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术师是这样“骗”你的

时间:2022-10-27 07:38:20

不久前,我作为在电视台表演过30年魔术的老魔术师,应邀参加了一次神经科学研讨会,会议休息时,几位科学家朋友给我展示了一台磁共振成像仪,说这台机器可以帮我成为一名更棒的魔术师。我对此话持保留态度,神经科学家虽然自有其建树,但在“骗术”方面却还是新手,而魔术师研究人类认知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魔术不是那么容易用仪器就能一步步分析清楚的,因为魔术之所以能骗得了你,并不全是利用你的感官功能。魔术涉及理解观众怎样领会所感知到的信息,然后再顺着你的思路让你判断失误。

如果我把魔术师想要欺骗你的所采取的一些招数告诉你,你就明白我说的意思了。

利用观众的认知记忆

我随手变出了四枚硬币,每次一枚,手背朝向你。接着,我把手翻转过来,让你看到我的手掌是空的,这才变出了第五枚硬币。作为“高智商的现代人”,你会紧盯着我做出的那些花哨动作,进而形成一种印象,以为那五枚硬币都是无中生有,从一只空空的手掌里变出来的。

不厌其烦地设计小道具

如果魔术师为一个魔术所投入的时间、金钱和练习次数超乎你的想象。那么他所变的魔术指定能成功地让你上当。在一次电视节目里的魔术表演中,我和搭档潘·吉列特从主持人戴维·莱特曼桌子上的一顶大礼帽里变出了500只活蟑螂。我们花了几个星期来准备这个小魔术。接下来,我们给这些蟑螂打造了一个小盒子,又设计出了一整套掩人耳目的表演动作,神不知鬼不觉地把这个装着蟑螂的小盒子放进了帽子里。如此麻烦地去准备这样一个小魔术,是不是有些得不偿失?对于你来说可能是这样,但是魔术师却乐此不疲。

让你在大笑中思维短路

我们经常是在一段滑稽的表演结束后立刻做一些小动作。观众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如果他在哈哈大笑,脑子里就会只顾着回想那个滑稽的情节。而无暇再进行理性思考。

在目标之外做手脚

我从身上脱下了一件夹克,扔在一旁。然后,我从你的衣服口袋里掏出了一只狼蛛。我脱下夹克只是为了身上舒服,是吗?肯定地说,不是。在我一边往下脱夹克时,就已经偷偷地把一只狼蛛握在了手里。

戏法套戏法,让你难解奥妙

每天晚上在维加斯表演时,我都会让一个“神球”活起来,让它像一只训练有素的小狗那样乖巧。我使用了迷惑你眼睛的招数——用一根线串在了这个球上,这根线极细,台下的观众根本看不见,但是随着我手势的动作,球在一个木环里跳上跳下,似乎是不会有线拴着的,因为线再细也不可能穿越木环。其实这个木环就是我们魔术师所说的障眼法,用第二个戏法来“证明”第一个戏法的真实。木环是真的,但是设计那些以假乱真的表演动作却花费了我足足18个月的时间。

最能骗你的人是你自己

大卫·艾博特是美国奥马哈市的一位魔术师,早在1907年时他就发明出了我那个“神球魔术”的雏形。他在自家客厅里为客人们表演魔术时,让一个金色的球在空中飘来飘去,表演结束后,他就漫不经心地把球放在一个书架上。客人们随后就找机会溜过去,拿起球仔细检查,发现这个球分量非常重,远远超过一根线能承受的重量。于是,客人们就糊涂了,不明白艾博特是怎样让它飘起来的。其实他们看到的飘在客厅里的是个仅重140克的空心球,而书架上的却是另一个沉重的实心球,艾博特偷梁换柱把它放在书架上,就是为了让客人们搞不清奥妙何在。当一个魔术师让你随心所欲地观看一件东西时,他的“骗术”就更显得高深莫测了。

魔术是一门艺术,与音乐、绘画和诗歌一样具有打动人的美感。只不过和其他艺术不同的是,魔术师在每一次进行冷冰冰的试验时都会想到一个核心问题:这个戏法能不能骗得了观众,一个魔术师设计出的某种样板魔术会在几个世纪里经久不衰,后来者会对他的表演手法取长补短,使表演效果越来越具吸引力。

魔术师在几个世纪的探索和传承中把魔术艺术建成了一座智慧之山。现在,神经科学家从了解生命奥秘的角度出发,正在尝试从这座山的脚下采集一把土加以研究。磁共振成像仪的功能确实令人惊叹,但是如果你想弄清魔术中的心理学,你最好还是拿着糖块和孩子们一起玩一玩。

选自《知识窗》

上一篇:吃花生变成选美 下一篇:一只耳朵的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