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文波 就做“会赚钱”的设计师

时间:2022-10-27 10:30:24

计文波 就做“会赚钱”的设计师

计文波

国际著名高级时装设计师;

中国设计师最高奖“金顶奖”获得者;

中国国际时装周十大设计师;

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理事,时装艺术委员会主任;

中国流行色协会首席男装趋势研究主任;

利郎集团总设计师;

曾多次代表中国参加国际知名时装周做专场会,并成为中国首位入选米兰时装周举行专场的男装设计师,也是首位获邀参加东京时装周举行专场的外国设计师。

计文波理解的时尚是一种幻想。为人们制造欲望的“设计”职业,相当程度上在考验一个人的想象力。计文波把自己的很多幻想变成了现实产品,这让他很快乐。唯一一个他肯定实现不了的“狂想”是:有一天让自己做的服装成为价值极高的艺术品,每件售价1亿,如果能做十件,十件十亿。谁都知道这是句玩笑话,临时起到了释放的作用。

大多数时候,计文波认为时尚应该去服务于大众。他从来就是为企业制造商业价值的设计师,从学设计的第一天,这个想法就明白无误地存在着,所以无论要经过多少艺术与文化、设计与创新的加工,他很清楚自己最后要的一定是“服装”的结果。中国最广泛的大众审美自然成为他衡量时尚能够加多少的砝码。

设计师需要用规律性的专业行为表达自己,当计文波把秦皇兵马俑的创意作品带到米兰时装周的舞台上时,他积蓄十多年的专业能力、曾经被市场抑制过的天马行空的构想在短短一个多月的忙碌中得到了实践,他将具象的兵马俑形象通过机理的吸收、结构的运用、工业设计的语言、图案中型和色的转换,融入自己的思想,化为同样质感的面料与现代硬朗、简洁、超前的形态。欧洲记者口中,从中国第一位参加米兰时装周的设计师身上感受到了压力的话语让计文波收获到自信的喜悦。

那是在2007年,在个人的专业追求上,米兰的成为终点与起点的结合。

在设计行为的另一边,计文波又是设计工作的实际操作中综合能力极强的设计师,除了把握概念,亲力亲为是他的特点。他胜任一套服装产生前的各个环节,他会亲自动手去调整板型、搭配面料、操作新款式,解决年轻设计师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各方面的把握落实到一个板型、一个工艺、某处细节、某个款式,甚至一枚扣子或者一个标,他还将关注点落到品牌推广中产品的视觉、平面与立体的效果,这些事情让他每晚几乎都在12点之后下班。

从米兰回来以后,计文波变得更加低调了。他在潜心研究市场,将米兰会的作品转换成商品。他是中国第一代设计师,最初最兴奋的表达方式便是连续在中国国际时装周上的专场与他的“金顶奖”,他也是市场造就的设计师,在被市场的作用推向米兰后,个人造诣上的成功并不能仅用有创意的秀来定义了。他所处的时代也正悄悄地发生变化,周围的人们也学会除了观秀,将判断优秀设计的视线转移到设计师真正做出的商业价值。

他与多个品牌合作,其中与利郎的合作最富深意,双方都通过彼此实现了梦想。在利郎品牌的眼里,国际T台带来的是品牌价值的影响,计文波将作品转化成商品带来的经济回报远远超过国际秀场投入的10倍甚至更多。接下来的东京时装周、韩国釜山时装周,以同样的模式创造着财富。在亚洲秀场上,伴随着京剧的唱腔,计文波融中国文化于服装中的能力进一步加强,作品虽然越商务,内涵却越丰富,他也从日本、韩国人民那儿得到了新的结构与造型的设计手法。

在人群中,你会很容易得看到计文波与他的团队,他们穿的服装不尽相同,传达出来的却是同一种感觉。计文波对自己的团队要求非常严格,你不按我的要求来,就不要进我的团队。他告诉设计师要引导时尚与潮流,自己身上的服装也要说出你的思想。这时,他会很自我,他会像90后一样风风火火,很有朝气,还充满幻想。

无论身在巴黎、东京、马德里,还是北京、上海、晋江的街头,在计文波的视觉里,他会去观察不同人群、不同场合、不同职业人的穿着,去分析他们、研究他们,研究普通的人群与做不同人群穿着的分析。当自上而下很难改变人们的时尚观念时,自下而上从街头到商店倒是最能实现设计与消费共鸣的方式。这时,他又极为理智与客观。

