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交易所自律管理模式的完善

时间:2022-10-27 08:23:50

证券交易所自律管理模式的完善

【摘要】证券交易所是依法设立并进行证券集中交易的合法场所,也是各国证券交易市场的典型形式。它是有组织地进行证券集中交易的场所,在证券交易过程中要制定相应的证券交易规则,它们不仅要接受来自证券监督管理机构的监管,还承担着监管上市公司、证券公司及证券交易的重要职责,是证券市场的一线监管者,所以证券交易所居于证券交易的枢纽和核心地位。在有些国家,证券交易所甚至是唯一合法的证券流通市场。证券市场自律管理即是由证券从业人员自发组织起来,制订规则,以进行自我规范、自我管理。

【关键词】证券交易所;自律管理;监管模式

【中图分类号】F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7-0107-2

证券交易所是有组织地进行证券集中交易的场所,在证券交易过程中要制定相应的证券交易规则,它对于一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同时它又是高风险市场,如果运行不当,很可能造成经济危机甚至社会危机,因此加强证券监管非常必要。证券监管中最重要的自律组织即是证券交易所。证券交易所是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中一种特殊的经济组织形式,是证券交易市场的组织者和一线监管者。证券交易所的自律监管是证券市场监管体系的重要环节。证券交易所以其对交易环境和市场的专业化知识及对市场异常现象的快速反应,为证券市场参与者提供优质监管服务。

在我国加入WTO融入世界经济大潮之际,我国证券交易所应该采取积极措施,借鉴他国的成功经验,构建并完善证券市场自律管理制度,以完善我国证券监管体系,保证证券市场的长远、健康发展。

一、证券交易所自律管理的概念和优越性

(一)自律管理的概念

证券市场自律监管即是由证券从业人员自发组织起来,制订规则,以进行自我规范、自我管理。

(二)自律管理的优越性

证券交易所的自律监管有着许多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如成本较低,与政府监管相辅相成等。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证券交易所的自律监管效率高于政府的行政监管。与证券法律的出台及实施相比,自律规则不仅出台快,而且规则质量本身亦可借由证券市场主体的热忱参与而获得合理有力的专业保障,从而避免“外行立法”的弊端。二是证券交易所的自律监管成本低于政府的行政监管。政府与自律组织分享证券市场监管权,就可以按照监管权限的享受比例配备监管资源或者把现有的资源运用于最急需的监管客体上;作为非政府组织的证券交易所具有财务独立、人才荟萃、信息直接、市场熟悉的优势,由其对证券市场进行一线监管,可以大大降低政府的财政负担。三是确认证券交易所的自律监管有助于舒缓政府监管所派生的政治压力。政府与自律组织分享证券市场监管权,政府就可以按照监管权限的享受比例承担有限的政治责任,这也是不少证券市场大国的政府监管者乐意将自己的监管权限让渡给自律组织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我国证券交易所自律管理模式的完善

为增强我国证券交易所在证券市场中的自律管理职能,完善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制度迫在眉睫,从强化证券交易所的自律监管职能入手,加快制度创新步伐,完善自律监管职能,强化自律地位,应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减少行政依附统一监管权力。突破证监会的行政依附性,统一证券监管权力,实现证券监管机构的专门性与独立性。一是在政府机构改革之际,可以考虑将有关部委的关于证券监管的权力和职责划归专门证券监管机构-中国证监会。二是充分发挥各政府部门的专业优势,实行功能监管,同时强调中国证监会对证券监管的协调功能,以提高监管的有效性。三是减少政治因素的干扰,突出证券监管机构的独立性。监管机构只有保持其独立,遵循市场化的监管原则,才能树立其权威,才能公正地监督市场参与者及其行为,才能真正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三公原则,才能真正建立公平、有效的市场机制。

