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一体进行语文教学

时间:2022-10-27 07:38:23

多位一体进行语文教学

1 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多媒体有声有色,绘声绘影,学生津津乐道,趣味浓厚。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语文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得语文教学如虎添翼。多媒体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语文素质的提高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这样能让课堂变得生动真实,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十里长街送总理》中“等灵车”时,先播放录影,渲染气氛,引导学生看北京长安街上男女老少盼总理灵车时的气势恢弘的悲壮场面,一下子便把学生带入“十里长街送总理”等灵车的真实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受到感染,同时使课堂教学效果及其教育功能达到最佳状态。

2 动画片、生活、教学桴鼓相应

在读书过程中,笔者一开始鼓励学生摘抄好词好句,但是一段时间后发现学生只是积累,而在习作当中根本不会运用,或者是原文不动地照抄。笔者在引导使用上也下了不少功夫,但仍是不尽如人意。笔者不得不改变方式,让学生写读后感,而且是循序渐进地呈梯度上升。也就是说学生每处于一个阶段,笔者都会有不同的要求:低年级只是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通过播放多媒体动画、看童话故事,让学生演童话、补编童话来激发读书的积极性;中年级阶段通过写读后感及自己的三言两语的感言,让学生学会把读书和自己的生活实践当中的事情联系起来,会写完整的故事,把读书和习作联系在一起;随着年级的增高,笔者会让学生简单概括内容,而主要在联系实际写事上下功夫,在分析写作方法上下功夫,在运用修辞手法上下功夫,等等。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的习作能力。

尤其是高年级阶段,学生能够根据自己读的书来判断生活中自己做的事对还是不对,也能够应用书中的具体事例来评判自己和别人。这让学生明白是与非,明辨美与丑,这怎能不提高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呢?而且通过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的分析,学生会灵活应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来,可谓两全其美。

3 利用多媒体再现峥嵘历史,陶冶学生

与书为友,利用网络,不断给自己充电,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鉴赏能力,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来熏陶学生,让其亲师乐其道。教师可以边教书边读书边学习,知道了自己在下学期要教哪些文本,在假期或开学初就应有意识地阅读此类文本背景下的相关小说或材料。网上的信息如此丰富,不要只读教材和教师用书。

如讲授有关的《七律・长征》《开国大典》《在花山》等,如果单纯把教师用书上的内容搬到课堂上,学生理解不了那个时代背景下人物的心理活动、思想感情,便实现不了教学目标,课堂上也不会有精彩生成。如果教师和学生在学这一单元之前都能详细了解红军长征时的历史背景及长征路上的感人故事,播放多媒体课件,再现抗战的光荣历史,认识文学作品的特点,则会帮助师生深入理解文本。长期坚持,教师自己解读文本的能力就会锤炼出来,在课堂上与学生的对话就更有品质、更有深度。

4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体验性学习的影响因素

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读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只有阅读实践,使学生形成潜心的内化,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这种过程,基于学生个人生活经验和相关知识积累的不同也是不同的。具体而言,主要受以下几种因素影响。

4.1 学生的意志控制能力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有时会感到阅读材料的枯燥,受到周围同学的干扰,阅读态度的自我否定,阅读行为往往会半途而废或只是表面化,没有真正深入到体验性学习的过程中。要改变这种状态,就需要学生用坚强的意志来控制。同一阅读材料,有的学生因为控制能力不强,读一遍觉得没有什么可读之处,没有一点儿印象就停下来,等待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回答。然而,意志力强的学生则会克服一切干扰,排除困难,联系自己的知识背景和阅读经验,不断深入到体验过程之中,真正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生成意义。

4.2 学生原有的知识积累

一般而言,原有的知识会给学生对阅读材料的解读带来帮助,然而有时也会对学生的解读造成严重的误导。因此,当学生原有知识和材料提供的信息不完全一致甚至相饽时,教师应该帮助引导学生确定材料里与他们原有知识不一致的信息,然后教他们怎样去加工、选择这些信息,使他们吸收新的信息.而不是用错误的原有知识去歪曲新的信息。

4.3 学生的言语感知能力

言语感知能力通俗地讲即是语感。一般来说,对言语对象的把握越多,对言语对象的形式和内涵感受越深,越能正确判断出言语对象情感的褒贬,对阅读对象的理解和体验就越深。可见,学生的言语感知能力直接影响体验性学习的效果。

4.4 教师的角色作用

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是服务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保障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行使自己的阅读,努力使阅读教学与学生个人的和社会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以形成、保持和发展学生的阅读动机和兴趣;同时,教师应当创设健康、积极和合理的情境,组织有适当难度的阅读任务和问题,促进形成内部认知和矛盾并有效地指导他们进行自主的、能动的知识和技能的建构。由此可见,教师是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成果的重要外部因素。

5 写作、课文、生活的关系

生活是艺术的本源,写作来自于生活的感悟。学习《妈妈的账单》以后,笔者要求学生对这篇文章熟读精思。因为这不是一份普通的账单,而是包含着教育技巧和爱的表达的账单,有着妈妈的良苦用心,相信对很多学生都有非常大的启示――他们的妈妈并没有给他们开出类似的账单。并且要求学生将心比心,让学生说出心里话: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发生没发生过类似妈妈的账单这样的故事?我们又是怎样处理这种事情的?这篇文章究竟好在哪里?有没有拨动你的心弦?父母究竟给了我们多少爱?我们有没有过哪怕一丁点儿的报偿?小彼得为什么要给妈妈开出账单?妈妈处理的结果为什么能够让小彼得折服?爱是最伟大的,爱是无价的,在我们的生活过程当中,有多少这样的爱的故事?

笔者问学生:在你们的爸爸妈妈中,有多少是白头发的父母?笔者看到1/3的学生举起手。笔者对学生说:“你们现在还是小学生,居然这么多的父母累白了头,等你们到了初中以后,甚至大学毕业了以后,你们的爸爸妈妈又有多少是白头发的呢?恐怕到那个时候黑发的爸爸妈妈都不多见吧?!这让我想起一句名言:白发往往因为遗传,但通常是由儿女遗传给父母。让我们以这句名言为主题,借鉴《妈妈的账单》,写一篇表达父母之爱的文章,具体的题目自拟。”

笔者看到很多学生的表情很凝重,有的学生眼睛还湿润了,可见教学达到了一定的效果。作文交上来,大都细致入微地描述了父母对他们的至爱,通过稚嫩而真诚的文字,笔者感到了“爱”对他们的深深的触动。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并不难,关键是要利用好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语文课堂春风荡漾、群情踊跃、乐此不疲。

上一篇:形成性评价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下一篇:慌乱的与笃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