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庄清夏图卷》赏析

时间:2022-10-27 09:28:42

中贸圣佳2006年春季拍卖即将上拍的清代王d绘《荷庄清夏图卷》,纸本设色,32.5×414厘米。款署“辛卯(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秋七月写于西湖翠雨阁乌目山人王d”,钤白文“王d之印”、朱文“石谷子”印。老曼题签曰:“王石谷荷庄清夏图”。引首有武进张惠言于碧崖山馆所题“荷庄清夏图”,钤朱文“皋文”印。图内有恽寿平题跋“元人青绿山水,瓯波明秀,痴翁苍横,品不一而神妙一也。石谷先生所绘此图,用笔趣在不夸不惠之间,可见用笔高妙也。寿平”。钤白文“寿平”、朱文“正叔”印。有鉴藏印白文“成亲王”、朱文“诒晋斋印”、朱文“李氏爱吾庐收藏书画记”、朱文“海阳如明甫张粲所藏”、白文“定亲王章”、白文“明善堂览书画印记”、白文“继泽堂珍藏印”、朱文“曾存定府行有恒堂”、朱文“容明”、朱文“赐本”等印。图卷末有杨晋、胡节、朱彝尊、钱杜、稼轩、董诰、翁方纲、叶云谷、戴熙题跋及崇恩赏图题记。

《荷庄清夏图卷》在有关博物馆收藏单位及著录中均不见踪影,但王这份真迹从它画成到今天,在民间的流传过程十分清楚,其先后由喜爱书画鉴赏的乾隆皇帝长子定亲王永璜过目,乾隆皇帝十一子、书画鉴赏家永k也曾过目并钤有“诒晋斋印”,此外还有乾隆皇帝裔孙载铨过目并钤有“曾存定府行有恒堂”印,奕绘过目并钤有“明善堂览书画印记”等。

题跋、题记证明,《荷庄清夏图卷》先被海棠双荫轩主稼轩所得,他在题记中记道“丁卯长夏偶游郡城,购得此图卷,遂重并记”。丁卯应为乾隆十二年(1747年),因为上一个丁卯年图卷还未画出,下一个丁卯年永璜已去世,不可能观赏图卷和钤印。海棠双荫轩主稼轩购得此图卷后,曾在阴历六月二十四日江南风俗节“荷花生日”时,“偕群公入城,为稼轩上寿,置酒畅饮,主客尽醉,出所藏虞山王石谷先生荷庄图卷同赏”。嘉庆时期,此图卷又为叶云谷收藏,叶云谷有题跋记其事。叶梦龙(1775~1832年)子仲山,号云谷,喜书画收藏,“乙酉(道光五年,1825年)春三月六日”,戴熙曾观赏该图卷,并题跋云:“今见云谷农部所藏‘荷庄清夏图卷’”。直到“同治庚午(同治九年,1870年)六月廿日”,甚富收藏的书画家觉罗氏崇恩还在畅园观赏过叶家所藏该图卷,并题记其事。今王d《荷庄清夏图卷》真迹收藏于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图卷描绘江南七月景色。将其展开,远山近湖呈现眼前:一太湖石竖立于杂草丛生的岸边,几株大树或直或斜列于陂陀,劲竹中半隐着一间吊脚楼房,一纳凉清夏者正面向荷塘依坐;木板桥与隔岸环绕的大湖塘相连,荷莲满塘,正是朱彝尊题跋所云:“活泼天机付笔端,莲花万倾叶接天。”游船载着游客在湖中轻舟荡漾。湖心之半岛与大湖南岸之亭台楼榭相连,曲折可观,这里便是荷庄,是清夏纳凉的主要聚集之区,正如翁方纲所题:“莲叶莲花是化身,众香亭里纳凉新。须知六曲栏干外,有个科头曳杖人。”荷庄周围的苍松、翠柏伸枝布叶,翠竹丛生屋前屋后,庭院之中还有葱郁的芭蕉树,楼榭之中,有老者研究学问,桌上存放着书籍,有妇女在为儿童讲故事,有持杖入屋者,还有人步行在蜿蜒的林荫道上,也有在窗台垂钓者,童仆在打扫庭院及送水送茶,满湖一片花香,一片清凉潇洒休闲之状。董诰赞曰:“雨过莲塘采菱船,道书读罢反消闲。帘外无数青山色,一片花香满湖间。”亭榭之西,远处无数青山重叠,近山树木丛生,枝叶横斜,葱葱郁郁,湖面开阔深远,天空大雁展翅飞翔。钱杜题说:“晓吟身傍水天偎,忽见荷花满湖开。一片绿云吹不散,携琴访友过湖来。”图末几支采菱船游弋于湖中,或划或停或作业,岸边有罾渔老者,老者身后垂柳翠竹掩映着一座亭榭,一妇女端坐门里等待客人。整个图卷用笔苍老劲秀,显为晚年杰作。

