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技术装备改善办学条件 促升教育质量

时间:2022-10-27 04:39:31

以技术装备改善办学条件 促升教育质量

回顾汝南县10多年来教育发展历程,教育基础设施从无到有,教育硬件设备从缺到全,而教育质量也从落后下滑到稳中有升,这得益于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者在政策引领下,依靠政府支持,全面开展、积极探索、深入推进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扎实努力。

制约汝南县教育发展因素的分析

汝南县是豫南一座千年古县,经济以农业为主,人口70多万,有中小学校256所,在校生12万人。

汝南县教育技术装备虽然经过为迎接“普九”验收、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装备工程及中招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等工作的促进,有所发展,但与教育部、省教育厅所提出的标准相比尚有相当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中小学实验室建设参差不齐,只有9%的中学有实验室,有75%的中学实验室不规范,有的中学甚至无实验用房,学生训练也只能做一些简单的练习,所有中学的实验室均达不到省定二类标准(包括已验收为二类标准的实验室);二是没有一所小学有专门的科学实验室(探究室),部分小学仅有仪器室,且大多是体、音、美混合使用;三是经过2006年远程教育工程充实,全县中学均建有计算机教室,中小学均建立了多媒体教室,但因种种原因,使用率较低,不能充分发挥效益;四是部分中小学虽然建立了图书室,但图书室建设标准、藏书量、配套设施仍达不到国家标准;五是没有一所学校建有语言教室、音乐教室、综合实践活动室等功能教室;六是绝大多数学校在教育装备经费上的投入较少,甚至有几年里是零投入,远不能满足正常的实验教学需求。

教学硬件的不足,技术装备的匮乏,造成教学过程为:实验靠讲,体育靠跑,美术靠想,音乐靠嚷,严重制约了基础教育的发展。

现阶段汝南县教育技术装备发展势头良好

2008年,汝南县委、县政府为改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率先实施“农村中小学图书配置工程”(以下简称“工程”)。“工程”的目标任务是:集中解决部分农村中小学校图书紧缺的问题,逐步改善办学条件。2008年,汝南县图书配置工程总投资141万元,其中21万元用于农村小学图书配置,120万元用于农村初级中学图书配置;2009年,县财政又继续投入资金644万元用于装备中小学图书室,其中用于图书购置510万元,图书柜购置134万元。由此,汝南县的23所初中、17个乡镇中心小学和部分村小都有了图书室,满足了广大师生借阅图书的要求。

2009年,为进一步深入开展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全县教育教学质量,汝南县教育体育局大力整合教育资源,多方协调相关部门,筹集资金,充实、改善教育教学技术装备。2010年,县政府又投入资金510万元,为县一中、县二中、和孝初中、留盆初中、县三小共5所中小学装备了多媒体教室,共计安装交互式电子白板177套,购置中控台86台,实物投影机86台,笔记本电脑543台;2011年县政府又拿出450多万元资金,采购电子白板139套、笔记本电脑248台,台式电脑126台等,为县一中、一小等27所中小学校装备了多媒体教室。

2008~2011年,汝南县累计投入资金1 745万元,中小学校教学条件大为改观。工程实施过程中,在制定每一个计划前,我们都组织人员深入到中小学校,对全县教育技术装备现状摸底调查,归类分析,并与一线教师充分交流,组织研讨,以确保装备项目及每个项目配备的种类系当前教学所急需,然后形成科学合理的装备计划。同时积极协调财政局、政府采购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等相关部门做好技术装备的招标工作,公开招标,确保质量。在供货期之内,严格验收,及时发放,做实、做好每个装备项目。

2012年,汝南县又投资1 500万元,用于装备中小学校的实验室、课桌凳等,力争使全县22所中学、18所中心小学实验室建设全部达到省二类标准。

组织培训,规范管理,发挥效益

在装备的同时,汝南县狠抓落实“建、配、管、用”,开展项目学校教师的业务培训,要求学校制定相关制度,对装备设备进行规范化管理,力求发挥技术装备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的效益。

在规范图书室方面,汝南县勤工俭学教学设备管理站把工作重心放到了加强图书室管理,打造“书香校园”。管理站组织业务骨干,查资料,做调研,及时制定了《汝南县中小学图书室管理方法》,并召开了全县中小学图书管理工作会,对负责图书管理工作的副校长、图书管理员进行了系统的图书管理工作培训,从图书室的布局、图书的编号、图书借阅管理等方面统一要求,同时订制、印发了规范的图书管理制度、借阅卡(袋)等材料。指导学校开展有声有色的师生读书活动,把读与写、读与用结合起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吸取丰富的知识营养,成为潜在的、延伸了的课堂。

多媒体教室方面,组织中标企业技术人员对项目学校全部教师进行多媒体设备使用培训,使他们了解各种设备功能,熟练使用多媒体设备。并且要求学校制定相关制度鼓励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备课、上课等日常教学工作。多媒体的使用改变了教学行为、转变了学习方式,促进教师角色由传统教学的知识传授者转化为学习的引导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参与者,创设了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这一系列的转变正是打造高效课堂所追求的目标。

在实验室管理方面,统一印制中学理化生实验室管理制度,编印标准格式“实验室登记账”“往来账”“损耗账”等账册。对全县实验员、实验教师定期进行培训,规范实验室管理。组织开展实验优质课、优秀自制教具、实验论文评选等活动,促进理化生教师上足演示课,提高分组实验率,鼓励、引导教师和学生自制教具,激发教师创造性,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科学意识。

多措并举,谋划装备发展

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步伐加大,教育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中的基础作用越发突显,而教育技术装备行业要达到为教育优质发展、科学发展提供条件和物质保障的要求,教育装备工作者首先应深化认识,把握规律,做到为课堂教学而装备、为课程改革而装备、为素质教育而装备。

要用现代的、先进的教育理念组建高素质的装备队伍。积极主动向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宣讲政策,让他们充分认识到技术装备工作在教育改革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更快实现科教兴国的宏伟目标而加大教育技术装备的投入。转变校长、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的应试教育观念,充分发挥多项功能室的作用。在小学阶段,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爱学;在初中阶段,注重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使他们会学。另外,还要组建一支强有力的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实验教学教师队伍,配齐教育装备管理人员和实验教师人员编制,以专职为主,兼职为辅,定期组织好业务技能培训。

建设好各项功能室,完善配套设施。首先,新建学校应当建设标准化理、化、生实验室,计算机教室、语言、音乐、美术教室,多媒体教室等功能室。资源整合过的学校,应改进或新建多功能室,对拆并学校的现有教学仪器设备进行合理调配。其次,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中小学也应结合实际,挖掘和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每年都要拿出一定经费,并多渠道筹措资金,制定规划,补充、更新教育技术装备,逐步完善。第三,加快资源整合步伐,把学校做大做强。教育装备要统筹规划,均衡发展。对于重点学校、规模大的学校按需适度投入,对于薄弱学校加强基础装备,并用拆并学校的教育仪器设备及时调整充实。第四,学校在装备上既要坚持常规标准,还要注重个性、特色的创新。

(作者单位:河南省汝南县勤工俭学教学设备管理站)

上一篇:QQ群在中职学校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下一篇:发挥电子白板优势推动语文学科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