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营企业的财会管理改革

时间:2022-10-27 04:49:34

论国营企业的财会管理改革

[摘 要]本文阐述了现阶段国营企业财会管理中出现的几个主要问题,并浅谈了适应我国国企现状的财会管理改革措施。

[关键词] 国营企业 财会管理 改革

一、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逐渐加速,以及我国“十二五”发展计划的到来,都对我国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营企业在我国经济的腾飞中始终扮演着核心角色。为了在新的时代浪潮中持续稳步高速的得到提升,国企改革势在必行。其中企业的财会管理制度的改革又是重中之重。

企业财会管理制度对企业财会关系进行规定,涉及到财会权限,财会责任和财会利益等方面内容。国企财会管理的改革,是为了符合我国公有制体制的基本国情,通过创新模式、优化资源配置、精简内部关系,从而促进国企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高国企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二、国营企业财会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1.企业改制产生的问题

经过改制的国营集团多数是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改组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结构是出资人所有权、企业法人财产权、组织经营管理权三权分离,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形成一种委托人与人的授权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委托人追求所有者权益的最大化,而人作为不拥有所有权的执行者,其目标最终却是自我价值的提升与最大化。在经营者指挥企业主要经营活动的现状下,很容易产生经营者牺牲所有者利益来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的现实问题。由于财会人员的利益与企业经营者直接挂钩,财会人员迫于经营者的压力,就会做出弄虚作假,使集体和国家利益遭受损害的行为。这种体制结构上的缺陷,会导致财会人员对经营者的自利行为监管不力,甚至同流合污,产生更坏更大的影响。

2.财会模式改革产生的问题

财会集中管理是我国国企改革的一大方向。财务会计集中管理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弥补管理漏洞、优化会计监督、保证信息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等效果。可是,由于国企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复杂,财会的集中管理很大程度上放大了财会部门在国企组织中的作用,使财会部门在对下属单位的监管中,产生了对本位的迷失。由服务方变成监督方的同时,财会部门往往难以再将服务和指导企业的财务会计作为本职工作看待。对财会人员而言,集中管理使其原有的工作范围缩小,部门内部的竞争加剧,对个人的职业规划和发展都具有一定影响。

3.传统财会遗留的问题

传统的财会工作分为事前借款记账、事中算账催帐、事后填表报账、年终结算封账。这种操作冗长、办事效率低的财会管理模式,无法适应瞬息万变的现代市场的要求。同时,现代化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自动化办公的大范围覆盖,不但引起了传统财会工作方式的质变,而且传统财会的工作人员因其技能单一、素质较低、视野不开阔、年龄相对偏大等,在工作中显得捉襟见肘,逐渐成为我国国企在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凸显出的一块短板。

三、国营企业财会管理改革

1.适应企业改制

集团公司集中管理会计人员,是有效解决国企改制中产生的遗留问题的首选办法。一方面,将会计与领导间的个人博弈转化为组织层面上的制衡,通过财务部门与下属单位间的平等沟通,从而有效降低内耗,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提升会计人员对于专业核算的控制,减弱企业对财会工作的不利干预,可以使会计工作客观的反映经营者的工作成效,也有利于相关财务政策的落实,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而且,通过分离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将财会人员因地制宜的配置给下属单位,使其有效运用财会专业知识和技能指导生产经营与管理,提升企业管理层次。

2.优化模式改革

在财会集中管理中,监督不利的问题得以有效解决,而监督失位,过分监督的现象反倒逐渐涌现出来。财会部门对于监督工作的热情淡化了对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服务职能,使得企业容易被财务监管所束缚,而不能灵活、及时的相应市场的变化。通过下属单位的反馈制度,效绩权责制度等制度的建立,优化财会集中管理模式。而如何处理伴随着集中管理出现的工作范围缩小,部门内部的竞争加剧等现象,值得一方面要利用这样的机会精简机构,提高财会部门的运作效率,另一方面引入适当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使竞争进入良性循环,促进职工工作效率的提高和机构的优化。

3.解决遗留问题

财会管理对现代化的要求,使得传统的财会管理模式在实际运作中问题重重,究其原因还是在于财会人员素质的不足。现在的财会人员往往由于不知道或者抵触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参与企业财会的控制和决策中去,而对于企业的运转产生了负面效果[3]。现代化财会管理对从业人员提出了如下要求:1在意识上,财会人员要产生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经济全球化使得国内市场竞争越发激烈,而抱着进国企拿铁饭碗的错误认识的员工就会使得国企的竞争力逐渐下降,所以要在源头抓起,就必须培养员工对外的危机意识和对内的竞争意识,通过对现状的准确认识,让员工主动的自发的接受现代化财会管理。2在行为上,财会人员要成为高素质的行业先锋。现代化财会需要多层面、广交叉、专业过硬的财会从业人员。在计算机技术、财会、英语、管理、市场等多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要求,使得从业人员不能懈怠自我素质的提升。3在组织上,企业要对要增大人力资源的投入。通过进行行之有效的培训课程,提高人员素质,引进优秀人才,强化激励制度,着重培养和开发员工潜力,财会管理的现代化要求才能得以实现。所以,只有从“以人为本”出发,以提升人员素质为基础,来解决传统财会管理的遗留问题,才是国企财会管理改革的正确方向。

参考文献:

[1] 杨征宇.如何重造国企财会管理体制.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3).

[2] 杨银轩,张秀利.创新国企财会管理体制的思考. 煤炭企业管理, 2002(2).

[3] 石裕晶.国营零售企业财会管理改革探讨.商业经济文荟,2002(2).

上一篇:谈人力资源产权运作及其会计制度的设计 下一篇: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的寻租理论和博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