王d(1632~1720年)字石谷,别号耕烟老人、耕烟外史、乌目山人、剑门樵客,晚号清晖主人、天放闲人、雪笔道人等,江苏常熟人,清初四王之一,与吴、恽合称清初六家。王d自幼聪明好学,绘画受家传熏陶,曾拜同里张珂为师,学习仿古山水画技法,后又受教于王时敏、王鉴,得以临古画真迹。中年以后,模仿古画日趋成熟,王鉴说他“年少才美,其画学已入宋元名家之室,形似神似”(王鉴题《仿黄公望山水轴》)。60岁以前,王d已对画道研深入微。随着画艺的提高,交友益广,他一生朋友中,除了王时敏和恽寿平外,还有周亮工、朱彝尊、吴伟业、徐乾学、钱谦益、王士祯、禹之鼎、宋荤等,他们都是名声极高的学者、画家、收藏家及官吏,对王d画艺和知名度的提高很有帮助。

康熙三十年(1691年),王d经同乡画家朱骏业推举,入京主持绘制《康熙南巡图卷》,图成,皇帝欲留王d于京,授以官职,王谢辞以归,回到家乡无锡过着闲适清逸的生活,直到去世。

王d一生作品之多,在中国画史上少有,流传下来见于著录者,据徐邦达《历代流传书画作品编年表》统计,有近400件,其中绘画以临仿者为最多,临仿水平极高,所临之画,“与旧迹并观,如出一手”,笔墨逼真,形神俱似。他对前人各家名迹能广闻博记,深刻理解,并不为宗派所困圄。晚年因名气大,绘画质量高,画作供不应求。

王d晚年摆脱临摹之习,乃有不少自己的创作,而且画艺也精,又多为长卷大幅作品,且无懈笔,其作品多为描绘江南景色,将南方的江湖、水田、农耕、绿杨、鸟语等景象呈现出来,如康熙五十年(1711年)所绘《荷庄清夏图卷》即是代表。他的绘画技法较为全面,要求笔墨与丘壑同样重要,体现出“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乃为大成”(张庚《国朝画征录》卷中《王d》,转引自《清代人物传稿》第六卷443页)。他讲究气韵,笔墨纯熟,山石以枯笔皴为主,兼以湿笔,将青绿法和水墨法相结合,工整、清丽、潇洒,保持了淡雅秀逸的特色。画面有平远、有高远等构图,层次清楚,形成了自家风格。

王d的入室弟子和高第甚多,如杨晋、胡节、宋骏业等皆为当时知名画家,形成了有名的“虞山派”,但多继承王d之模式,没有进一步发展。王d一生,除留下众多绘画作品外,还有《清晖堂诗集》《清晖赠言》《清晖画跋》及《清晖阁贻尺牍》等著作传世。

(本文作者为国家博物馆研究员)责编 少华

上一篇:我读《书架》 下一篇:“俞剑华学术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