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如何上好一堂历史课

时间:2022-10-27 09:07:13

新课程下如何上好一堂历史课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将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进而打造高效课堂。要上好一堂初中历史课,无疑要打造高效的历史课堂。高效课堂不仅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当前教育者不断追求的一个目标。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如何上好一堂历史课提出自己的看法,努力实现历史高效课堂,进一步提升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与质量。

关键词:初中历史 高效课堂 构建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若要上好一堂初中历史课,无疑要在课堂上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即高效课堂。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树立起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学理念,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这才是上好一堂历史课的关键。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我认为可以从这些方面不断深入开展。

一、积极创设教学情境,不断引导学生产生质疑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问题甚至比解决问题更加重要。”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初中历史课堂传统的模式一般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进行回答,整个教学状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状态,可以说毫无生命力。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必须要将这种模式进行彻底的改变,要鼓励与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使学生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初中学生的思考能力。初中历史课堂上教师完全可以利用故事创设教学情境,也可以利用实物来创设教学情境,还可以利用悬念来创设教学情境等,进而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进一步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促进学生的思维在“动”的过程中不断地发展与锻炼。例如,在学习“三大改造”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故事:老人将要去世,此时,老人将自己的三个儿子唤到自己的身边,老人让每一个儿子尝试性将筷子折断,每个儿子都很轻松地将筷子折断了。老人再让三个儿子尝试将筷子放在一起能否折断,这一次,三个儿子未能轻松办到。这个故事对于当前的初中学生来说非常简单,教师可以让他们自己谈谈从这个简单的故事得到了什么样启示,故事中所表达的寓意与改造之后农民经营方式有没有相似之处等。教师以这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展开讨论:一根筷子其实就是一个人,而三根筷子的意思就是就像一个集体,经过数次的大型改造之后,农民的经营方式得到了改变,逐渐向集体性经营方式发展。广大农民积极参加生产合作社,进一步促进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工业化发展。

教师要顺应形势的发展对教学理念进行更新,进一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以保障学生在历史课堂活动中能够真正地“动”。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在课堂活动中应该是促进者、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历史课堂教学要积极推行素质教育,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对中等生与后进生多关心,打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与氛围,让整个初中历史课堂不断闪现激情、活力、智慧等等。学生自主探究活动过程中,教师可担当聆听者、观察者与引导者,在课堂氛围中身临其境地感受着学生的一言一行,进一步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与技巧。

另外,新课程标准也强调教师应该重视“因材施教”,在学生的精神与心理上进行必要的鼓励与肯定。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保持高昂的探知热情,这才是上好一堂历史课的关键。

二、积极引导学生互动,学会协作求知

现代社会更加关注个人能否与他人团结协作,能否借鉴与吸收他人的意见与建议,并在综合归纳的基础上将自己的观点充分表达出来。因此,积极引导学生互动合作,培养学生团结的精神就显得非常重要。当前能培养学生这种精神的主要方法就是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例如,在学习“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三大宗教”的相关知识时,我将知识点列成表格,让学生分成三组寻找答案,从中将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创始人、诞生时间以及地点、经典事迹等等准确地找出来,在学生讨论、归纳、整理的过程中将这些问题融入,最终把答案总结出来。小组长将小组成员最后讨论的结果在课堂上公布出来,教师根据每个小组的结果进行适当的点拨与补充。为了更好地检查小组讨论实际情况,教师可以随机抽查小组成员进行回答,若是回答不够准确,则证明小组的展示效果不佳。此举是为了促进小组不断创优,将团队合作的精神充分发扬,各个小组成员互动、互助、互相配合,最大限度保障每一个成员都能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学习目标。这样,合作探究、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便能在初中历史课堂持续保持下去,这才算是真正上好了一堂历史课,并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乐趣

现代学习方式的主要特征与模式就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亲身体验”,这类体验活动表现在由学生的身体性活动与感性经验产生的一种意识,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将全身感觉器官都动用起来,积极用脑思考、用耳听、用嘴说、用手做等等。而教师则要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他们积极“动”起来,在体验中理解、归纳、总结并掌握知识。例如,在学习“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在对辛亥革命进行评价时可以提出:“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同学们怎么来理解?”问题提出之后,学生的探知欲望被激发,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以此问题引发一次小小的辩论,学生不仅能找到自己满意的答案,而且也学会了如何看待事情的两面性,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评价历史事件。以这种方式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进一步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这是上好一堂历史课堂的主要手段之一,更为学生今后学好历史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要上好一堂初中历史课,必须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笔者提出的方法只是其中一些手段,还希望通过广大教育者的共同努力,为历史高效课堂的打造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朱晔.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探讨[J].现代阅读,2011(21).

(责编 张亚欣)

上一篇:谈“激励效应”在教学上的巧妙运用 下一篇:矿山岩体工程地质条件及其稳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