形式来提升技术升级的步伐。此外,资产的运营主要还要依靠人为进行操作,无论是基本的生产还是资本运作都不能离开人。因此,企业应重视起对专业人员的素质提升,不仅要提升他们的管理能力,同时还要在创新思想和网络计算机等方面加以培养,使之成为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在科学水平的不断提升下,企业生产力将得到放大,这对企业的资产运营效率提升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在企业的发展中一定要建立起完善的激励和约束制度,并配有一定的约束机制,对企业的内部进行控制,使之能得到更加健康的发展。约束机制可以划分为内部的实施部分和外部的实施部分[5]。在企业的治理结构上,可以通过董事会、监理会和经理层等进行重大事项的决策,并作出正确的选择,同时,每个不同的层次需要担任起各自的责任,使企业的内部能达到相互制衡的目的。此外,在内部的控制方式上,可以采取财务制度设计的方式进行控制,同时也可以通过对于核心资源的控制来进行约束。

(五)重视企业“运营”

国有企业在运营上始终没能得到真正的认识,因此有所忽视。事实上对一个企业来说资产就像是最有利的武器,如果这个武器没能使用好那么就失去了武器自身的意义。因此,企业一定要重视起内部的管理工作,整合内部资源。对于企业的外部环境,应做到良好的应用资本,积极吸收并利用外部的资源,以便于提升企业的规模,使自身得到壮大。此外,应重视起运营的科学性,提升企业与市场的适应力,使运营真正的活起来,推动企业的简练发展。

四、结语

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企业来说效率就是灵魂所在,企业的资产运营效率低,势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会给企业的市场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对此,一定要重视起企业的资产运行效率提升,这不仅是当代社会市场发展的需求,同时也是推动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需要。对此,企业一定要建立起全新的思想观念,积极提升科学水平,促使企业能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张鲁毅.探索国有资产运营新途径[J].安徽决策咨询,2011(05):62―63.

[2]黄可华.实现国有资产对社会资本的最大控制──关于国有资产运营战略的思考(上)[J].山东税务纵横,2012(09):51―55.

[3]李允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资产运营管理模式探讨[J].理论观察,2011(04):47―50.

[4]吴开雅,崔漩.国有资产运营模式探讨[J].四川石油经济,2012(05):71―73.

[5]张家林.个人利益机制的引入和完善:提高国有资产运营效率的制度基础[J].上海经济研究,2014(01):55―60.

(作者单位:浙江铁流离合器股份有限公司)

上一篇:中国对境外所得税收规定的政策研究 下一篇:我国中小企业会计行业出现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