确认证券交易所的自律地位。进一步确认证券交易所的自律地位,确认证交所的独立的权利能力、行为能力与责任能力,尽量将政府监管者的自律监管内容回归证交所,全面扩充证交所的自律监管职责,强化证交所监管手段,消除证交所作为政府附属物的弱势地位,增强其独立性。

一是进一步明确证券交易所管理市场的自律性质与地位,在《证券法》的总则中写明交易所实行自律性管理,这样有助于提高交易所自律管理的法律效力,增强自律管理的权威性。这是对国际范围内证券市场监管经验的借鉴,也是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监管体制、综合发挥政府监管与市场自律管理两种机制效用的现实需要。二是证券交易所的会员准入权应当强化。证券交易所应当并有权确定会员的注册条件,制定公平、公正、透明的会员准入条件与准入程序,按要求主持会员申请人的考核,审核会员资格,从而决定某一券商是否可成为证券交易所会员。证交所不得黑箱操作,厚此薄彼。

完善证券交易所内部管理制度。一是在会员制的交易所中,也可考虑将理事会改为董事会,并完善董事会的组成与结构。采用理事会的情形下,交易所理事的义务和责任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而将理事会改为董事会,可以将《公司法》中关于董事的规定适用于交易所的董事。美国的纽约证券交易所是一家会员制的证券交易所,该交易所的决策机构成员也从原来的理事改称为董事;我国台湾的《证券交易法》在会员制交易所中也规定了董事会,并且将公司法中董事、监事的规定适用于会员制交易所的董事和监事,这些说明了会员制交易所以董事会作为交易所的决策机构或许更为合理,值得我们借鉴。同时,可以在董事会之下设立若干委员会,并引入独立董事制度。二是构建完善而独立的交易所内部自律管理机构组织。一项体制的建立,首先要考虑的是由什么样子的构架予以支撑,对于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来说,就是如何决定其内部机构的设置。例如:近年来,在自律管理过程中,上交所开始着手健全、完善与自律管理要求相适应的组织结构,相继设立了证券上市委员会、会员管理委员会等专门委员会,纪律处分委员会也在筹建之中。总体来说,交易所内部自律管理机构包括问题独立调查机构和问题独立解决机构。前者主要是进行有效的事前监察、检查和调查等工作。其内部还应当有更细化的分工,针对不同的客户,不同的违规行为由不同的内部机构予以监察,如前文提到的纽约证券交易所设置的三位一体的事前独立调查机构(市场监督部、会员公司监管部和执法部)就充分考虑到通过内部的细化分工提高监察、检查和调查的效率。后者主要负责对问题的事后处理工作,执行相应的处分、听证、上诉等方面的职能。其应当享有充分的独立性,保证处理问题的时候处于超然地位,不受外部因素的干扰。如设立交易所自律裁判委员会,成员至少为3名,主要成员(委员会主席)或者多数成员应该来自交易所外部或者该交易所的非执行董事。交易所裁判委员应该直接对裁判委员会负责,或者同时对裁判委员会和交易所管理层负责;委员会可以直接对证券监管部门负责。裁判委员会的人事组成上,自己应当享有一定的权力。对问题解决部门的独立性的保障应通过交易所的章程等形式予以确认。

完善司法介入和加强社会监督。完善证券交易所自律制度不仅要赋予证交所更多的自治权、完善证交所内部调好,双方的职责要划分清楚,尽可能减少对证券商经营活动的干扰。在初步调查或者特聘会计顾问的检查中发现比较严重的问题时,应当首先上报证监会,同时自行组织人员或者根据证监会的指示或者配合证监会进行深入的调查。规范会员行为,保证交易所调查部门的权威性和保密性。接受调查的会员及其雇员不得公开谈论或者与交易所调查人员讨论本次调查;任何个人或者公司不得对交易所调查人员在实施调查过程中进行的质询提出法律质疑,反对意见只能保留,除非是对本次调查本身举行听证。检查和调查费用由被检查和调查的会员支付,以督促其合规经营。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和新加坡证券交易所等有类似规定。

