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转变

时间:2022-10-27 04:29:53

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转变

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新课程实施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逐渐变化;教师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自尊心和自信心;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发挥;教师评价方式多元化;新课程实施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

首先,课堂教学模式有了质的转变,以往的课堂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演示,学生看;教师出题,学生做”这种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极大地限制和阻碍了学生主体性的正常发挥。在新课程下,“做数学”是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它强调学生的实践、思考和探索是学生理解数学的根本途径。在课堂教学中,不是单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多给学生创设情境,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其次,师生关系的变化,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受教育者的地位、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和方式、传统文化师道尊严的思想和意识影响,导致教师在与学生交往中,心理上有较强的优越感,不愿主动接近学生,不能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交流,这样也影响了师生关系。新课标的实施,要求课程结构由单一性转向多样性和复合性,许多课程,如活动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从设计开发到实施,都需要师生共同完成,成为学生的合作者。教师不仅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更要宽容学生的错误,并真诚相助,师生一起构建互相尊重、真诚相待、共同进步的师生关系。

再次,课程观念的转变,在没有实施新课程之前,教师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是完全由教材决定的,教师根据教材写成教案,课上就是“教教材、走教案”。今天的课堂教学,提倡把教教材改为用教材,做教材的主人,而不是做教村的奴隶,一步步“活化”教材,使之成为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材料。如今我们意识到,教材只有某些知识传授的载体,它给予了我们一个知识框架和结构形式,但并不是唯一形式。要达到灵活,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一年级的“用数学”时,根据学校刚刚举行过植树活动,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多媒体展示有关的图片,让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学生看到的是自己身边熟悉的人和事,兴趣盎然的纷纷提出问题,有的说:“左边有2棵树,右边有3棵树,一共有几棵树?”有的说:“穿校服的有4个同学,不穿校服的有3个同学,一共有几个同学?”有的说:“女同学有5个,男同学有2个,一共有几个同学?”这样的教学过程体现了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动态的、发展的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在新课的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注意适时适度的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思想教育、美育教育、并与艺术科等学科有机的结合起来,打破以往的“纯数学教学”。再就是学习方式的变化,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积极推进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协同教学等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标志性变化,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最为关键的环节。变单一的、被动的、死记硬背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教师应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和提升,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认知、情感 、态度与技能方面的和谐发展。

总之,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给我们的数学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教学观念、教学方法、课堂形式悄然的变化,必定会带来教育教学工作的蓬勃发展。

上一篇:对科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实施策略