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及影响

时间:2022-10-27 12:24:08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及影响

中图分类号:F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3)08-000-02

摘 要 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以来,财政性资金的支付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给高校的财务管理模式带来了很大影响。一方面,财政拨款采用国库集中支付方式给高校发展带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国库集中支付方式也给高校带来了诸多的新问题。本文试图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带来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入手,找出高校在新时期如何适应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提出应对方法。

关键词 高校 国库集中支付 财务管理 制度 影响

引言

作为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发达国家普遍采用国库集中支付的财政资金支出管理模式。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财政部门必须建立财政专户,把各单位预算内和预算外资金进行统一管理,直接控制单位财务的全流程,包括预算资金的分配、使用、清算等。

对于高校而言,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后,财政资金拨付方式由原来的预算资金直接划拨到高校银行账户上,改为根据预算计划,审批通过后,直接向高校财务在银行开立的零余额账户划拨用款额度,不再实际拨付资金。因此,高校只能在预算范围内使用资金,对预算外资金不能自主调配,经费支配的权限缩小。国库对高校当年的财政资金结余实行全部收回。

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促进作用

高校财政性资金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管理模式,对财务管理工作起到主要促进作用如下:克服传统财政性资金运作过程中存在的弊端、提高预算的管理水平、增强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财务风险、规范财务收支行为等等。

(一)提高预算的管理水平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为高校各项财务活动提供重要依据。但是在高校预算管理的过程中,普遍存在预算执行不利的现象。随着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后,这种现象出现了很大转变。首先,资金的收付要根据财政部门审核批复的用款计划来办理;其次,资金的使用必须依据审核的用途和内容进行,财政部门对每一笔支出都进行严格控制,高校财务不能对资金进行自主调度;第三,财政部门对高校预算资金的监督改变了事后监督的情况,变为事前、事中监督。综合以上几点可以看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行,要求高校财务必须根据实际业务的发展需要进行编制预算,做到精细化管理,使预算与支出完全匹配,预算更加科学合理,从而增强高校财务预算的严谨性,促进高校财务管理由粗放型管理模式向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模式的转变,管理水平也随之提高。

(二)降低高校财务风险

高校虽然没有经营风险,但财务风险同样存在,其中包括支付能力风险和偿债能力风险。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高校实行后,高校设立国库单一账户,资金的来源与使用十分透明,促进了高校财政资金的规范使用,不仅可以杜绝银行账户管理不严、使用混乱的现象,也减少高校资金随意贷款的可能,从而降低高校普遍存在的支付能力与偿债能力的潜在风险。

(三)规范高校财务收支行为

依据传统的财政管理制度,资金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不少问题,如“小金库”、开设多头账户等,以至于资金管理效率低,腐败滋生。高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用款计划需要得到上级财政部门的审批,上级财政部门能对没有预算计划的拨款申请以及不符合规定的支付进行随时监督,及时制止,从源头上防止财政资金的乱用,规范高校财务的收支行为。

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给高校财务管理带来的新问题

虽然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在提高高校预算管理水平、降低财务风险、规范财务收支行为等方面给高校带来了许多积极的影响,但不容忽视的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由于与现行的财务制度不匹配,也给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导致会计核算难度加大、会计核算工作增加、融资和资金调控难度增大等诸多问题。

(一)会计核算难度加大

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高校资金来源必须区分是预算内资金还是预算外资金,在不同的项目之间资金不能够调剂使用,而且必须按照明确的预算安排来使用,通过零余额账户直接支付或授权支付。而在目前高校财务管理制度下,资金收入按来源分类,资金支出按用途和使用性质分类,因此,资金收入和支出分类没有严格的对应关系,导致财务核算时二者之间存在不匹配的矛盾,核算难度加大。

(二) 财务核算工作增加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高校财务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都发生了较大改变,一方面,高校不仅和银行对账,还要和财政部门对账,对账的工作量大大增加;另一方面,国库集中支付方式独立于高校现行账务处理系统,导致高校财务中同一笔支付业务需要通过两套系统处理才能完成,任何一个微小环节出现差错,资金支付都会受到直接影响,财务核算的工作量成倍增加。

(三)资金调控和融资难度加大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前,高校对预算内和预算外资金可以根据需要合理调拨,但是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后,所有的财政资金都要实行上缴,由财政部门统一管理,高校的零余额账户保留的只是用款的计划额度,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可用资金,从而使高校对预算内和预算外资金的调控大大削弱。同时,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后,高校在商业银行账户内的存款额度为零,如果高校需要向银行筹资,没有存款作为质押,银行不愿意承担风险,高校在银行的筹资难度加大。

三、高校如何适应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

面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出现的问题,如何积极面对,寻找适应和解决途径,已经成为高校在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中首要解决的难题。

(一)加强能力培养,建立一支技能较强的财务队伍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虽然只是财政资金拨付方式的改革,但是,对高校而言,不单单是账户核算、资金的划拨及使用发生了变化,而且涉及政策把握、预算编制、用款申请、计划下达、项目管理、票据使用、费用结付、会计核算等多个环节,这对财务人员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要求财务人员必须及时掌握新制度下的工作流程及业务知识,同时还要强化操作技能,才能将原有的财务管理要求与国库集中支付管理要求进行有效衔接,保证资金的高效有序运行。因此,在财务队伍的建设上,要培养财务人员的三项能力,即学习能力、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第一,要培养财务人员的主动学习能力,提升财务人员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适应能力;第二,要提高财务人员的操作能力,通过业务培训,提高财务人员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的业务操作水平;第三,要增强财务人员创新能力,鼓励财务人员不断摸索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与高校原有财务管理制度之间的有效衔接。通过以上措施,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管理能力和业务能力,建设高水平的财务队伍以适应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

(二)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建设快捷方便地支付平台

首先,高校、银行、财政部门之间的资金结算目前都必须通过计算机来实现,会计电算化和信息网络化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必须使用的技术手段,也是必备的基本条件之一。其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后,会计核算的工作量大大增加,建立稳定高效的支付平台,高校、上级财政部门、合作银行等财务主体之间的信息互动才能保证及时、准确。因此,财务信息网络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是国库集中支付在高校的顺利进行提供有效保障。

(三)拓宽筹资渠道,筹措高校建设资金

在教育体制改革的过程当中,各个高校纷纷扩招,导致对校园硬件的需求增大。为满足日常教学和管理的需要,各个高校纷纷加快校园建设的步伐,导致高校建设资金紧张。但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限制了高校对财政资金的调控能力,以及高校向银行贷款的能力,使得高校的发展进程放缓。因此,高校不但要考虑提高财务管理能力和资金使用效益,而且必须解决发展资金的筹措问题。高校必须转变做法,开阔思路,学习和借鉴一些国外高校的成功经验,进行多渠道资金筹措,例如:让渡经营权、联合办学、接受捐赠、开发校办产业等。

总之,作为我国财政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改革,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可以对于规范财务管理中资金的使用起到重要的规范和约束作用。高校应该积极主动地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进行支持和配合,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财务部门硬件和软件设施的建设,使得高校预算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高校中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姜毅,高凤岩.适应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加强高校财务管理.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v.36;No.20701:47-50.

[2]肖雪萍,王雪琳.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的高校财务管.商业经济.2011.No.38218:95-96.

上一篇: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中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对中小企业加强财务信用管理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