四是完善事后自律管理机制,即对会员或者交易所参与者的处分、听证、复核、上诉等。交易所应当探索建立一套处理“听证、裁决、复核、上诉”的系统,使之形成一个从投诉或者怀疑开始,到调查、听证、复核、上诉,直至到法院的完整程序。世界主要交易所虽然对如何根据会员违规的行为予以相应制裁的措施规定得不太具体,但是本着对程序正义的推崇,它们普遍重视制裁前后的程序,这也与证券业的特殊性相关。证券交易所在其自律规则或章程中做出这样的规定,主要基于如下的考虑:一方面为交易所实施制裁措施预留了相当大的弹性空间,即较大的自由裁量权,保证了证券交易所在证券交易的自律监管中具有主动权;另一方面又为被制裁者在制裁处分前后提供了明晰的申请听证、复核或上诉的指南,提供了比较完善的救济途径。这也符合制度安排应充分考虑广大证券交易参与者利益的要求。现有的自律管理机制与新《证券法》等法律的要求相比,还有不少的差距,以上市复核权为例,新《证券法》规定,“对证券交易所作出的不予上市、暂停上市、终止上市决定不服的,可以向证券交易所设立的复核机构申请复核”,这就要求交易所建立起相关复核制度,即设置专门的上市复核机构。这是因为:上市问题对一个企业的经营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对证券交易所依自律监管职能进行的上市审核作出的决定必须赋予当事人必要的复议与救济机制。境外交易所关于此类复审机制的设置方式有三种:一是不单独设立复审委员会,直接由上市委员会进行二次审议,如澳大利亚交易所;二是在交易所内设立专门的复审机构,如纳斯达克的上市与聆听审查委员会(listing and hearingreview council);三是在一些实行公司制的交易所中,为了避免交易所内部的利益冲突,将上市审核与复审权改由监管机构内设的专门机构负责,如英国金融管理局上市部复审委员会。我国采取的是第二种模式,即在证券交易所内设置上市复核专门机构。.考虑到我国对交易所上市审核决定可诉性的限制比较多,为了确保复核的公正性与独立性,可以采用独立的专家人士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形式,在操作环节可以采用类似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的人员组成、信息披露和审核机制。此外,美国和新加坡的证券交易所都在事后救济程序中规定了对证券交易所或实施调查和惩罚的部门和人员的保护性条款,即会员不得对交易所、交易所理事会等。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WTO国际协定开始对我们产生法律效力,中国政府有义务实施WTO协议并履行所作的承诺。WTO给中国证券监管法律制度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面对WTO及其倡导的金融自由化潮流,中国证券监管法律制度必须进行相应的完善。要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合理的证券监管制度,使证券交易所充分发挥其自律监管的职能,应该顺应世界证券市场的发展潮流,对证券交易所进行公司化改造,完善《证券法》及有关行政法规,协调政府主导和法治原则的关系,合理分工,重新布局沪、深、港交易所,尽快进行交易所改制,避免利益冲突。同时需要借鉴外国先进的证券监管模式,建立一元化的管理体制,协调政府宏观调控市场与市场自我调节的关系,正确处理证券监管部门与证券市场的关系,从立法上进一步明确国家证券监督管理部门和证券交易所之间的关系,合理划分二者之间的管理职责范围。本文试图通过分析WTO与证券监管法律制度的关系及西方发达国家在WTO倡导的金融自由化背景下证券监管法律制度的新发展,为我国的证券监管法律制度尤其是证券交易所的自律监管制度的完善提供一定的思路与经验。

【参考文献】

[1]黄薇.从中外比较看证券交易所与政府监管机构的监管协作[J].经济研究参考,2005(28).

[2]符启林.试论我国证券监管的模式[J].中国学术期刊网,2005.

【作者简介】陈之光:天津财经大学2011级MBA。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军营文化的精神内核与时展 下一篇:合理运用正负激励手段提升企业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