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色彩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10-27 09:38:03

简论色彩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色彩教学在当今美术基础教育中却走到了一种尴尬的境地中.首先,长期以来,“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基础”的传统教育观点[4],一直贯穿于基础美术教育中,使得素描处于教育中的主导地位,色彩却成为其附属品,色彩的重要性也很少被提及.受此影响,在平常的专业训练中,相当一部分学生注重了素描的训练而忽视了色彩的联系,甚至出现偏科现象.可见,缺乏色彩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也成为现代色彩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受传统美术教育思想的禁锢,色彩基础教学常被片面地认为[2,4]:色彩基本功等于训练色彩技法.然而,殊不知这样单纯地训练,使得美术专业学生的色彩感觉逐渐受到限制并逐渐消退,其审美能力与创造性思维已被死板的教学模式所磨灭;学生也热衷于死记硬套一些色彩关系变化的公式,失去了对作品的鲜活感受与主观思考,正确认识绘画色彩的本质并汲取其中的精华更无从谈起.

由此可见,色彩教学应该拥有两大任务[2,4]:一方面专业色彩技术技巧的训练,即需要掌握色彩的理论知识、观察方法、表现技巧、色彩造型等技能;另一方面是色彩审美能力的训练,即色彩的审美意识以及智能的培养.因此,如何在色彩基础教育中训练美术专业学生的色彩技能和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是十分必要的,也是一个值得美术教育者深思的问题.

色彩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基本思路

1树立正确的色彩观

教育的关键在于:重视基础,转变思维,强化素质[3].努力转变学生对色彩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角度、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与创新思维首要的是教师教育观念的改变.教师要对物象的固有思维发生转变:色彩通过对空间关系和对光的表现,塑造物体的明暗关系,是物象主题的升华[1,2].就美感而言,色彩最大的魅力在于:色彩是情感的共鸣,是直接的抽象审美;而审美本身就是超越现实的抽象过程.因此,色彩教学的关键在于把握色彩的情感实质[4].教师应当把对物象的感触融入到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训练中,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与创造能力为重点和突破口,转变学生的习惯思维定性,树立正确的色彩观.

2了解学生的审美欲望和趣味

一般而言,“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并非每一个人随时随地地拥有对色彩的审美欲望;也并不是每一作品都符合每个人的审美能力和趣味.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古板落后的教科书,制约了学生的审美需要、能力和趣味,无法让学生真正地进入审美状态;学生也只好一味地顺应现状,将自己的审美活动限制在教科书与教学进度中,创新思维能力也被锁在牢笼中不得施展[5,6].因此,如何选择适合不同学生审美欲望和审美趣味的美术作品呢?首先,上课的第一阶段先进行“热身”活动,尽可能诱发每一位学生对色彩的审美热情或欲望;然后,教师可以创造条件利用现代手段,让每位学生都有一个选择作品的机会,在一定范围内选择适合自己审美能力和趣味的作品.例如可以考虑:利用多媒体或创造其他条件,创建一个共同的作品“仓库”,让学生亲自在放映的过程中提取自己喜爱的作品,以此构建美术专业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修养[7,8].

3养成学生随时随地观察色彩的习惯

色彩教育主要以颜色变化的规律性为基础,借助美术活动,提高学生认知颜色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的培养.大多数美术专业的学生缺乏色彩的专业理论知识,对固有色的观念又比较牢固,这是形成了色彩教学的一大障碍[9,10].因此,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首先,就要使学生认识大自然中的色彩,明确其产生的原因.这便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都要感觉色彩的变化,养成随时随地观察色彩变化的习惯.色彩的认知源于生活[10],它使得美术专业学生的写生训练得到了情感的升华,增强了学生的审美意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中,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对色彩的正确理解与恰当运用,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概念认识和情感认识,可以帮助学生将自己的感情转换成不同的色彩,使作品富有情趣并展现生活之美.

色彩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方法

众所周知,色与形构成了美术形象与物象表现的两个基本要素,因此,要使学生在比较有限的课堂内更好地掌握色彩理论知识和过硬的专业基本功,高效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需要美术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需要学生长期的训练与实践.

1色彩欣赏训练

欣赏是美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色彩的教学中也不例外.色彩在绘画中的表现方式可以说是丰富多彩的.各类艺术门派、艺术风格通过细腻逼真的色彩表现出的不仅是其对色彩的理解与表现技法的娴熟,更主要的是蕴含着不同意义的美,体现的是审美价值取向.所以,课堂上教师可以经常开展美术名家作品欣赏活动,让学生在了解欣赏作品、绘画背景、画家经历的基础上充分理解作品美的意义所在.比如,达•芬奇色调单纯又带有几分神秘,表现的艺术形象独树一帜,令人信服.莫奈的《睡莲》对大自然的光与色进行了敏锐的捕捉,让人们领略到色彩自然组合所带来的美[5].

2色彩写生训练

长期课堂内的写生,影响了学生从自然物象获得色彩感受的能力,约束了学生对色彩的创造能力及个性化设计[9].因此,在平时的写生训练中,要加强学生自然色与环境色的认识与理解.最好的方法便是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正所谓,登山者最能欣赏高山,涉水者最知河流深浅.真正地融入自然,是让学生主动感受大自然的色彩[7].受到一定背景、知识等一些理性信息的影响,学生便很容易进入审美状态.总之,大量的写生训练、强化训练有助于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能力,可以较快有效地培养审美意识.

3色彩创作训练

“亲身经历获真知”,就是说要让学生感受到色彩的美,引导他们动手尝试色彩创造便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当然,创造教学要抵制以模仿与枯燥为知识技能的中心教学,积极构建自然、宽松为目的的创造性范围,使得学生的色彩审美能力在体验中自然而然的提高.亲历色彩创造过程,对于普通学生而言,主要采取感性的、直观的体验方式,尝试将不同的色彩与物体材料组织起来,无论是否按照规则设计,无论结果怎样,都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有帮助[7].

总而言之,艺术的探索是无止境的,色彩所表现出来的美也是令人折服的.色彩教学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这只是一种手段,其更重要的是对于学生艺术气质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尤其是,美术专业的学生要通过色彩教学进一步了解社会、理解人生、认识自己,丰富个人的审美体验与审美创造,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审美价值,实现人生价值.(本文作者:王国胜 单位:太原大学外语师范学院)

上一篇:论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的质疑 下一篇:医学素质教育中的审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