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俊不禁的滑稽笑剧

时间:2022-10-27 05:18:45

【摘 要】本文从审美角度赏读《郑人买履》,揭示了郑人从头到脚都散发着呆气,批驳了郑人怪诞的思维逻辑。展示了四个场景,让人们嘲笑无价值的丑的东西,既肯定了有价值的美的东西,又从中获得一种情感的愉悦和理性的启迪。人们谈《郑人买履》时,既有忍俊不禁的感觉,又能从笑中品味到一缕淡淡的苦涩。这种悲喜交集的艺术效应,显示出《郑人买履》所独有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自度其足 无忘持度 返归取之 遂不得履 宁信度 无自信 滑稽喜剧 审美价值

《郑人买履》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它被选入七年级语文上册,是学生喜爱的一篇寓言故事。这则寓言,既是古代寓言的名篇,又是传统笑林之珍品。

《郑人买履》全文只有61个字,但故事情节完整而生动。它没有任何议论的句子,只是记叙人物的行动和语言。让人们从人物的行动和语言当中思考,获得启发和教育。

它篇幅虽然不长,却包含四个场景,可以说是一出四幕喜剧。主人公是从头到脚都散发着呆气的郑人,帷幕拉开时,他正在认真地“自度其足”,然后将尺码“置之其坐”。在常人看来,这纯属画蛇添足。自己上市买鞋,何须度量尺码?然而,郑人却偏要郑重其事地画蛇添足,看似精细过人,实则悖离常理,荒唐古怪。不仅如此,郑人还有健忘的毛病,于是便有了第二个场景:“已得履,乃曰:‘吾忘尺度’。”本来,尺码是从自己脚上量出来的,既有脚在,忘带尺码又有何妨?但郑人却自有其怪诞的思维逻辑。他认定非有尺码不能买鞋,既已量下尺码,就非得发挥其功能不可,因而便“返归取之”。在这里,郑人的古板行为已被夸张到极至的地步。看着这个呆头呆脑的笨伯为尺码而往来奔波,谁能忍得住不捧腹大笑呢?郑人“自度其足”也罢,“返归取之”也罢,目的都是买鞋。可是,当他拿着尺码气喘吁吁地赶到鞋店时,“市罢,遂不得履”。第三场景尴尬的结局正是郑人怪诞思维的必然产物,是生活常理对古板行为的一种惩罚,并从动机与效果的不和谐角度显示出喜剧人物的可笑性。一般来说,吃一堑就会长一智,然而郑人却再次违背了生活常理。他不但没有翻然悟悔,反而自鸣得意,振振有词。这样,就了第四个喜剧场面;“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可见,他不仅愚昧透顶,呆气十足,而且执迷不悟,冥顽不化,已经到了不用尺码买鞋誓不罢休的程度。至此,一个极端的教条主义者的形象已经活灵活现在人们面前。郑人正是由于对自身的劣根性缺乏主体自觉,自以为呆得有理,所以才成为滑稽喜剧的主人公,才成为人们嘲笑的对象。人们嘲笑无价值的丑的东西,一方面肯定了有价值的

美的东西,另一方面又从中获得一种情感的愉悦和理性的启迪。

《郑人买履》不仅是个喜剧故事,其中也包含着悲剧因素。因为郑人的呆气从浅层次看是愚蠢冥顽的产物,从深层次看又是人性异化的结果。尺码本来是他“自度其足”得来的,但是他却视如神圣,只信尺码不信自己的脚,心甘情愿地为尺码是从,在尺码面前,他完全丧失了自我,成为尺码的奴隶。为了尺码,他几乎跑断了双腿。这不是一种可悲的异化现象么?当然,我们并不是说在先秦时代的韩非就已经意识到了人性的异化问题。但是,在今天看来,郑人就不单是一个死板教条的喜剧人物。同时也是一个受尺码奴役的悲剧人物。因此,读《郑人买履》时,人们既有忍俊不禁的感觉,又能从笑中品味到一缕淡淡的苦涩。一个人被自己制造出来的东西折磨到这般地步,确实可笑,也确实可悲。这种悲喜交集的艺术效应,显示出《郑人买履》所独有的审美价值。

上一篇:“链接生活”活化高中英语英语阅读教学 下一篇:如何通过思想品德课培养学生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