计文波其实是把自己做设计的青春奉献给了中国服装的起步阶段,讲他的故事就必然绕不过中国时尚萌芽时,设计师自身对设计的理解程度比客观环境发展要快很多的经历。所以我们才会看到现在的计文波,一面极度渴望着表达自己,一面又非常冷静地处理各种服从。从东北到福建,从努力让他人认同到人们视他为专家,中间有太多过程,不是因为太热爱,很难坚持到现在。

有过同样经历的设计师曾问计文波,你是如何做到的?他的回答很有意思:“很简单啊,帮老板赚钱就行了。”你为品牌赚到钱,品牌才能为设计花钱。这其实是放之四海皆准的道理,无论是自己创业还是与别人合作,首要的仍是商业价值。作为中国男装领域最具商业价值的设计师之一,计文波有他的技巧。

从利郎品牌能看到设计师的灵魂。计文波觉得品牌运作就像收拾自己的家一样,他要将其“打扮得很好,家具摆放的很到位,简洁干净”。

但是,让别人读懂他却不能成为计文波的目的,他并不为了人们领会他的思想与理念去做设计,也没有且不能够完全用自己的设计理念来把握这个品牌。

计文波已经习惯站在品牌的角度持另一种心态做事情,随时理解品牌定位对他来说至关重要。找到品牌消费的市场需求,找到经营者需要的东西,再利用原创的元素结合自己的设计理念,不脱离人群去做设计,不超过某一范围去做设计,这是每季商品企划时的重心点。然后把价格与市场分类,把面料与款式的创新结合需求与战略经营增长指标去组织整盘商品……其实,看似越简单的事情越不容易做到,他的践行充分诠释着利郎“简约而不简单”的理念。

久而久之,计文波甚至能透过某个款式,看到其后的商业行为。

现在,他可以很轻松地告诉自己的学生,学设计是需要积累的。正如他最近喜欢的星光大道里那个原生态歌手,其80多岁的爷爷放了60年的羊唱了60年的歌,教会的歌声也很有享受感与舒适度。他说,这就是积累。

他是天生对韵律有感觉的人。他喜爱轻音乐和中国的古典音乐,民族歌曲和美声唱法,他擅长演绎老一代歌唱家的歌曲。从小学六年级爱唱的革命歌曲到他近两年最拿手的新歌,比如,刘和刚的《父亲》,兴趣让他总离不开旋律。

听到音乐,他会联想到服装、图画、情景、生活,那是从骨子里透出的感觉,当在一个新环境下听到曾经特别喜欢的歌曲时,他会突然感动。由此也很容易理解,计文波的秀场音乐一定是自己挑选。

其实,服装与艺术、表演之间总有千丝万缕的相通性,在他那些歌手、编剧、文学家、导演、建筑设计师、画家的朋友当中,他属于服装专业的明星,他们之间的接触与交流也成为彼此积累与相互认同的方式。“感觉是需要长期培养的,通过每时每刻的雕刻才会让人在音乐、美学、建筑、艺术、时尚方面有更深理解,这种理解是有棱角的。正如,同样的服装穿在不同人身上是不一样的,这是内在和外表的结合。”

在一帮外国男模中间那张东方的脸,像是计文波的真实写照,尽管常年掌握着用西方服装设计的技术操刀的本领,他其实却是非常本土化的设计师。就像他对乒乓球的积累,从小爱玩乒乓,长大爱观看各类球赛,现在还经常打乒乓,人们有时只是自己单纯对某一事物感兴趣,其结果往往是,你理解了那一事物,也同样理解了那一事物背后其他爱好者理解的大家共同拥有的文化。计文波很会打乒乓球,也很会唱中国民歌,他更会做服装,照这样的状态走下去,在中国众多消费者的支持下,但愿他的服装文化与理念同样会让许多不同文化的人去研究,这也可能是在任何一个国际平台上进行,特别是规律性的前提。

这也是设计师内心深处一生的追求。计文波梦想着能够在最国际最专业性的平台上进行每年两次的作品,不为名利,那就是热爱设计的人日常的工作而已。

有过同样经历的设计师曾问计文波,你是如何做到的?他的回答很有意思:“很简单啊,帮老板赚钱就行了。”你为品牌赚到钱,品牌才能为设计花钱。

上一篇:餐桌上的地中海阳光 下一篇:任馨 低调的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