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定俗成的解读和突破

时间:2022-10-27 12:43:06

【摘 要】约定俗成的解读和突破要从具体的情境入手,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背景之下解读规定知识的来龙去脉,在认知冲突中理解“规定”,捕捉数学史中的教学基因,感受人类知识的生命与智慧和迷人的思想光芒,让历史的厚重力量得以显现。

【关键词】小学数学;约定俗成;突破策略

本文所说的“突破约定俗成”指的是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小学数学中一些“规定”,体会规定的合理性与必然性,理解某一规定背后的产生原因,让学生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体会闪烁着人类的自由思维,看到其源头,把规定变成“富有营养的数学”,体会极其深厚的数学文化内涵,举足轻重。

[典型案例]长方形中长见识

要想突破现有的教学框架,需要教师深入解读教材,准确把捉规定性知识的数学本质,了解“规定”的来龙去脉. 进一步展现“浓缩”背后的楕华,就会领略到“规定”中令人着迷的风景。

如:长方形教学片断:

出示图1

师:根据图1和长方形的特征用手比划出这个长方形吗?学生用手比划后,教师擦掉其中一条较长的边。

师:现在你们能比划出这个长方形的大小吗?

生:能。

师:真的吗?动手试试看。

学手用手比划后发现,同样能比划出长方形的大小。教师继续擦掉一条较短的边。

师:现在只剩下两条边了,你还能比划出长方形的大小吗?

学生用手比划,都说能。

师:还能再擦去一条边么?为什么?

生:不能。如果擦去一条较长的边,就不知道要向左右比划多长;如果擦去一条较短的边,就不知道向上下比划多长了。

师:看来,这两条边缺一不可,它们直接制约着这个长方形的大小。

教师顺势告诉学生这两条边的名称分别是长和宽,并在图旁板书:长、宽。

师:瞧,老师现在就能根据长方形的长和宽把它给“还原”出来。

教师用三角尺将长方形的另两条边重新补画好。

师(手指图):为什么老师能根据长与宽将长方形补画完整呢?

生:因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反思分析]理解规定,体悟变迁

一、在认知冲突中理解“规定”

数学中规定性的知识,我们往往会用灌输的方法教给学生,结果,学生对这样的规定只是一知半解,他们只能机械地按照这一规定去回答问题。时间一长,容易忘记。弗赖登塔尔认为: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有指导的“再创造”的过程。数学学习本身是学生的“再创造”。虽然,学生要学的数学知识都是前人已经发现或发明(规定)的,对学生来说,仍是全新的、未知的、模糊的,需要每个人再现类似的创造过程来形成。数学知识的学习并不是简单的接受,而必须以“再创造”的方式进行。当学生有可能时,不妨给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规定性的价值,使统一的数学规定呼之欲出、自然有效。

如《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断:

师:这是一把一米长的尺子,把它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分米。

师:小明的身高是1米30厘米,用小数怎么表示?

生:是1.3米,30厘米就是3分米,3分米写成小数是0.3米,和前面的1米合起来就是1.3米。

师:除了这种写法,还有不同的写法吗?

学生讨论后汇报:把30厘米写成0.30米,和1米合起来就是1.30米。

师:你怎么知道30厘米可以写成0.30米?你能先说说l厘米怎么写成小数吗?

生:1厘米写成小数是0.01米。

师:用分数怎么表示呢?

生:因为1米=100厘米,所以l厘米=■米。

实践证明,规定性知识的教学完全可以在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感知、操作、辨析等活动的基础上,由教师“相机授予”,这样的教学才是丰满的,才弥散着数学文化的意蕴。

二、捕捉数学史中的教学基因

如果要全面而准确地对规定性的内容作出课堂教学的建构,每位教师还必须补上“数学史”这一课。这也正如匈牙利著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所指出的“只有理解人类如何获得某些事实或概念的知识,我们才能对人类的孩子应该如何获得这样的知识作出更好的判断。”的确如此,只有深入触摸到数学规定的发展历史,从数学史中捕捉到教学的基因,才能从根本上明晰规定性内容的教学方向与方法。

如:《认识负数》的教学片断:

师:目前择校现象很普遍,如我班进了一个学生,怎么表示,如果我们班走了两个学生如何记录。

生1:我用“”表示转出。用“”表示转进。

师:用箭头区分,很有创意。

生2:我认为写上“调进”和“调出”这两个词就可以了。

生3:“+1”表示转进1人,“-2”表示转出了2人。

师:他是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区分调进和调出的,想知道历史上的数学家们是怎样来表示这对相反意义的量的吗?

生:想!

师:这可是一段漫长的探索过程,一起来看吧!(多媒体出示法国数学家表示正负数的轰动镜头。)

现代数学的鼻祖康托说:“数学的本质是自由。”数学规定性知识在其“被浓缩”之前,并不是枯燥的,也不是神秘的、不可捉摸的,捕捉数学史中的教学基因,与老师认真研读数学史是密不可分的。数学史让我们看到数学的深刻和抽象,更让我们看到它的变化发展过程,一切抽象的总包含在在具体和直观中,数学史让们看到了数学规定性内容枯燥到鲜活的变化过程,让我们看到数学规定性知识的生命与智慧,让我们们看到其中迷人的思想光芒和历史的厚重力量。

总之,约定俗成的解读和突破要从具体的情境入手,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背景之下解读规定知识的来龙去脉,在认知冲突中理解“规定”,捕捉数学史中的教学基因,感受人类知识的生命与智慧和迷人的思想光芒,让历史的厚重力量得以显现。

【参考文献】

[1]梁礽新.小学数学的基础思维训练思路[J].小学教学参考,2013,(24).

[2]陈六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透析[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10,(Z2).

[3]周旭.让小学数学课堂动起来[J].新课程(小学),2012,(03).

(作者单位:江苏省盱眙县王店中心小学)

上一篇:构建网络教学平台,实现农村成人教育远程化教学... 下一篇:有关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运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