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的研究

时间:2022-10-27 06:48:03

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的研究

摘要:在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如何解决程序设计本身枯燥、难懂这个问题,找到一条比较新颖的教学方式,一直是广大计算机教师颇感兴趣的课题。该文从如何提高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阐述了对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程序设计;教学方法;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31-0922-02

An Exploration of VB Program Design Teaching Methods

REN Hong-jian

(Nantong University, Nantong 226019, China)

Abstract: In teaching program design, finding new ways to solve the dryness and complexity of program design has always been a fascinating subject for many computer science educators. This article provides several ideas on the following aspects of teaching VB program design: how toimprove course quality, how to enhance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how to nurture and strengthen students’ ability and creativity in analyzingand solving a design problem, etc.

Key words: program design; teaching methods; aptitude

1 引言

掌握和应用好计算机知识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为此,国家教育部根据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培养目标提出了“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三个层次的教育体系。VB属于第二层次范畴的计算机编程语言,已被列为公共必修课程。

程序设计语言类课程的指导思想是:使学生通过学习既掌握高级编程语言的知识、编程技术和基本算法,又掌握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更具备利用计算机求解实际问题的能力,能灵活运用高级语言进行程序设计。其重点是培养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难点是作为程序设计的入门课程,应当如何引导学生突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培养程序设计的新思想。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与理论思考,谈谈在教学上的一些经验和体会。

2 VB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课堂教学模式单一。目前,Visual Basic 课程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使用多媒体教室,教师采用Powerpoint课件加实例演示的教学模式,该模式比以前的“粉笔”+“黑板”教学模式有了很大的提高,加大了课堂的信息量,更直观形象了。但如果仅采用这样单一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过程还是以教师为中心,课件的信息量很大,授课速度又快,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积极性仍然没有得到充分调用;第二,上机实验过程中,学生是自主学习,忽视教师的引导作用。首先,在上机实验中,教师布置上机的任务后,学生自行练习,教师就忙于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而不引导全局。在这种放任学生自主练习的状况下,整个上机实验过程节奏松散,而实验任务对大部分同学来说台阶过高,于是学生感到很茫然,便很快就丧失了学习兴趣,甚至厌恶上机。其次,上机人数又多,学生遇到的问题往往得不到教师的及时解决,于是挫折感增加,产生厌烦心理。

3 教学方法的探索

3.1 实例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程序设计是一种构造性的技术,对于学生来说,程序设计的思维方式和概念都是全新的,学生接受起来很困难,因此必须研究程序设计的教学方法。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程序设计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利用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选择一些有趣的、有实际意义的程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教无定法,学无定法。打破课本原有以知识的逻辑结构体系为顺序组织课堂教学的方式,以学生的已有知识为基础,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先易后难、先具体后抽象的原则,通过观看、模仿、理解、总结、提高五个阶段进行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好坏。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很重要,而教师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学习本身或过程有兴趣,而不是在外界剌激下只关心学习的结果,这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效果。教学中仅仅单纯地传递教材内容是不够的,在第一堂课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利用其对事物的好奇心,选择一些有趣的、有实际意义的程序,从一开始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成为主体。实际上,问题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没有问题便没有深入,老师要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即提出问题,留给学生时间思考、讨论、解决问题,从而更深入地展开学习。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在讲数组的概念时,老师先设置问题编程计算10个数的和。根据以前所学,学生会想到需要定义10个变量用于存放这10个数。再进一步要求计算50个数的和。这时候如果再定义50个变量,则会非常麻烦,学生此刻开始思考该如何合理地声明变量。再深人一步求100个数的和。此时,当教师引出数组的概念、分析数组的性质时,学生不仅能够很容易记住数组的性质,还能够知道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数组,事半功倍。

3.3 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编程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要使学生能够独立地编写程序,而这正是编程教学中最大的难点。在实际教学中,笔者采用以下几步措施来逐渐使学生能够独立编一些简单的程序:第一步精讲例题,详细分析其算法,逐一列出解题步骤,给出完整程序;第二步精心挑选很多程序题,让学生阅读程序,写出程序执行结果,这一步十分关键,读懂理解人家的程序是以后自行独立编程的前提;第三步是让学生做程序填充题和程序改错题,即给出相应程序,把其中一些关键地方留空,让学生填充,或在程序中提供一些错误语句,要求学生修改正确;第四步出一些类似例题的编程问题,让学生模仿完成;第五步让学生独立编写简单的程序。例如,为了让学生独立解决求s=1-1/2+1/3-1/4+...+1/99-1/100的程序,首先详细分析了求s=1+2+3+...+99+100 的编程,程序如下:

Dim i As Integer

Dim sum As Integer

sum=0

For i=1 to 100 step 1

sum=sum+i

Next i

Print "sum="; sum

然后,将上题中“For i=1 to 100 step 1”这一语句略作改动:①For i=1 to 100 step 2;②For i=0 to 100 step 2;其余不变,让学生阅读程序并分析。程序①实际上是求100 以内奇数之和,程序②实际上是求100 以内偶数之和。再将上题中sum=sum+i 这一语句改成sum=sum+1/i,其余不变,那又如何呢?学生很容易得出程序实际上是求s=1+1/2+1/3+...+1/100,进一步引导学生,这个程序有什么问题?答案是由于求和结果不可能是整数,故语句Dim sum As Integer 应该改成Dim sum As Single。再引导学生思考,要求s=1-2+3-4+...+99-100的编程,上题中循环体sum=sum+I 应该怎样改动? 结合相关数学知识,学生很自然得到正确结sum=sum+i*(-1)^(i+1)。有了上述的层层铺垫,相信学生是能够独立完成s=1-1/2+1/3-1/4+...+1/99-1/100 的程序代码设计的。

能独立编程后,还应善于总结。有些编程题,表面上看起来好象不一样,它们实质上可以用一道通用的程序来实现,只要改变其中的一条语句就可以了。如:

例1:编程求任意三个数中的最小数。

例2:编程求任意三个数中的最大数。

例3:编程求任意三个数中的中间数。

例4:编程将任意三个数从大到小输出。

例5:编程将任意三个数从小到大输出。

这五个编程题,虽然不一样,但只要会编写其中的一道题程序,其它题目只要在这道题程序的墓础上,修改最后的PRINT语句就可以了。

4 根据课程特点,做好归纳小结

程序设计的教学,一般都是从局部分散地讲,如果不归纳总结,学生则难以形成完整、清晰的框架,因此,教学中要及时归纳、做好小结。归纳可以是一个控件多方面(如事件、属性设置等)的归纳,也可以是对一种结构的归纳(如分支结构的归纳)。总结可以是一课的总结,也可以是几课的总结。归纳总结的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可以使用文字概括,也可以使用图示总结,重难点要着重强调。这种归纳总结,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融会贯通,顺利实现知识迁移,另一方面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教学方法在程序设计教学中举足轻重,它制约着程序设计教学的效率。虽然教无定法,但万变不离其宗,绝不能离开程序设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脱离学生的知识背景和认知规律。采取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必然会提高教学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5 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教学中笔者还注意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在大学生能力层次当中属于最重要最基本的,首先,有了自学能力就可以通过课外阅读,学到课本里没有的东西,知识丰富了,眼界也开阔了,对于活跃学生的思想,提高科学思维能力大有好处:它可以使学生打破老师和课堂的限制,在学习上获取更大的自由。其次,学生在学校里生活毕竟是短暂的,现在提倡终身教育,将来不论他们从事哪种工作,都需要在工作中不断提高文化科学水平,这种提高主要靠自学,即自已阅读有关书籍和报刊,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去认知新知识,自觉发现问题,再归纳概念,作出判断,进而解决问题。再次,针对计算机的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特点,自学能力的成长和提高,显得更为重要。

在不断的教改实践中,笔者始终坚持一个指导思想,即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潜力,减少学生对教师和教材的依赖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发展学生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和独创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参考文献:

[1] 牛又奇,孙建国.新编Visual Basic 程序设计教程[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2.

[2] 沈国珍.《VB 程序设计》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福建电脑,2007(4).

[3] 刘炳文.精通Visual Basic 6.0中文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

[4] 吴鸿雁.关于计算机语言教学方法探讨[C].江南大学信息学院学术论文集.

上一篇:一种改进的LSB音频信息隐藏算法 下一篇:基于提升小波变换的图像融合规则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